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轻易奖励孩子?50年前的1个实验揭露真相

2022年10月14日11:03:11 育儿 1808

朋友最近有了新的育儿烦恼,他家孩子最近像是着了魔似的,让他干点什么都会反问妈妈:“我做了这件事之后,你给我什么奖励?”


这令朋友很苦恼,感觉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


朋友的一番苦水,让我想起了这几天看到的一个新闻。


已经上中学的女孩在一次考试上取得年级第30名的成绩(全年级1200人),晚上吃饭时,孩子将好消息公布,全家人都很为孩子高兴,爷爷更是激动地将卖废品得的、还没舍得花的钱奖励给了孙女。

为什么不要轻易奖励孩子?50年前的1个实验揭露真相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孩子学习进步,老人欣喜想要鼓励孩子,人之常情,但是用物质奖励的方法激励孩子,真的能激励到孩子的心坎儿里吗?这不免就要打个问号了。


借着这个新闻,咱们就来说说给孩子奖励的话题吧~


奖励 模糊孩子行为意义

为什么不要轻易奖励孩子?50年前的1个实验揭露真相 - 天天要闻


奖励,是个管教孩子时,行之有效的办法。平时孩子懒得做、不想做、不会做的事情,只要给点奖励吸引,娃立马两眼放光,乖乖照办!


别误会!孩子的积极性并不会因为你的奖励引导而提升,反而会因为奖励而逐渐丧失!


心理学中有个特别的现象,叫做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爱德华.L.德西就此议题做过一个实验。

实验中召集了两组随机分配的学生,并让他们分别去猜一样的谜题。


第一组被提前告知,猜谜会得到奖励;第二组则只字未提,就是单纯猜谜。


答题后,两组学生都有相应的休息等候时间,而这,才是真正的实验。


研究人员竟发现:

第一组学生没有任何奖励承诺,在休息时间仍然想着的是猜谜时的情景;

第二组学生,因期待奖励,早就忘了谜题,等着拿奖。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有一句话,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当孩子在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是会感觉到内感报酬,如果此时提供外部刺激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孩子的吸引力。


想想平时咱们是不是也会这样?当看到孩子对一件事情有了主动性、或者是取得了什么样的好结果,我们就会忍不住想要用奖励,去激励孩子更进步一点、更有驱动力一点。


孩子还处于需要引导行动力的阶段,经常性的奖励式教育,会让孩子误会奖励是自己去做某件事的结果一部分。


那么孩子则会对自己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承担某个责任的概念很模糊,形成一种完成=有奖励的惯性思维。


奖励 让孩子失去主动性

为什么不要轻易奖励孩子?50年前的1个实验揭露真相 - 天天要闻


奖励,实则是一种借助外力推着孩子前进的方式,这种方式短期内有效,可能随着孩子长大,欲望变多,孩子可能会胃口变大。


当欲望没有被充分满足时,孩子就没有行动的驱动力!


武志红老师说过:“用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被外部动机驱使,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有位网友曾分享过父母对自己实行奖励教育的故事。

为什么不要轻易奖励孩子?50年前的1个实验揭露真相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知乎网友回答,侵删


小时候的她,想买什么,都需要通过行动赚取奖励的方式实现。


一开始,考高分、做家务都可能得到相应奖励,她也很受用,直到后来,父母开始不主动奖励,她也会开口要......


就像是一个水滴石穿的洞,这个欲望的洞被父母的奖励越填越大,她长大后,回想起儿时的亲子交易模式,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奖励教育磨灭了斗志。


被推着走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逐渐失去自主力和自驱力,他们没有方向,只有前方的一步步奖励等着他们去赚取。


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养成内心空洞、毫无自我价值体现、人生目标、失去满足感的孩子。


可以奖励 但要正确使用

为什么不要轻易奖励孩子?50年前的1个实验揭露真相 - 天天要闻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会问,平时孩子有好表现的时候,那怎么做才能给孩子鼓励表扬呢?还能不能给孩子奖励了?


奖励是一种激励孩子的方式,但是咱们一直强调的都是不可凡事都用奖励去推着孩子走,适当给孩子奖励无可厚非,但切记要用对了方式。


01 共同制定奖励计划

儿童心理学家维吉尼亚.M.希勒曾有过这样一个建议:可以通过制定奖励方案,帮助孩子体验良好行为带来的益处。


这个理念融合到平时我们对孩子的奖励中,是非常实际可行的。


我们可以激励孩子想要做好一件事,前提是这件事是孩子自己预期内的目标或者是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通过奖励让孩子去做父母想让做的事情。


这二者区别很大。


落实到实践中,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制定奖励计划以孩子为主,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引导孩子去为了自己想要去做的、一段时期内的正向目标,制定奖励。


这个奖励可以是一顿大餐、一件孩子很期待的事情等等,我们可以尽量去引导奖励的性质可以是一件令孩子产生满足感和快乐感的事情,少用物质、玩具。


既然制定了奖励计划,孩子要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小目标,父母答应了孩子,也应该说到做到,可不要反悔耍赖哦。


让孩子乐在其中、慢慢进步,才能让奖励有了激励的意义。

为什么不要轻易奖励孩子?50年前的1个实验揭露真相 - 天天要闻


02 精神奖励三段论

家庭教育专家王宏老师针对奖励也有一个建议,更是一种激励孩子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名为鼓励三段论


当孩子某件事情、某个行为做得很好,我们可以通过这三个步骤进行精神奖励。


Step1.对孩子具体说出你看到的孩子的某个表现。

举个例子:

“晚上吃完饭,妈妈看见你主动就把碗送回厨房,还洗干净了。”

Step2.向孩子说出你的感受。

举个例子:

“妈妈看到你的表现,觉得你现在已经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能帮妈妈分担洗碗,进步特别大!”


Step3.引导孩子大脑植入好行为的概念。

举个例子:

“你已经可以想到吃完饭去送自己的碗,还把碗洗干净了,而不是一放下筷子就去看电视,你是怎么做到的呀?”


父母在与孩子进行精神鼓励的互动时,也是在加深孩子刚才好行为的过程,强化好行为带来的正面力量。


这种满足感和快乐让孩子有积极的心理暗示无形中幻化成孩子日后重复此类好行为的动力,是多少物质性奖励都换不来的。


奖励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希望孩子能拥有自驱力


我们要明白的是,真正能让孩子拥有自驱力的不是外部力量,而是通过兴趣、触达内心的激发才能转化成内在动力,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才是最好的奖励结果。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九旬老人肚子大如西瓜 腹中抽出18瓶“矿泉水” - 天天要闻

九旬老人肚子大如西瓜 腹中抽出18瓶“矿泉水”

92岁高龄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奶奶,检查出腹腔内长出巨型囊肿,面对棘手病情,珠江医院妇科团队在多学科协作下打破高龄“手术禁区”,仅用28分钟成功为患者抽出9000毫升的囊肿液体,相当于18瓶500毫升矿泉水,为患者赢得生机。92岁奶奶3个月内腹部长出“西瓜”92岁的李奶奶(化名)因行走困难长期卧床,自今年2月以来,腹...
孕妇吃樱桃的“隐藏福利”,不知道就亏大了! - 天天要闻

孕妇吃樱桃的“隐藏福利”,不知道就亏大了!

怀孕后,准妈妈们在饮食上总是格外谨慎,每一口食物都关乎着自身和胎儿的健康。樱桃作为春夏季节备受欢迎的水果,因其色泽诱人、口感清甜,让不少孕妇垂涎欲滴。但也有准妈妈心存疑虑:樱桃孕妇可以吃吗?今天就为大家详细分析,帮助准妈妈们科学、放心地享受
孕中期准妈妈必看!榴莲这“水果之王”,到底能不能吃? - 天天要闻

孕中期准妈妈必看!榴莲这“水果之王”,到底能不能吃?

对于孕中期的准妈妈们来说,饮食选择直接关系到自身和胎儿的健康,每一口食物都需要谨慎考量。榴莲,有着“水果之王”的称号,以其独特的气味和浓郁的口感闻名,然而,它也因高糖分、高热量让不少准妈妈望而却步。那么,孕中期的准妈妈到底能不能吃榴莲呢?
加速战略布局!伊利金领冠全球新品香港发布,开启婴幼儿营养全球化新征程 - 天天要闻

加速战略布局!伊利金领冠全球新品香港发布,开启婴幼儿营养全球化新征程

5月20日,伊利集团在香港举办全球新品发布会,推出金领冠珍护铂金、金领冠托菲儿敏益、金领冠托菲儿敏初三款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品。发布会现场,伊利旗下婴幼儿配方奶粉第一品牌“金领冠”与香港最大的健康零售连锁品牌万宁达成战略合作,将全面进入香港200余家万宁门店及线上销售,正式登陆香港市场,标志着伊利婴幼儿营养品...
50岁后才懂得,父母适度引导的价值,超出想象 - 天天要闻

50岁后才懂得,父母适度引导的价值,超出想象

年少不懂事,老来才知其中味。岁月沉淀,我们能看清世事;人生有波折,我们更懂亲情;阅历多了,我们才体会到父母引导的意义。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父母适度引导,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宝贵的东西,能让我们在岁月长河里稳稳地走。50岁后才懂得,父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