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婉清)4月2日报道 成都是熊猫的家园,也是创意的热土。2025年4月2日上午,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熊猫家园·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新闻发布会在天府国际金融中心举行。
13854件原创作品角逐!熊猫文创大赛迎关键节点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本次大赛自2024年9月启动以来,已在国内外举办了27场推介活动,吸引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韩国、澳大利亚、瑞士、荷兰等国家创意力量参与,共收到13854件原创参赛作品,经过严格筛选,其中210件优秀作品,将于4月19日至20日进行线下终评,并同步通过大赛官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官微及“pandaful”熊猫社区平台开启网络投票,最终由公众票选出十大“最佳人气作品”。
大赛将以三大路径,推动创意成果落地转化。一是构建具有长线生命力的“熊猫家园ip矩阵”。从1.3万余件作品中精选一批优质原型,培育像“哪吒”一样具有生命力的国民级熊猫ip;二是携手熊猫家园生态伙伴,变“大赛”为“产业”。留住“设计伙伴”,加快熊猫家园数字资产聚合平台建设,实现作品确权交易全周期服务,据悉,目前大赛已推动5000多件原创参赛作品陆续进行在蓉版权登记;携手“营销伙伴”,创新推出具有爆款潜质的ip授权产品,极具收藏价值的贵金属产品等;招引“研产伙伴”,持续提升成都熊猫文创的科技含量和产业逻辑,以前沿技术重塑文创产业竞争格局。三是联合创意研产头部企业拓展产业生态。邀请腾讯游戏、泡泡玛特、可可豆动画等头部企业,加入“熊猫家园生态伙伴”大家庭,推动“赛事—产品—产业”升级,构建文创产业链生态,创意价值产业转化有望突破10亿。
同时“熊猫家园全球共赏联名特展”也会于当日在 “熊猫艺术中心·熊猫家园文创中心”启幕,展出本次参赛的大量优秀作品,并特邀法国策展大师马修·施纳德打造沉浸式艺术空间,融合吉尼斯纪录创作者现场互动、ar数字体验等跨界元素。
210件初评作品3大看点,熊猫金竹奖评委团揭晓
熊猫金竹奖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著名国际雕塑艺术家、中国《雕塑》杂志编委傅榆翔介绍,成功通过初评的210件作品呈现出三大显著特点。在国际化多元视角方面,众多海外参赛作品凭借独特的创意语言和新颖的设计形式实现突破,打破文化界限,展现出大熊猫在全球视野下丰富多样的形象。ai时代技术赋能也十分明显,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相当一部分作品借助ai辅助设计,为大熊猫这一古老的 “活化石” 物种赋予科技感与未来感,体现文创领域对新兴技术的积极应用。而在产品转化成熟思维上,几乎所有进入终评的作品都预先考量了设计工艺和量产可能性,具备成熟的落地转化思维,为大赛成果转化筑牢根基,有望为大熊猫文创市场注入全新活力。
此外,熊猫金竹奖线下终评的评委阵容也十分强大。熊猫金竹奖评审委员会专职主席、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韩美林;熊猫金竹奖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意大利拉古纳国际艺术奖及意大利国家现当代艺术协会创始人劳拉·加仑;熊猫金竹奖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熊猫金竹奖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著名国际雕塑艺术家、中国《雕塑》杂志编委傅榆翔、熊猫金竹奖评审委员会联合主席、著名设计艺术家、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馆长许燎源;以及英国知名设计师、世运会会徽创作者约翰·费尔利;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先生、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动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曹小卉、中国玩具、婴童用品协会会长梁梅等。
他们将为“最佳雕塑作品”“最佳绘画作品”“最佳视频作品”“最佳视觉设计作品”和“最佳潮流玩具设计作品”五大奖项分别评选出1件最佳作品和5件优秀作品,为“最佳数字作品”和“最佳科幻创意作品”两大特别奖项分别评选出3件最佳作品,再加上网络投票选出的10件最佳人气作品,共计46件作品在4月22日的成果发布会上正式亮相。
一个logo,串起全球熊猫伙伴的交流
发布会现场也同步揭晓了本次大赛的logo及“熊猫金竹奖”奖杯造型。
大赛的logo设计融合了熊猫形象与“panda”中的字母p和d,熊猫的头部化作创意的灵光与交流的气泡,不仅代表了设计创意的源泉迸发,也象征着与全球熊猫伙伴的交流对话,在全球范围内传递着和平、友好沟通、共建的价值。“熊猫金竹奖”奖杯造型夜以熊猫和金竹为核心元素,向上生长的竹节环绕着晶莹剔透的熊猫头,意喻着有关大熊猫文化创意的灵感生生不息,时刻准备着孕育出新的熊猫ip。
值得一提的是,奖杯基座部分通过吸收太阳能可使奖杯顶部呈现光亮效果。在奖杯的设计中,结合新能源应用,强化环保意识,同时体现“熊猫家园和谐共生”的美好理念。
现场还发布了熊猫文创大赛产业聚集地“熊猫家园文创中心”的相关情况。据介绍,该中心占地约32.9亩,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位于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北湖生态公园核心区,作为大赛文创产业聚集地,中心未来将承担国际会客、文化交流、ip转化体验等核心功能,构建“创意设计—研发生产—版权保护—成果转化”全链条生态,助力成都以熊猫为纽带,向世界传递开放包容与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