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亿变一地鸡毛?郭台铭宣布正式退出,外媒:竹篮打水一场空

华为等中国企业遭遇美国制裁以来,苹果开始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为此,苹果将目光转向了印度等东南亚市场。作为苹果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富士康也随之跟进。

在过去几年里,富士康相继解雇了约30万名员工,并逐步转移了近3千亿的产能。同时也不再将大陆市场视为首选,显然,他是决心在印度扎根。

除了电子制造业,富士康还与印度本土企业 Vedanta 合资建立了一座成熟的芯片工厂,规模高达1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满足印度半导体产业的技术要求,富士康还特意与意法半导体进行合作,获得了相关技术授权,可谓是充满诚意。

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尽管富士康投入大量财力确保晶圆厂所需设备,材料都准备就绪时,印度方面却开始出现审批问题。印度对富士康的芯片项目不予批准,导致工厂无法开工。

印度要求富士康和 Vedanta 重新提交申请。据称,莫迪这样做是因为富士康和 Vedanta 在半导体领域都是“门外汉”,印度方面试图通过审批限制来施压,促使富士康邀请意法半导体加入合资项目。

然而,由于涉及利益关系复杂,意法半导体仅愿意提供技术授权,对于合资项目始终没有松口。如果没有意法半导体的参与,即便富士康再次提交申请,依然是被拒的结局。

至今,该项目已经延迟了将近一年半。面对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富士康也不再忍让。在7月10日,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正式宣布停止与印度企业 Vedanta 的合资芯片工厂项目,且将从该全资实体中删除鸿海的名称。

这意味着,富士康已经完全退出,之前为此所做的努力都白费了。那个规模达1400亿的半导体项目也基本算是流产了。

富士康在印度遭遇惨败后,选择将矛头再度转向中国,不仅在河南郑州设立新的业务总部,还在青岛建立了自己的半导体工厂。

中国市场的繁荣显而易见。得益于我国数亿人的航空需求,波音公司的收入近年来持续暴涨,其中超过一半来自中国。而我国2.6亿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则让欧美生命科学企业羡慕不已,纷纷前来布局。

据悉,该物质由哈佛医学院Paul.Glenn老龄研究中心研发、登上过《Cell》《Nature》等顶级期刊的物质,能够活化端粒、Sirtuins长寿蛋白、PARP酶等多种学界公认的老化指标,可延长30%生命周期。价格一度高达2.3万一克。

随后,我国香港李氏富豪斥资1.7亿将“施吉纳”类年轻物质引入国内。逼迫欧美厂商把该物质的服用成本降低了95%,目前,在亰(jing)东平台上备受高净值人群关注,业内分析指出,“施吉纳”类止衰产品未来市场预计将达到千亿规模。

相比之下,印度只会用“廉价劳动力”来吸引外资,随后借助各种手段谋取利益。这样的做法怎么可能成为中国市场的“平替”?

如今,郭台铭退出与印度的千亿芯片合资项目,似乎意识到:并非是富士康施舍中国大陆,而是大陆这片沃土孕育了郭台铭!

在全球代工竞争愈加激烈的时刻。富士康渴望向高端制造业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机遇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赴印建厂,或许是富士康在半导体布局上的一次探索。

然而,郭台铭未曾料到,他们无法适应印度市场的规则,这里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一切凭主观决定。

而从纬创Foxconn旗下子公司)的痛苦教训来看,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可能是富士康最佳选择。业内消息透露,富士康曾将内部推荐奖励提高至每人12000元,然而即便如此,让失去信任的工人也难以接受,郑州工厂的到岗率一度下降了10%。

从郭台铭目前的动作来看,他很有可能将重心重新放回中国大陆市场。然而,随着中国核心制造业的迅速崛起以及在关键领域的话语权的确立,仅仅依赖于为苹果代工的低端制造已经不再是可持续的道路。

你们觉得,郭台铭带领富士康进军的下一个产业方向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