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朋友的孩子经常会问她:“妈妈,你以后会离开我吗?等你老了,你会死吗?”面对孩子的疑问,她有些不知所措。如果直白地告诉孩子,每一个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会担心孩子还小承受不了这样的结果;倘若扯一个甜蜜的谎言,说不会死,会一直陪着你,又怕面对孩子怀疑的眼神。
后来我给朋友推荐了《獾的礼物》这本绘本,让朋友带回家跟孩子一起做亲子共读,这虽然是一本谈死亡的绘本,但读过后发现它带来的并不是悲伤和难过,而是一种让人动容的温暖力量。
故事中,一群动物在草原上融洽地生活着,大家都很喜欢长者——獾。但獾知道自己年纪大了,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为了不让朋友们伤心,他提前告诉大家自己有一天要去一条长长的地下隧道。
一个寒冷的冬天,獾离开了,尽管獾不希望朋友难过,但大家还是特别伤心。冬去春来,朋友们坐在一起又聊起了獾,虽然獾不在了,但是他给每个人都留下了珍贵的礼物——一份沉甸甸的回忆!
鼹鼠记得獾如何教他用一张折纸,剪出一长串鼹鼠,还有青蛙,也记得自己是怎样在獾的帮助下,在冰上迈出打滑的第一步,然后成为滑冰高手的,同样的还有教会狐狸打领带,教会兔子太太做兔子形状姜饼的美好回忆。
迪士尼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中说,“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死亡;第二次是你下葬时,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世界上不复存在;第三次死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真正的死去,整个宇宙都不再和你有关,从此以后不会有人知道你曾经来过”。
让孩子明白“死亡”,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讲是一种生命教育。谈论“死亡”,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尊重生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多做可以让世界更美好的事情。只有明白死亡的沉重和不可逆,才能懂得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