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要看书就是好的?注意这个“无效阅读”

2022年10月07日13:01:15 育儿 1221

“孩子只要愿意看书就是好的!”这几乎成为了一个共识。

诚然,在学龄前甚至刚入学阶段,孩子愿意看书是在培养专注力和思维连续性的好习惯。但是,当度过了低年级阶段,“看书”就不能一概而论。或许孩子正在“沉迷”无效阅读而不自知。

孩子只要看书就是好的?注意这个“无效阅读” - 天天要闻

在低年级时,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看图写话),都是初级记叙文,行文语言流畅、逻辑合理(哪怕是童话想象)即可。在这个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之前的阅读,哪怕是大篇幅的插画绘本故事,在连贯性和逻辑性的“输出”上,也是具有针对性帮助的。但是当阅读和写作的要求上升到由表及里的表达情感、揭示主题的阶段时,孩子的阅读就不再是“看书就是好”的要求标准了。

英语学习需要语感,而语感指的并非仅仅是口语发音,落到笔头,语感可以具体到一个句子的语法结构乃至一个单词的词性运用甚至拼写(自然拼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语感的体现 )。其实语文的阅读写作也是如此,作为母语,自然对这种语感的要求更高——需要从字面感受到情感。

语感如何培养?刘墉曾经在给他儿子的信中有过答案:“你不到女孩子的花丛中去,蜜蜂蝴蝶如何会找到你?”没有对抒发情感的文章的大量的阅读,如何培养出发现和表达情感的语感?

孩子只要看书就是好的?注意这个“无效阅读” - 天天要闻

那么问题来了,初级阶段的培养阅读兴趣的故事类文章、书籍在这个阶段的作用是否事倍功半?70后80后在学生时代基本都绕不开校园里传播的漫画、言情小说,男生有车田正美井上雄彦鸟山明,女生有席绢……扪心自问,这些阅读量有真正帮助到阅读、写作的语文水平的提高吗?

这时候 一定有人 要说“六神磊磊读金庸”!请不要本末倒置,那是读武侠小说积累的语感和水平,还是用高水平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来解读武侠小说?这里多嘴一句,六神磊磊在做自媒体之前是国社的优秀记者,且并非文化文学领域。

孩子只要看书就是好的?注意这个“无效阅读” - 天天要闻

作为父母,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哪怕在小学阶段,孩子也可以“沉溺”在小说故事中,并且把小说里的人物、情节了然于胸,但是累积仅限于此。甚至都无法融入到平时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中去,这就是无效阅读。因为读小说故事可以“无脑”,只看表面故事,甚至只为了得到文字描写的故事过程和结果的即时反馈,而不用像课堂上的课文一样,在读完后进行分析,是另一种“爽文”。

一位好友对他孩子的要求就是,看小说的阅读并不归入真正的阅读学习时间,而是算在“玩”的时间。如果小说的阅读时间较长,则要求孩子在书中做笔记:这里是背景描写、这里是伏笔 、这里是呼应……

孩子只要看书就是好的?注意这个“无效阅读” - 天天要闻

阅读哪类文章才是这位好友被算作真正的阅读时间?

看散文。没错!要求小学的孩子就看散文。散文行文断,情感抒发没有长篇的铺垫,虽然没有直接直接表达,却更容易体会。一旦体会到,就是语感。为此,他特地找来了本针对小学生的散文读本孩子只要看书就是好的?注意这个“无效阅读” - 天天要闻

学习,本质是从模仿开始。写作也是一样,散文虽然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需要一定的底蕴,但是行文风格是可以模仿的,这种模仿甚至是润物细无声的。记得前不久看到过他孩子的一篇主题是成长的作文的开头:“成长是孤独的,成长也是烦恼的。烦恼一定会解决,但不一定 是现在……”不夸张地说,对于一个小学生,如此作文的开头,一定有个不低的印象分。

甚至很多时候,孩子发现所谓的“阅读”是被允许甚至鼓励的时候,就开始用这招逃避真正的学习思考。长此以往,“无效阅读”就成了最大的学习障碍的始作俑者。

孩子只要看书就是好的?注意这个“无效阅读” - 天天要闻

不光是语文范畴的阅读,数学、英语乃至以后各科的学习,文字可能会越来越枯燥,没有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如何保证阅读的有效性?阅读从文字表面到 代入感到思考性就是从摆脱只看表面文字的故事开始。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钱最爱这3种人,因它有灵性 - 天天要闻

钱最爱这3种人,因它有灵性

在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点人尽皆知;钱,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无人不爱钱!有了钱,父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更有底气;有了钱,孩子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也能没有后顾之忧。
《缱绻成烟,藏于模糊记忆间》 - 天天要闻

《缱绻成烟,藏于模糊记忆间》

流年似箭,弹指间,岁月的车轮已匆匆驶过。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现的人,那些刻骨铭心的事,都在时光的打磨下,于记忆里渐渐模糊,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只留下斑驳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