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周,你和孩子适应了吗?
每年开学季,都有很多孩子因没法自我调节而情绪低落,更有不少家长因为焦虑而彻夜难眠……
围绕“入学”而产生的种种情绪问题、心理问题,考验着孩子,也考验父母。
今年是“双减政策”落实的第一年,我们特意采访了10位上海宝妈,选了其中4个故事,一起来聊聊“入园”、“双减”和“内卷”……
中午11点40分,李燕准时点开了“小一班家长群”,每天中午这个时间段,是孩子们的吃饭时间,老师都会上传照片到群里,以宽慰家长们爱子心切的心。
李燕一眼就在人群中看到了儿子“毛豆”,他正在老师的帮助下吃饭,看上去情绪不高,蔫蔫吧吧的。
李燕看着,心里有点着急,孩子是不是不高兴?但她还是忍住了给老师发信息确认的冲动。
虽然已经开学一周了,但李燕的心似乎还悬在空中。在网上看到“幼儿园围墙外长满父母”那张图,她仿佛看到了自己。
那天,因为要上班,她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走了,看着孩子被老师牵着往班级里面走,她还是忍不住跟老师念叨了一句:假如有事打她电话没打通,就给孩子奶奶打电话,奶奶随时都能赶过来。
害怕老师事多没记住,李燕那天给婆婆打了好几个电话,嘱咐她不管去哪,都把手机带上。
当天晚上,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她迫切地想知道孩子在学校里面过得怎么样,听孩子说想妈妈,她心里顿时软得一塌糊涂。
过来人提醒她,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后,别回头,你如果回头,孩子看到你,就会更加依赖。
李燕也学着这么做,可每每听到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她又会控制不住自己跑回来安慰几句。
一周下来,全家人过得手忙脚乱,又有些手足无措。
有人说,孩子1~2岁即使断了母乳,还是会非常依恋妈妈,只有到上了幼儿园,独自走入一个陌生的集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断奶”。
而李燕觉得,要心理断奶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她~
帮着孩子包书皮的那一刻,王姗姗才觉得女儿乔乔真的要迈入小学一年级了。
她陪着孩子把课本都翻了一遍,虽说她算是比较“佛系”的妈妈,但在幼儿园阶段,一些基础的东西,孩子还是学了一些。
可很快群里发来的一段超前学的视频,又让她不淡定了。
这段视频在各个视频网站上疯传,看完之后,王姗姗又陷入了矛盾的情绪之中。
女儿所在的小学,市内排名还可以,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这种“超前学完”的情况,会不会也同样出现在女儿所在的班级?如果出现了,孩子能否跟得上?
越想越烦躁,王珊珊开始跟女儿“沟通”,试图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班里谁表现比较好?谁回答问题特别活跃?老师重点表扬谁了?
不知道是不是没听进去,孩子的反应有些“大条”,说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哪个同学找不到厕所,谁中午吃饭特别慢,又有谁上课坐不住被老师批评……
孩子越说越开心,她说:“妈妈,我今天还跟同学交换了贴纸。”
什么“超前学习”、“奥数”、“新概念英语”都不在她考虑的范围内,孩子就觉得学校的一切都很有趣,让她感到开心。
王姗姗原本有些浮躁的心,瞬间平静了下来。
当然她很清楚,这种平静只是暂时的,此后的时间里,这种一会矛盾一会想通的情绪,一定会频繁出现,但最起码当下的这一刻,她被孩子的笑容治愈了。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李倩第一次睡到了自然醒。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周末安排了好几门补课,早上总是慌慌忙忙的,双减之后,作业不再带回家,周末也没了补课班,一下子清闲了。
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在学校完成了,李倩又给孩子布置了一篇作文。
孩子写好后,她越看越生气,先不说写得好不好,里面因为马虎而写错的地方一大堆,牵牛花的“牵”写成了“牢”……
开学前,她曾跟孩子做过一次心平气和的谈话,写下彼此想要对方改正的三个缺点,以顺利过渡“双减”后的第一学期。
她对孩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做事情仔细一点,改掉马虎的毛病。而孩子对她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不要动不动就发火,先把事情问清楚再说。
李倩不希望刚定好的事就这样被“打破”,提醒自己冷静,而孩子也很快承认了错误,保证下次写完后再多检查几遍。
但说实话,李倩的心情并没有因为孩子的几句保证而好受一点,她心里想得更多的是:以前还能寄希望于辅导班,现在辅导班没了,自己一旦放松了管教,孩子成绩落下来之后,未来靠什么去竞争?
她更害怕的是自家孩子不补课,但别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弯道超车”,互相“内卷”……
丈夫劝她,“双减”的意义就在于能把孩子从书山题海中拔出来,不再局限于眼前的成绩和分数,而是把目标放长远,让他们真正地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李倩也只好这样安慰自己,大家都在经历这个阶段,也都在摸索。只能一边走一边看,找寻到一个平衡点。
今年对韦一娟来说,很特别,女儿悦菡升入初中一年级。
小学阶段,孩子很听话,一般她说什么,孩子也都会照做,可自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她能明显地感觉到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常常跟她怼起来。
早在开学前,她就收到了孩子的课程表,最大的改变就是:每天下午6点放学,每天都有体育课,每天中午可以午睡40分钟……
第一天放学回来,韦一娟想侧面打听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比如老师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懂?哪门学科感觉比较难?
她还没说什么,孩子就急了,开始抱怨这个老师不好,那个老师太严厉。
听着听着,韦一娟就一头恼火,忍不住指责孩子:“这才第一天,你就这么多意见,那以后怎么办?不要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到学习中。”
孩子听了也不高兴了,还说以后什么都不跟妈妈说了,也别问她。
看着女儿像头暴怒的小狮子,韦一娟感到了深深的无奈,这才刚刚开始,以后可怎么办?
她去咨询了学校的心理老师。
心理老师说:上初中的孩子,虽然表面上个子有那么高了,但他的内心还是一个孩子,还是需要父母认可和呵护。
而且上初中以后,环境和周围的朋友都发生了变化,一时之间接受不了也很正常,父母和孩子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不仅是她,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困扰——
韦一娟还去问了身边的朋友,听完她其实更茫然了,只能在心里劝自己,以后跟女儿谈话时,再有耐心一点,尽量不要“火星撞地球”,一发不可收拾。
写在文末:
关于入学、双减、内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谁也给不了一个统一答案。
我们能做的,只是希望通过别人的故事告诉你——
妈妈们其实都一样,害怕、茫然,时而焦虑、时而坚强,时而想通了,时而又想不通,时而觉得孩子天底下最可爱,时而又被气到心脏发抖。你是,她也是!
但不管别人是不是“内卷”,你和孩子之间,得先做到不内卷、不嫌弃。孩子最信任的只有父母,越是艰难,越不能推开他,越是要陪在他身边。
未来很长,暂且先别着急吧!
彩虹医生“邀”你说:双减后,你如何安排孩子的业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