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惟纯在《人生只有一件事》里说:“积极主动的价值观,如果少了觉察和清明,很可能带来人间祸事和灾难。”深以为然。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多数鼓励孩子积极主动,总是觉得有些事情应该先抢占位置或者机会。并且强调结果不重要,过程才重要。美其名曰“重在参与”。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都是成人们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的借口。自己对孩子未来的焦虑,所谓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实际水平,一味的鼓励孩子向前冲。大多数时候,家长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们遵从家长的意愿,积极主动的参与了某些活动。如果孩子根本不感兴趣,或者根本不懂擅长那个领域,那么盲目的参与又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在活动中,孩子因为不感兴趣,就会尽量避免参与,因为不擅长,即使参与了,也不会发挥自己的特长。而有些活动,是有目的的培养孩子的能力,拓展视野。因为孩子的主观因素,可能孩子是参加了,却无法参与其中,慢慢被边缘化了。这对孩子的心理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
如果孩子内心足够强大,可能会不服输,有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斗志。那么这项活动或许就是他人生的拐点,他开始孜孜不倦,奋起直追。可是这样的孩子又有几个呢?
大多数孩子,去参加自己完全陌生的活动,可能会产生胆怯的心理,畏手畏脚,在有些需要孩子有勇气,或者自己找伙伴的活动中就会落单。孩子会有种被排斥的感觉。看着别人热火朝天的玩耍,孩子只是一位看客。热闹中的那种孤独对孩子是一种打击。
所以,正如作者所说,积极主动,前提是要觉察和清明。套用一句古话就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就像两军对垒一样,如果你选择主动出击,那你一定对对方有所了解,并有胜算的把握。不然,谁会主动去送死呢?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积极主动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量力而行,适当而为。如果不适合自己,就不要主动了。毕竟,在有些时候,被动也是一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