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我有一个好朋友,是一个高中老师,因为自己也在教育系统,觉得自己生活在小县城,资源比较缺乏,所以孩子的教育,她是很早就在做准备,一直也很用心在准备各种的资源,当然包括英语启蒙。
2014年得知我开始在家教育,她很感兴趣,一方面想要了解在家上学,一方面是希望我能够跟她一起拼课,一对一的外教课,她买了两年的课,如果我能够跟她拼课,在涨价之前,她想多买几年的课屯着。当然因为我们家只有我们家先生一份薪水,所以那个价格当然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就没有同意。
后来我回老家有约她见面,有机会看到她的孩子,她自己也是时不时的会跟孩子用英文来对话,孩子也会用英文来跟回答她,孩子到五岁的时候,RAZ已经读到h级的,也可以听疯狂学校了,真是让我好生羡慕。
前一段时间,我在我的朋友圈发了几张图,晒我家我英语启蒙的情况,她来找我问我给孩子听什么材料,然后叹着气说她家孩子的英语她彻底放弃了,让我很意外,也觉得很可惜,作为好朋友我当然希望能够帮上点忙,建议她换有趣的材料等等,她说都试过了,没用,孩子已经非常反感了,完全输不进去了……
在后来的聊天中了解到,妈妈习惯了"教学",外教口语课,听音频,自然拼读课,阅读训练课,语法学习,孩子的时间被塞的满满的,4年的时间,孩子的兴趣没有了,原来很有趣的故事也不再能够让她好好享受,都变成了沉重的压力……
语言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妈妈们一定要放下焦虑,不要在孩子的沉默期就催促孩子一定要开口说。
孩子学母语,每天浸泡在母语的环境里尚且要到1岁多近两岁才开始说,何况我们不是英文环境呢?
所以妈妈的心态很重要,放下焦虑,不要拔苗助长,坚持执行,但是语言需要等待。
千万不要为了缩短等待的时间,破坏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得不偿失。
其实这样的案例不少。
这个爸爸之前很用心的在家里做英语启蒙,但是换来的是女儿近乎厌恶英语,近乎厌学。加入小朗后,才赢来转机。
以致于爸爸感恩的称小朗英语为救命稻草。
这原本厌学的孩子,经过小朗英语2个月后,给这位爸爸惊喜连连,在外教面前十分自信勇敢。别的小朋友都害怕不敢与外教交流。
TWO
这就像老调重弹反复发生的故事:孩子喜欢音乐,上几天钢琴课,再也不喜欢了;孩子喜欢艺术,上几天绘画班,再也不玩画笔了;孩子喜欢舞蹈,上几天舞蹈班,再也不喜欢舞蹈了......
孩子喜欢英语,上几天英语培训班,讨厌英语了。
不管报什么兴趣班,最后就讨厌这些科目,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过早进入程式化的课堂模式学习了,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THR
这就是为什么台湾教育部禁止幼儿上英语培训班的重要原因。静坐的课堂式学习,有损幼儿的身心发展。
FOUR
台湾教育部这样的做法也给父母很大的误解,以为幼儿不宜英语启蒙。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
幼儿阶段正是语言敏感期,7岁之后再进行,其实是对语言敏感期的极大浪费。因为7岁之后语言的习得能力会迅速下滑。
中国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7岁之前习得的语言,就像母语一样,会伴随一生。
我们老师们指导几千个家庭的经验告诉我们,孩子7岁之前,用母语式的方式英语启蒙,一到两年,孩子完全可以像美国孩子英语一样流利,达到母语的程度。
而且孩子们轻松有趣十分自由的习得英语,没有任何压力。
关键是,别用上课的模式学习英语。
所以培训班,外教课实在值得幼儿阶段的父母深思。
FIVE
所以,不是不应该或不需要进行英语启蒙,而是避免错误的模式。采取强制或勉为其难的方法教育幼儿是有害的!
盼望大家能慧眼识珠,看清什么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