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胡大战再度上演,车企商战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消费者退订小米YU7,友商抛来橄榄枝
这几天,围绕着小米YU7,汽车圈风波不断。
先是发布会上小米YU7定价正式公布,标准版售价25.35万元。当晚小米YU7开售,短短3分钟大定20万台,1小时大定将近30万台。
之后,随着小米YU7的大爆,舆论场上的声浪也被彻底激起。华为董事余承东的抖音评论区被小米YU7刷屏、彻底沦陷;东风日产高管亲自下场锐评小米用户,称其为“一群愚忠的品牌粉丝”,后又道歉删博;雷军、王腾等小米高管则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文庆贺,喜气洋洋……
一时之间,各方混战,好不热闹。然而尘埃落定后,一批已经下了订单的小米YU7车主,却突然出现了后悔情绪,想要退订。
原来,小米YU7一天的订单量,就差不多接近了小米汽车工厂年产能的上限,导致小米YU7有许多订单无法实现快速交付。许多车主在付了定金后,冷静下来才发现自己要一年后才能提车,于是后悔了。
从小米汽车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小米YU7开售1小时,大定突破289000台;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0000台。从大定到锁单,这减少的4万多台中,应该就有一部分是因为车主考虑到了交付期的问题、最终退订了。
图源:小米汽车
更令人揪心的是,还有一些车主是在锁单之后才意识到交付期问题,然而此时却已经无法退定金了。
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多车主发帖,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诉求。总结下来,车主们的主要观点有以下三点。
首先,许多人可能本身并不是很懂车,也不太了解YU7的具体情况,而是被雷军的个人魅力折服,就下了单,然后才看到漫长的交付期。一年后提车,很多消费者等不起,而且到时候可能一些国补、省补等补贴也取消了,会给消费者造成损失。
图源:小红书
其次,黄牛的猖獗,也损害了正常消费者的利益。事实上,早在YU7上市之前,就有大批居心不良的黄牛党盯上了它。YU7开卖后,这些黄牛更是胡乱抢单,代抢费高达5000—10000元,严重影响了交易的公平性。
图源:闲鱼
最后,一些车主希望雷军和小米汽车团队能够聆听用户的声音,给交付时间过长的订单开放定金退款通道,客户按需自愿申请退款。
图源:小红书
在雷军的微博评论区里,也有很多粉丝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希望能给锁单用户安排一次改配机会,改配后重新排产,这样就能降低不改配车主的提车压力。另外也有人表示,希望雷军和小米方面能够解决一下国补和购置税问题。
图源:雷军微博
可以看到,这些消费者们对于退订、改配的需求,是切实存在的。他们的发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小米汽车的产能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变得越发不容忽视。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小米汽车的友商闻风而动,开始推销自家汽车、跟小米抢客。
目前,已经有多家车企的销售表示,愿意帮用户全数补齐小米YU7的5000元定金。具体补贴政策有所不同,有的车企任何车型都可补齐5000元定金,有的则提出定金直接抵扣车款,等等。
图源:小红书
客观来看,友商们这一招其实很聪明,以5000元定金补贴这种小成本就能锁定高意向用户,一旦成功,将有望提高转化率和销量。
而小米汽车方面,也必须要重视交付时间过长引发的退订潮问题了,要以诚意来挽留心生退意的消费者们。
雷军发声,小米汽车已经开始调整
舆论场上有关小米YU7交付市场和退订的争论如此激烈,雷军和小米汽车自然不可能不知情。为了给消费者们一个交代,雷军和小米汽车纷纷发声,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雷军发布微博称:“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抓紧生产,争取早日将爱车交付到您手上。感谢所有朋友们的支持。”并转发了一篇小米汽车答网友问的长文。
图源:微博
在这篇长文中,小米汽车就“小米汽车APP上喜爱你是的小米YU7预计交付时间,未来还有可能提前吗?”这个问题做出了回应。
小米汽车表示,小米汽车中APP显示的交付时间为预估交付时间参考,官方已经根据锁单量及当前产能情况进行测算,首次更新了所有订单的预计交付周期。
不过,随着小米汽车产线磨合提效,产能可能会提升,实际交付时间也可能会有动态变化。“我们会在小米汽车APP中动态更新最新的预估时间,请您保持关注。”小米汽车这样回答。
图源:微博
从官方的回应来看,小米汽车目前应该是在努力扩大产能、加紧生产。产生提升上去之后,小米YU7具体交付时间或许会比一些人预期的要快一点,不过目前尚没有定数。不管怎么说,已经提交了订单的YU7车主,应该不用太悲观。
同时,针对大家关心的“赛道测试小米YU7时刹车片起火”的问题,小米汽车也做出了回应。
据了解,近日,有博主驾驶小米YU7 Max在天津V1赛车场进行1个暖胎圈+1个飞行圈后,在未进行散热圈的极端情况下,直接驻车,高温导致制动片有机物材料发生起火。但小米汽车表示:“制动系统整体未出现任何制动失效等问题,功能健全,使用正常。”
图源:微博
起火的直接原因,就是高温导致刹车片有机物材料过热,引发明火。此外,测试员也存在一定的操作问题,没有按照赛道规范进行散热圈,且未启用“能量回收增强”功能(该功能可降低机械制动负荷,减少极端高温风险)。
再一个,小米YU7 Max采用的是低金属制动片,有机物在>300℃时开始裂解,>600℃可能产生明火,这都是正常的物理现象。
最后,小米汽车表示:“小米YU7定位于城市豪华高性能SUV,我们强烈倡议大家注意驾驶安全,未经过专业升级与整备的原厂车,不要贸然进行赛道尝试。需要在充分了解产品性能边界及专业驾驶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驾驶技能的逐步学习与进阶。
“若尝试进行专业赛道驾驶,也需要对于车辆的轮胎、制动系统及散热进行必要的升级,并使用大师模式且打开能量回收增强功能,避免在极端工况下出现安全隐患。”
从官方回应来看,小米YU7在性能和安全方面,应该是不存在大问题的。总而言之,雷军和小米这番回应,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消费者的疑虑。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他友商纷纷想方设法抢小米YU7客户时,小鹏汽车选择力挺小米和雷军。其创始人何小鹏于近日发布微博,祝贺小米YU7取得的优秀业绩,并表示产品竞争力强劲是YU7成功的核心,他自己也下单了YU7,支持雷总。
图源:微博
很快,雷军转发何小鹏这条微博,感谢小鹏的支持,再度表态一定会加速生产、力争早点交车,并为小鹏几天后的G7发布会做了下宣传。
图源:微博
纵观上述事件,不难看出,交付时间问题虽然不容忽视,但小米汽车目前已经在积极调整,并且依旧获得了许多人的支持。可以预见的是,小米未来可能会灵活整合制造资源,继续深耕产能和品质,打造更加牢固的商业帝国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