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哪个原因,当你说出这句话,就只有一个含义,就是表达我们的怒气,此外,还说明了我们曾经的每一次告知,都没有效果。那么我们有没有反思过,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呢?为什么不洗手就吃饭呢?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孩子获得了关注
妈妈因为这件事发了脾气,因为这件事,妈妈注意到了孩子,孩子因此获得了关注。如果孩子听话,吃饭前洗手了,乖乖收拾玩具了,那根本得不到关注,这样做至少能让妈妈看到自己,这样做至少能让妈妈不看手机,所以,乖乖听话根本是个笨主意。
用行为,不要说教
如果我们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用行为,而不是语言。
不是无休止地说教,如果说教太多,孩子很快会变成“妈妈的聋子(mother-deaf)”他们会对妈妈的唠叨免疫
在冲突中,孩子不愿意倾听,冲突中无法用语言来教导孩子,因为这时候他听不进去,即使孩子什么也不说,他依然在用行动和态度表示着对抗。
我们需要用行动表示,事先制定好规则,尊重规则,并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选择不遵守规则,讲道理没用,也不要用惩罚,我们需要平静地说出不遵守规则的后果,然后并坚持克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克制、克制、克制
比如:事先和孩子制定好饭前洗手规则和违反后果
”如果不洗手,那我就选择不和你一起吃饭。“平静地挪走饭菜,食物只提供给洗了手的人;第二次,当孩子们又不洗手时,不需要唠叨,只要行动就可以了,温和地、坚持规则。这样,妈妈就不会被孩子弄得晕头转向,孩子也不会利用不洗手达到他们的目的。
再比如说,孩子挑食不吃饭,我们提前制定好规则,想要吃什么提前说好,如果做好饭之后再提意见的话,两个选择,老实吃饭或者是不吃,再下一顿饭之前什么也不能吃。坚定规则,执行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