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品牌的发展,既要考虑自身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达音科就是那个在国产便携HIFI圈子里必能史上留名的牌子,也是主流的一线品牌里最早开始卷硬件配置的那个,但是放在2025年,当年那套数单元数量再对比价格去衡量“性价比”的路线显然是不再能行得通的。就像初代Vulkan在2K价位给到双动圈与四楼氏动铁放在2022年必然是非常吸引人的存在,哪怕觉得它难听可能也恨不起来的程度,但2025年的市场,用户们大多都是“见过世面”的人,虽然Vulkan的二代在保持原价位的基础上给到了2圈6铁的配置,也不再是一个能够在配置上一骑绝尘、自带流量的型号,从初版工程机非常接近一代那种均衡保守派的风格、再到量产版本韵味的全面释放,Vulkan2这次用一个温婉的方式交出了答卷,也是达音科近几年的产品里我认为音色最悦耳的 一副,和川、DK3001BD那种具备明显“感官刺激”的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Vulkan初代并不是一个我个人很欣赏的产品,但坊间对它素质的评价是颇高的,那种透明清晰中正的底子,走的是一个非常求稳的调音路线,基本上搭什么前端出什么声儿、或者可能会更受监听派以及科Hi派的喜爱,当然了,我同样不喜欢的还包括它磨砂+电镀+酸液蚀刻所呈现出来的那种偏灰偏暗的风格,但如果按照白河老师这两年提出的“声形合一”概念,Vulkan声音倒还挺符合它性冷淡的外观的。
Vulkan2的开箱体验符合达音科一如既往给到的情绪价值,和老旗舰Luna同款的收纳皮盒搭配多种外形、声音不一的耳塞套,这些耳塞套其实个个都有点说法,官方默认的原套是灰色的版本,对于声音的纯净度、结像有更高要求的可以选择近似直筒状的S&S耳塞套,它的佩戴牢固度与隔音能力也是最佳的;追求更高人声密度的可以选择透明外伞与彩色内壁的Candy耳塞套,外形漂亮、色彩讨喜;红黑的那款则是达音科已经使用了比较久的氛围增强套,搭配上去以后的中低频厚度、残响氛围都有所加强,我之前曾经拿它去搭配一些声音风格偏素的耳塞来调味。我个人认为这四款耳塞套与Vulkan2的搭配相性都不错,没有孰高孰低之分,也建议大家多折腾折腾、反复对比下去做选择,可能会给你省去换前端和换线的钱,当然了,在对声音没有明确需求的前提下,选择令自己觉得佩戴舒适度最高的是第一要义。
Vulkan2这次在外形方面的风格转变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观感和触感的部分都会更大众、更具备审美共性,我们国人骨子里本身就对金色的东西有一种天然的喜好,但达音科把这种金色处理的有一点往暖铜色的方向倾斜的香槟金,不落俗套。腔体外壳整体是航空铝CNC切割而成,弧面的平整顺滑度和喷砂的细腻感几乎可以跨越价位媲美任何高端旗舰产品的金属质感,玩了这么多年的金属,达音科往往都能够在同价位给到最顶级的加工水准,这是审美能力与供应链储备厚度的体现。达音科给Vulkan2标配的是一根Lizt结构的单晶铜镀银线,使用了大家熟悉的Q-Lock Mini可换插针系统与膨胀MMCX插针,这根线本身的声音风格比较接近传统意义上的无氧铜,较为的温润平和。虽然很多玩线的用户手持的线材往往都是0.78,但达音科这些年也依然在坚持MMCX插针,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这些年购买的MMCX插针升级线非常少,可能就偶尔用万隆、EA、dd家的可换插针系统去测试下,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达音科家的膨胀MMCX插针确实具备极高的可靠性,而且原线即有升级线的水准,对于不想折腾的玩家来说,达音科的产品在这方面具备很明显的优势。
优秀的品牌应该对自己的产品调音有清晰的认知、并且能够在详情页里体现出来,毕竟最好的导购绝对不应该是第三方KOL,就如果你是达音科老粉、或者信得过达音科的话,应该能够直接从他们的文案里读懂这次的调音倾向来完成种草或拔草,他们写道“进一步优化了三频密度、人声饱满度、低频质感和声场宽广度,以澎湃、饱满、灵动的声音……”寥寥几句其实已经把Vulkan2的宏观风格以及和前代的差别给写清楚了,它这次会更加注重以流行人声为主的风格、更倾向于乐感的打磨。多出来的两颗动铁单元,比起前代那种强调线条清晰度、结像立体感和高频解析力的声音来说,不再需要在优势项目上做加强,而是让声场更宽阔、声音更鲜活饱满,包括在低频量感层面也比前代多不少、听常规流行乐时候的“存在感”更强,前代Vulkan在听一些常规录音棚产出的合成器式低频,尤其是ACG、电音等曲目时会显得过于紧实和僵硬一些,而Vulkan2呈现出来更加蓬松、活泼、动感的声音,下潜得要更“下探”,行程更清晰,大提琴也终于有呼吸感了,而不是徒有纹理细节、不重视琴腔共鸣感。这里倒不是非得踩旧捧新的意思,而是Vulkan2作为一个更注重乐感调教的产品,它在实际回放音乐的过程中会更注重听感的悦耳性,而前代则有更多的监听意味,比较强调刻画细节、声像的凝聚感与韧劲,所以切换过来的时候,会觉得Vulkan2是如此的从容与舒展。
Vulkan2非常注重横向声场宽度的塑造、而且是有着近似于传统动圈的那种边缘模糊感、混响的发散感,结合出色的声场y轴高度,非常适合一些流行现场录音的演绎,但相比之下,它纵向深度没有另外两个维度那么优秀,声场前方的延展稍弱一些,听大编制或者现代型ost时不够极致。人声是Vulkan2的绝对强项,有着远超前代的饱满度、密度和更丰沛的气息细节,气口的质感与喉音细节表达得很到位、并把齿音控制的很好,但并非是以牺牲层次感与做成“血盆大口”的方式来营造,换言之,Vulkan2是一个人声好听、男女声平衡性极佳的全面型人声塞,但是仅限于音色层面,它并不符合一些 用户对人声怼脸或者所谓贴耳的需求,这一点对部分用户来说可能是劝退的。其实从结像与声场的表达来说,它依然具备一个优秀器乐塞的表达方式,而且器乐的表现更加注重声音的流畅度、丝滑感,而且高频与极高频都有着很好的延展度,只是丝毫没有棱角感、攻击性,如果说你曾经对3001BD种草、但不喜欢它的高频能量感,那其实Vulkan2可能才是更对的选择。
Vulkan2在达音科大家族里无疑是一个典型的“婉约派”流行人声塞,从口水歌到严肃向的器乐曲目,它都是以非常温婉细腻的方式、不紧不慢的呈现出来,虽然这导致了它中高频部分的动态不如低频来的那么亮眼,上盘的那种冲劲儿不够强,但如果喜欢这种路子的话加点钱买3001BD就行。我觉得Vulkan2的任务就是在2K的档位给友商们做个拦路虎,因为它对人声类曲目的演绎能力是非常全面的,从华语老歌、日系ACG、JPOP、欧美摇滚、爵士等试了一圈下来都没有什么短板可言,那六颗动铁单元显然不是来秀肌肉的,而是把打磨音色当做了首要任务,毕竟以达音科的体量和受众,收割这一批听泛流行乐为主的用户,不论是用户画像的策略层面、还是在自家调音范围的广度与深度上,都是非常聪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