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第二周的复盘又到了。这周收获还是挺大的,不仅收获了读书和写作的知识,还有书中的知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能让我坦然面对消极情绪和合理的处理家庭关系。心变得平静,不再焦躁和空虚,家庭也因我的改变变得平静和谐。特别是在亲子关系上,让我找到了方法,知道怎么和孩子去沟通,能真诚的理解、宽恕、接纳、鼓励和关爱孩子,希望我的努力能给孩子一个真正幸福的童年。
这两天,我们的手机被14岁初中女生遗书刷屏了。这个花季少女为什么选择死亡,留下长达3页的遗书呢?“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要毁了她的童年,其余一切顺其自然。”这句震撼人心的话,给了我们答案。
看完遗书,我们知道,在女孩眼里,父母爱的从来不是自己,而是考进前10名的自己,考到满分的自己。人前自己就是父母攀比的工具,人后却要忍受父母的辱骂和毒打。
童年所有经历的不幸,终于在青春期到来时爆发了,最终摧毁了她。
幸福的童年会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来治愈。
著名儿童教育家李跃儿认为“孩子的幸福其实就像能够调出所有颜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给了他们一种或者两种,他们调不出幸福的颜色,他们的幸福被人拿走了。”
那么,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成人、教育者、老师、父母……
这个14岁的花季少女,本应该美丽的绽放,却被父母打着为你好和要把你培养成优秀的人的幌子,其实是满足父母自己的虚荣心,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全是挑剔、埋怨和谩骂,用道德去绑架孩子,面对父母,孩子无奈、无助、绝望,最终被父母推进了无尽的深渊。
贝弗莉说,如果你遭受过童年创伤,可能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值得被爱,这一系列的反映就是羞耻感,在你的余生很可能会挥之不去,折磨着令你痛不欲生。
值得庆幸的是,贝弗莉经过30多年的研究,找到了化解羞耻感的良方——悲悯之心。自我悲悯和接受他人的悲悯。再通过自我悲悯的五个练习,自我理解、自我宽恕、自我接纳、自我关爱、自我鼓励,来疗愈,将会慢慢治愈童年的创伤,活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悲哀的是14岁的花季少女却成了家庭虐待的牺牲品。希望女孩的遭遇,能唤醒那些施虐的父母,让悲剧不要再发生,给孩子一个真正幸福的童年。
如今我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作为母亲不是只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而是引导和教育孩子,才是作为父母一生都要学习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