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玄戒O1芯片,是自主研发还是披着自主研发的样子货?
小米发布会之后,关于玄戒O1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小米发文说,所谓“向ARM定制芯片”是违背事实的无稽之谈。
玄戒O1是小米玄戒团队历时四年多自主研发设计的三纳米旗舰SoC(系统级芯片),其中基于ARM最新的CPU、GPU标准IP授权,但多核及访存系统级设计、后端物理实现完全由玄戒团队自主设计完成,并非网传采用ARM提供的完整解决方案。
雷军也转发了这篇文章,全力背书玄戒O1。
这次风波,倒不是无中生有。
因为上周四小米发布玄戒O1之后,ARM公司也发布了一篇新闻稿,说小米玄戒O1是“Custom Silicon”,翻译过来也就是定制芯片。
不过随后ARM公司重发新闻稿,删掉了关于定制芯片的说法。
很多不明就里的网民认为,即便ARM删掉了定制芯片的说法,小米玄戒O1依然是ARM公司的产品。
这种看法,是对芯片设计有巨大的误解。
首先一点,凡是手机芯片,全球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绕过ARM的架构。
PC时代,英特尔和AMD是双雄并立。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ARM架构的手机芯片,成为主流。
不管是专门的芯片手机厂商,高通、联发科,还是手机厂商自研芯片三星、苹果,都是基于ARM授权的架构。
即便是华为的海思麒麟芯片,依然是基于ARM架构。
不过使用ARM架构,也有两种合作模式。
一种是ARM深度参与,提供整套集成方案,是一个交钥匙的模式,相对简单。
另一种是使用ARM授权的标准CPU和GPU核心模块,自行完成多核架构、系统级设计和后端实现等关键环节,苹果华为都是采用这种模式。
现在小米说自己使用的不是第一种模式,而是第二种模式,也就是比肩苹果和华为,是充分的自主研发。
雷军说,小米一直有芯片梦,要成为一家伟大的硬核科技公司,芯片是必须攀登的高峰,也是一场绕不过去的硬仗。
小米既然做芯片,那就犯不着再用ARM的深度定制,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不好吗?
咱们当然不能听雷军的一面之辞。
4年时间,小米在玄戒项目投入135亿,今年还要投入60亿。
这个成本,说实话要远远高于定制芯片的价格,小米总不至于,是当冤大头,花大价钱,买了一个样子货吧?
不过即便是自主研发,掌握了核心科技,小米玄戒的路子,也不好走。
越高端的芯片研发费用越高,成本越大,风险越高。
这需要巨大的手机销量,摊薄研发成本。
这不是一代手机能够解决的,甚至需要几年迭代,逐渐实现盈亏平衡。
比如华为海思麒麟芯片,前几代一直亏损,一直到2014年华为Mate7,才真正一炮走红,实现了飞跃。
一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1330万台,真正使用玄戒O1的小米15S Pro版,能卖上百万太,已经是奇迹。
高通和联发科芯片销量有几亿,即便小米一年卖出5000万台,也难以支撑对芯片的需求,从投资效益较低看,这笔投资得不偿失。
雷军也承认,3nm芯片每一代大约需要投资10亿美金左右,如果只卖100万台,每台手机仅芯片的研发成本就超过了1000美金。
雷军最好的预期是,搭载玄戒O1芯片的硬件,销量破千万,也就把研发成本摊薄了,每台硬件100美元。
自研芯片,就是要脱几层皮。
即便一代成了,还要看后边迭代,没有三五代持续迭代,根本不算能在这个领域立足。
小米自己的前车之鉴,就是澎湃S2流片失败,几个亿打了水漂,小米自研芯片陷入困境。
就算小米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自研芯片大获成功,还会面临跟华为一样的困境。
小米量产3纳米芯片,肯定会引起美国商务部的警觉。但美国是否会动手,还要看小米后续的研发,是不是会列入美国实体清单。
不管怎样,小米玄戒是迎来了开门红,中国自主芯片又多了一家,祝福小米,祝福中国芯片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