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唱反调”,让孩子保持自我的成长

2022年10月02日19:11:38 育儿 1427

网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江苏的一位母亲,因为孩子在家上网课,每次还上完网课还不愿意收拾书桌,盛怒之下,将孩子的书仍满房间,让孩子立即收拾,“及时止损”。

可孩子依然大唱反调:我才上二年级,你说的成语听不懂!但我知道笋是可以吃的。

允许孩子“唱反调”,让孩子保持自我的成长 - 天天要闻

也不知道是真的不懂,还是故意其母亲,孩子的回答倒也挺可爱的。

育儿的道路上,总会有父母吐槽,孩子总跟自己唱反调。

为什么孩子总爱唱反调?

1.唱反调,孩子成长的内驱力

心理学上的“白熊实验”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

心理学家让参加实验的人:别去像一头白熊

可结果显示,一般根本想不起白熊的受试者,在心理专家提醒后,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并在接下去的几分钟,不断地想起白熊。

受试者发现越是克制不去想,脑海里,白熊的形象越是挥之不去。

“白熊实验”传达的意思是:过度禁止行为,反而会产生一种关注提醒。

应用到亲子的日常中,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父母越要求孩子,少玩会手机,快去写作业,孩子越磨蹭。

允许孩子“唱反调”,让孩子保持自我的成长 - 天天要闻

在孩子看来,“被要求”是一种压迫,只有“对着干”,“唱反调”才能体现出自我意识,体会自主的快乐。

3岁之前,孩子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时期,并且需要依赖父母,父母和孩子在依赖和控制之间,达成一种平衡关系。

而随着孩子认知、言语、行动力的提高,孩子有了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对于父母的控制会感受到“危机”。

孩子用“唱反调”,反抗父母的控制,是在试图维护自我意识,掌握活动的自主权利。

父母与其威胁孩子“不收玩具,就别吃水果”,不妨转变为:“要吃水果了,我们需要先把玩具收起来,给吃水果腾地方”。

与其说“不写完作业就别出去玩”,不妨转变为“等你完成今天的作业,我们一起来玩一会儿。”

家长避免自己说出要求性的词语,降低孩子“唱反调”的欲望。

2.唱反调,孩子情绪的出口

除了孩子自我成长的需要,有时孩子唱反调是自己感受的需要。

有一个妈妈就曾向我抱怨:自从有了老二,以前乖巧懂事的老大跟变了个人似的。

她哄老二睡觉,老大就故意大喊大叫。无论她怎么训斥,老大总是嬉皮笑脸的。

这其实是孩子感觉到,妈妈对他关心不足,他通过制造混乱、唱反调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渴望关心的想法。

允许孩子“唱反调”,让孩子保持自我的成长 - 天天要闻

还有一种与父母唱反调,是因为学习的压力越大,回家就越想顶撞父母。

人受到挫折会导致自尊心、自我价值感急剧下降,为了阻碍这种痛苦的感受,内心虚弱的孩子会选择“唱反调”这类强烈的情绪体验来获得力量感。

这时,如果我们可以敏锐察觉到孩子的求救,我们便能忽视“冒犯”,积极帮孩子找回自信力。

3.有些担心,只是假设

为什么父母很反感孩子的唱反调?

分享看到的一位父亲的心理咨询案例。

咨询师:为什么一定要孩子听话、不允许他唱反调呢?

父亲:怕孩子将来会吃亏呀!

咨询师:他不走你安排的道路将来一定会吃亏吗?就算走了你安排的道路未来一定会不吃亏吗?

父亲犹豫了:可哪儿有孩子自己做主的。

其实这个父亲就是走了一条被父母安排好的路,并且他接受的也是这样的教育,所以父亲觉得为孩子铺路是理所应当的。

走其他的路一定预示着危险吗?

允许孩子“唱反调”,让孩子保持自我的成长 - 天天要闻

吃亏、危险不过是父亲对计划之外的生活,缺乏掌控感所带来的恐惧。

心理学对这种恐惧有个定义叫“灾难化思维”,它有个熟悉的句式:万一……怎么办?

对于未来的事情,设想多种结果,然后朝着最坏的结果想象。

其实,孩子当下的“唱反调”和未来并不是质变关系。

身为父母,不要苦恼孩子为什么“唱反调”,而是做好“有效沟通”的表率。

把亲子冲突当作孩子社交的演习,和孩子一起探索,相互好好说话,学习情绪管理。

4.这样解读“唱反调”,父母不再焦虑

心理学家劳伦斯曾说:你相信孩子叛逆,孩子就一定叛逆。

想要解决“唱反调”,我们不应该去定义它,而是去面对它。

01接受孩子“唱反调”的事实

我们要明白随着孩子的成长,会越来越迫切地想要获取自主权。

小时候无条件听从父母的孩子,不可能长大后突然就变得雄才大略。

只有接受孩子的“唱反调”,面对孩子的反调,父母才能少些愤怒,多一些积极的问题解决之道。

02只解决发生的事,不给人贴标签

当我们要求孩子吃饭要慢一点时,孩子反问“为什么要听你的?”

我们不必愤怒,心平气和地解释给孩子听:

作为父母,我有责任把我知道的事告诉你,就像这碗汤很烫,你可能不知道,我告诉你不要碰,是担心你烫伤,我也会心疼。

当亲子矛盾显露苗头时,我们不去评判孩子的好坏,不去强势要求,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就好。

这种舒服的关怀,孩子反而更容易接纳我们的好意。

允许孩子“唱反调”,让孩子保持自我的成长 - 天天要闻

03与其阻拦,不如陪伴

曾看过一个故事,儿子要帮同学打群架,父亲自知阻拦不了,便提议:坐公交车太累了,我开车送你去吧。

这一路上,父亲不动声色地谆谆善诱,让孩子渐渐明白打群架的危害,孩子反而没那么坚持。

让孩子看清自我的稚嫩,不是靠阻止而是支持。

陪孩子去做他认为“对的事”,这本身就是一种高明的保护。

我们置身其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看清对错,这不但维护了他的自尊,也为自己赢取信赖与尊重。

04无论何时,让孩子知道“我爱你”

亲子之间不是不能有矛盾,而是即便吵架,也不影响家人相爱。

我们可以彼此冷静一下,但不必冷暴力。

我们可以表达反对立场,但不必攻击威胁。

我们可以不发表意见,但不必落井下石。

能做到这些,孩子再唱反调,也不会变坏。父母再愤怒,也不会伤害。

亲子之爱,本来就是不问你是谁,只因你是你。

正因它伟大、无私又真心,所以没有什么能阻隔,我们又何必伤神呢?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听见河西的千年心跳——《燕云十六声》原声乐辑 - 天天要闻

听见河西的千年心跳——《燕云十六声》原声乐辑

黄沙漫卷的玉门关外,驼铃与羌笛穿越千年时空,在《燕云十六声》的河西篇章中交织成一曲荡气回肠的江湖长歌。这片连接西域与中原的苍茫土地,正以声音为经纬,编织着比刀光剑影更深刻的江湖叙事——河西原声乐辑已于网易云音乐全线上线,邀你以耳为舟,共赴一场穿透时空的音律奇旅
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气 (精辟) - 天天要闻

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气 (精辟)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园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却不经意间播下了荆棘的种子。生活的模样,归根结底,不过是“选择”二字的映照。你的时间倾注于何处,你的成就便绽放在哪里。以下这三个地方,若能学会舍得,有舍方有得,花费的时间,才算真正赋予了意义!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 天天要闻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如果要让你选出最喜欢的金庸小说是哪一部,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尽管《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些金庸后期的作品更为成熟,但在多数金迷心中,最经典的一部应该是《射雕英雄传》,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可以说金庸是借这部作品在武侠小说界站稳了脚跟,而这部作品的成功,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