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孩子的管理已经成为很多父母的一个心病,很多家长都在抱怨这个抱怨那个,说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太难管理了,那我们家长又为孩子做了什么呢?
最近,我常想当年和孩子是怎么一起成长的?事过33年有余,今天我把它写在纸上,不知道对现在的家长有没有用。
我常想孩子的天性是什么?吃喝拉撒是天性吗?不是,应该是他的本能。那么吃好喝好玩好可算得上是天性了吧!
经常听人说,不要抹杀了孩子的天性,那么怎么做才能算没有抹杀孩子的天性,我的这种些做法不知道守住了几份孩子的天性?
我先来说说吃好喝好,吃喝是与生俱来的。肚子饿了要吃,口渴了要喝,见人家吃他想吃,见外面有得吃也想吃,没吃过喝过的他也想吃想喝。
那怎么样才能吃好喝好呢?作为我们家长怎么办?
这个在二周岁之前我们都可以控制和管理,过了二周岁之后我们就慢慢的很难做到了,那么我认为,对这些吃喝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加以引导的。
我们可以和孩子成为朋友,从这个方面做也是最容易建立亲子关系的,可以和他约法三章,先自己觉得什么东西好,你可以先买给孩子吃,让他尝一尝,然后孩子若想吃其他的东西,也没问题,你可以让他自己在超市里挑,不要怕,让他挑,规定先不要超过二样,他是吃不了多少了。
以前经常听老人这么说,孩子他哪里是肚子饿,他是眼睛饿!
还真是这样,我记得我们家儿子从会自己吃饭到15岁之前,家里饭都没有怎么正经吃过,外面的东西他什么都想吃,只要他没吃过的,他看见了都想尝一下,那么我们都会把他带到超市里转,让他自己点一样两样吃了再说。当然我们家的冰棒和冰淇淋当时是绝对不许吃的,也不允许进家门。
每每这个时候他其实真正的吃不了多少,点个一样两样他就很高兴很满足了,毕竟是孩子,很容易满足的,很快他也不会继续往下要了,甚至都忘了还要不要吃了。
“有奶便是娘”这句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物质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这种时候用这种方法是很好建立亲子关系的,关系好了,自然在以后其他的事情上就很好沟通了。
再来说说玩,我把玩归纳为玩三个方面:一孩子喜欢做有趣的游戏,二对于新生事物的好奇,三对成人或者动物的一些动作模仿。
一,做游戏,我记得儿子在一岁多点这个阶段,我们就教他数数,但我们教他数数,不是说只掰着手指数,我们是用成人的方法用手势来教孩子对数字1-10的认识,其中包括我们教他对钟表的认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家儿子就会认时间了。不知不觉我们发现儿子的心算术很好。
人的本性就是以玩乐为主,那么孩子小他懂什么呢?就知道饿了要吃,困了要睡,要尿尿了尿尿,别忘了他可是在慢慢成长,他也要长大呀。
孩子慢慢长大,他会看人表情,他也学会看脸色了,他的思维也慢慢形成。大人的喜怒哀乐是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所以我们在孩子还是婴幼儿的时候,就要持乐观的面孔,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所有的生活内容都要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待,耐心和他一起玩。
这个是后来总结的,因为现在想起来,发现当时对儿子的这个教育我们做的不是很彻底,每每想起还是后悔不已,所以我想劝现在的年轻父母们要吸取我这个教训。
二,对新生事物的好奇,记得儿子小的时候对什么事物都很好奇,不管什么东西他都要问个为什么?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问什么我们知道的一定要给予回答,如果是不懂的我们一定要自己先学习,然后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回复。
我们不要随意的拒绝孩子的好奇心,不要随口就说”你怎么什么都要刨根问底““不要什么都问”“小孩子哪有那么多为什么”“我现在没时间搭理你”等等,用这些话来搪塞他。
这些都是与好奇心相悖的,容易抹杀孩子的天性,阻止孩子的创造性。所有的科学家、大师都有一颗好奇的心,都是喜欢刨根问底的,都是从不断地问为什么而成功的。
求知欲强的人都有一颗好奇的心。
牛顿如果没有好奇心,他就不会发现万能引力定律,画家、建筑师如果没有好奇心他哪来的神来之笔。其他专业领域的科学家都是如此……
足够的敏感、好奇、创根问底恰恰是科学和艺术发展及创造的关键性动力和源泉。
三,爱模仿,我也把它归于玩的这一范畴里,当大人拿着书看的时候,孩子他也会像模作像样的拿起书来跟着看。
记得儿子小的时候上幼儿园,我们在幼儿园的路上,我把念唐诗作为和他玩游戏的方式和他玩,看他听几遍能记住,每当我念两遍三遍他便记住了,很快他就会反馈给你,念给你听。当然他是不会懂得里面的意思的,纯粹属于模仿。
记得儿子在三岁的时候骑童车,我带他在路上骑童车的时候,我怎么教他,甚至很粗鲁的把他的脚往车踏上按,他就不动脚,后来我把他放在操场上和人家小孩子一起玩,等你打个转他就会骑了。
想想儿子当年,我也做过很多有愧于他的事,也跟着一起疯狂过。
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曾把儿子的书包从四楼扔到过一楼。
也在儿子小的时候,陪他一起看动画片,一起看体育之窗。
在他上高中的时候帮他看足球赛事,看足球赛事的时候,可不是说我出两只眼睛看看就完事,而是带着儿子给的任务帮他看。
当赛事在他晚自习的时候,他交代我给他看足球赛事时,要记住是谁进的球,在球赛开赛的什么时间进的球,要记清楚是什么方位用什么方式进的球……这些都要一一用笔记在纸上。
上面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我们家长,要想孩子听我们的话,那么我们家长首先要自我反省,看自己是否能和孩子站在一起,是否跟着孩子的兴趣走,不要老是和孩子憋着,互相憋着较着劲,使关系会越来越僵。
当然,随孩子的兴,前提是在家长的引导下,家长要把握大方向,随着孩子的性而一起成长。
用一句老古话结尾吧,要想孩子听话,顺着孩子的毛摸,你肯定有大收获!
好了,罗嗦了半天不知道家长们是否喜欢,是否对您有用,如果有用请关注
网络图片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