“我不和你玩了!”
这在孩子的社交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不友好的,但是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遇到。
作为一个宝爸,还记得我小时候流传的一段顺口溜:
你不跟我玩,我跟火车玩,火车一冒烟,给你冲上天,天上有个卖盐的,给你腌的咸咸的。
这其实是孩子在面对拒绝、冷落、孤立的时候,通过顺口溜的形式给自己幼小的心灵一个安慰,也不知道是哪位大神编的。
“我不和你玩了!”这是很“伤娃”的一句话
本来玩得好好的,为什么和我绝交!
有些涉世未深的小孩子,面对这句话会很伤心。
有些孩子会因此去极力讨好别人。
作为孩子的家长,在知道自家孩子被人拒绝的时候,往往会生气地说:“别人不跟你玩,你也别跟他玩。”
只不过,这种做法是带着情绪的,是不理智的,也是不利于孩子的社交和心智发展的。
“我不和你玩了!”家长要教孩子正确处理
如何处理这种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要区别对待。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同样的一句话,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实意思完全不一样。
同样是“我不和你玩了!”这句话,在不同的情境下,那是截然不同的。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案例一:
两个孩子在一起玩游戏,因为意见不合产生了一点小矛盾。然后,其中一个孩子生气地说:“我不和你玩了!”
这种显然不是绝交的意思,只是暂时性的,其实只是想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而已。
这是最常见的,也是为什么很多小朋友不知道说多少次不跟玩,不到一分钟又玩到一起了的原因。
案例二:
有个别的小朋友,喜欢把“我不和你玩了!”挂在嘴边,几乎成了口头语了。
动不动就说“我不和你玩了!”
我们小区就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经常听到她对别的小朋友说这句话。
那天刚见面,她就对我女儿说:“我不和你玩了!”就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对于这种,其实是对方家长的教育问题了,那我们只能是:“你不和我们玩,我们去找其他小朋友玩了。”
案例三:
有些孩子比较“牛”,可能以前尝到了甜头,懂得通过“我不和你玩了!”这句话让别人妥协,甚至让别人讨好自己。
所以,作为家长,在发现有人对孩子说“我不和你玩了!”的时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有些时候只是小矛盾,没有到绝交的地步。这种情况下,可以告知孩子:你们可以先各玩各的,等想在一起玩的时候再一起玩。
- 有些时候,面对不友善的社交行为,可以直接拒绝。
- 有些时候,需要坚守自己的底线,没必要去刻意讨好别人。
孩子刚开始不懂,家长了解具体情境后,要针对性如实的告诉孩子,人家为什么那么说,你要怎么办。
孩子不仅年龄在慢慢长大,心智也要不断成熟。“我不和你玩了!”在这件事情上,家长如果能够教会孩子“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那才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