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这种敏感性在其遇到阻碍的时候,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就是由于这种敏感性引起的。玛丽亚蒙台梭利给我们列举很多这样的例子。
一天,一个6个月大的小女孩待在一个房间里,一位女士走了进去,并把遮阳伞放在了桌子上。小女孩开始变得不安起来。她对着那把伞看了好一会儿,然后开始大哭起来。那位女士以为她要那把伞,就拿起伞,微笑着送到她面前。但小女孩把伞推到了一边,继续哭着。那位女士试着安抚小女孩,但毫无用处,她变得更加焦躁不安。
怎样做才能让女孩不再哭闹呢?
正当这时,富有心理洞察力的妈妈把伞从桌子上拿走,放到了另一间屋子里,小女孩立刻安静了下来。原来,使她感到不安的原因是那位女士把伞放在了桌子上,这件放错了地方的东西严重地打乱了孩子对物品摆放秩序的记忆。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一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身上:有一队旅行者一起出去游戏,队中有一位年轻女士带着一个1岁半的孩子。过了一段时间,小孩累得走不动了,妈妈把他抱了起来,继续行走。妈妈走得又热又累,她停了下来,脱掉外衣,并把衣服搭在了手臂上。在减轻负担后,她再次把小孩抱起来。但这时孩子开始哭起来,而且哭声越来越大。妈妈想尽办法希望能使孩子安静下来,但毫无作用。她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并且变得不安起来。同行的游客也为他们母子二人担心起来,给了妈妈一些帮助。他们不时换人抱这个孩子,但孩子却变得更加不安了,所有的人都称赞他、鼓励他,但这却使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妈妈没有办法了,只得打算把孩子带回去。但就在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开始变得歇斯底里了,似乎到了绝望的境地。
这时,有人建议让妈妈再穿上外套,妈妈显得很疑惑,但仍然接受了建议。小孩子立即平静了下来。他的眼泪和不安消失了,并不停地说:“衣服……肩膀…”孩子的意思是“你的衣服在你的身上了"。是的,妈妈应该把衣服穿在身上。男孩露出了“你终于理解我了"的笑容,向妈妈伸出了双臂。
儿童的秩序敏感性,使他们在看到某些东西处于无序状态时,就像受到了某种刺激,收到了行动的指令。但这种敏感性所具有的意义却不仅如此,秩序感是一种心灵的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还会为儿童带来快乐。从小获得的秩序感使他们注意到每样物品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他们记住了每件东西的位置。这其实也是一个人能够适应环境,能够在所有的细节方面支配环境的表现。一个人能闭着眼睛到处走,伸伸手就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这样的环境才能使他感到平静和快乐,心灵才能与环境相协调。
本篇文章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