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开学季,许多小朋友要从家庭走进校园。面对幼儿“哭闹不进学校”、“上课期间频繁找老师寻求抱抱”的问题,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呢?
哭闹不进学校多半是由“分离焦虑”引起的,那什么是分离焦虑呢?
分离焦虑是儿童与主要抚养者分离时所产生的恐惧、担心或不安的行为和情绪。
如幼儿初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不仅面临着与依恋对象的分离,还将要一个人独自面对新的环境,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和逃避行为。大部分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能独立的入园学习。而有些小朋友,可能会因没有办法与爸爸或妈妈分开而出现一些哭闹、逃避入园的行为。
面对幼儿“分离焦虑”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在新环境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最常见的是生活技能的缺乏。在入园前,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饭、穿衣、如厕等。要鼓励幼儿学会在遇到困难时,寻求老师帮助,并能独立表达。在生活中提高幼儿生活自理技能,有助于幼儿自信、独立等优秀个性品质的形成,能有效减少分离焦虑的发生,为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做好准备。
二、提升幼儿社交技能
孩子入园后,会遇到很多新的朋友。有效的社交技能,会让孩子能更好的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也能让其更好的适应环境。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主动参与孩子的游戏中,帮助家长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教会儿童更好的处理问题,增加了儿童安全感 。
三、塑造幼儿良好秩序感
家校要配合,教育要一致。在幼儿园时,老师会强调安坐、不乱跑等课堂规则意识及独立意识。在家庭中,家长也要身体力行,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让孩子成为有秩序、 守秩序的社会人。
四、运用认知行为疗法降低幼儿的分离焦虑
对于入园一段时间后,分离焦虑仍很严重的幼儿,可以采用系统脱敏的方式降低分离焦虑。如进行“捉迷藏”的游戏,随着游戏的进展,家长躲藏的时间可以不断延长,躲藏的距离也可以不断变远,躲藏场所也可以不断变化,逐步让患儿适应分离。家长要及时的奖励幼儿独立的行为,减少幼儿对家长的依赖。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文:儿童发育行为三科 谭东超 王亚哲
编校:秦一 王硕
审核:宣传科 健康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