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艺术是用来吃的

2022年09月02日04:06:09 育儿 1065

原来,艺术是用来吃的 - 天天要闻

艺术,是人类伟大思想的结晶,也带给人类数不尽的惊喜与震撼。

接触艺术,学习艺术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从故事中走进它。

《我在博物馆吃艺术》就是一本故事与艺术相结合的科普绘本。本书作者克里斯蒂娜·齐格勒不仅是作家,还是一位文物修复师以及热爱艺术的“艺术美食家”,他以故事的形式,通过飞蛾舅舅赫伯特之口向孩子们讲解了博物馆及其相关艺术品。也许是因为喜爱美食,他居然连书名起的都让人如此有食欲。

原来,艺术是用来吃的 - 天天要闻

1、 妙趣横生的故事

小飞蛾一家住在乡下,他们一直期待舅舅赫伯特到来,想听舅舅给他们讲外面的故事。因舅舅住在博物馆,这一次他给小飞蛾们讲起了博物馆的故事。

因小飞蛾们对博物馆世界很好奇,尤其是乔琳德,她还跟随舅舅来了一段博物馆旅行。这趟旅行中,他们还发现了潜入博物馆偷画的盗贼。乔琳德想方设法召集小昆虫们,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密集的群体终于触发了移动检测器,成功救下舅舅赫伯特,警察也抓住了小偷。

原来,艺术是用来吃的 - 天天要闻

最后,他们完成了旅行,回到了家里。

原本只是一场博物馆之旅,经由作者笔下,这段旅程充满了惊险,也充满了刺激。也正是如此的故事,为看似平平无奇的科普绘本带来了乐趣。

2、 一丝不苟的科普

本书的科普知识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飞蛾的科普,另一方面是艺术相关内容的科普。

原来,艺术是用来吃的 - 天天要闻

通过阅读这本书,孩子们可以很清晰的了解飞蛾的生活空间、寿命、身体外观、活动时间、食物、大小、分布、天敌、繁殖等相关知识。值得注意的是,书中还提到人们经常将衣蛾当成害虫来对待,其实它们对人类并无害。

既然书名提到“博物馆”“艺术”等词,本书便对这些常识性的内容进行科普。

“博物馆是保存和展示藏品的地方,是提供所有人‘学习’和‘发现’的地方。”其中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它诞生于1957年,而且是对外免费开放,无论贫富,都可以入内参观。

原来,艺术是用来吃的 - 天天要闻

而我们所熟知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目前就存在于卢浮宫

至于艺术究竟是什么呢?书中并没有给予明确的定义,作者分享了艺术家们对于艺术的回答。譬如艺术家保罗·克利认为“艺术不是在现可视形象,而是创造可视形象”,弗朗茨·马克认为“艺术就是给形象赋予了意识”,而赫伯特认为“艺术是一种美妙的味道”。

在讲述这些概念之后,作者详细讲述了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也不仅仅存在于博物馆中,还有街头艺术、短暂艺术等;他还分享了一些世界上著作的绘画作品,比如梵高的《星夜》,希尔玛·阿夫·克林特的《天鹅(17号)》,保拉·莫德松-贝克尔的《自画像》,从这些画作中,我们可以更为真实的感受艺术的魅力。

原来,艺术是用来吃的 - 天天要闻

除此之外,作者还讲述了艺术品的修复工作以及如何保护艺术品。修复看似容易,其实工作相当复杂,修复师需要熟悉各类艺术作品的创作技法和使用的材料,要做到修复之后艺术品不发生任何变化。

这些内容,平时孩子们很难接触到,即使去博物馆旅游也不会有人科普。可如果孩子在读了《我在博物馆吃艺术》这本书,再去博物馆观赏,效果肯定不会一样。

原来,艺术是用来吃的 - 天天要闻

写在最后:

如今的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多,去博物馆旅行是司空见惯的事。只是,很多家长并不会提前给孩子准备相关知识,甚至家长们也不了解这些知识。

《我在博物馆吃艺术》恰好就补上了这一部分容易被人遗漏的知识。所以,我觉得它适合亲子阅读,在读完之后,家长就可以带着孩子快快乐乐的去博物馆了。

至于博物馆的艺术,那就尽情的去“吃”吧!

原来,艺术是用来吃的 - 天天要闻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听见河西的千年心跳——《燕云十六声》原声乐辑 - 天天要闻

听见河西的千年心跳——《燕云十六声》原声乐辑

黄沙漫卷的玉门关外,驼铃与羌笛穿越千年时空,在《燕云十六声》的河西篇章中交织成一曲荡气回肠的江湖长歌。这片连接西域与中原的苍茫土地,正以声音为经纬,编织着比刀光剑影更深刻的江湖叙事——河西原声乐辑已于网易云音乐全线上线,邀你以耳为舟,共赴一场穿透时空的音律奇旅
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气 (精辟) - 天天要闻

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气 (精辟)

在生命的漫漫旅途中,有人如园丁般精心培育着生活的花朵,而有人却不经意间播下了荆棘的种子。生活的模样,归根结底,不过是“选择”二字的映照。你的时间倾注于何处,你的成就便绽放在哪里。以下这三个地方,若能学会舍得,有舍方有得,花费的时间,才算真正赋予了意义!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 天天要闻

金庸为何让黄蓉战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轻时犯了何等罪过

如果要让你选出最喜欢的金庸小说是哪一部,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尽管《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这些金庸后期的作品更为成熟,但在多数金迷心中,最经典的一部应该是《射雕英雄传》,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可以说金庸是借这部作品在武侠小说界站稳了脚跟,而这部作品的成功,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