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的使用误区和错误打开方式

2023年09月28日00:02:03 科技 1282


ChatGPT的使用误区和错误打开方式 - 天天要闻

自从去年12月份ChatGPT问世以来,我们团队就迅速尝试了这一先进的生产力工具,并在科研、教学、工作等多个方面全面拥抱了生成式AI。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成为了创新的有力工具。尤其是GPT-4.0的诞生,不夸张的讲更是让工作效率和质量有了成倍的提升。使用大半年以来,我们几乎已经对GPT形成了某种“依赖”。

然而,在与众多人士交流中,我却发现他们的体验与我们大相径庭。一些热衷于尝试新技术的朋友们,在体验过ChatGPT之后,似乎并不买账,有的甚至选择了放弃,或者在工作中极少使用。他们吐槽,虽然试图让它在工作中发挥作用,但与其交流了一会儿之后,就觉得没什么实际帮助。我对此颇感困惑,明明GPT-4.0在各种考试中都表现得如此出色,连美国司法考试都能轻松拿下,为什么很多人还是觉得用不来呢?

对很多人来说,用不好GPT确实成了一大痛点。网络和社交媒体上更是充斥着各种使用ChatGPT等生成式AI的“秘籍”、”咒语“,大家都在探讨“如何写好一个提示词prompts”这个话题。看来,解锁GPT的正确使用方式,已经成为了大家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

我发现很多人在使用ChatGPT的时候陷入了几个常见误区,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尝鲜之后就不用了。

误区1:将生成式AI视作搜索引擎

首先,我们得了解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差异。信息是原始数据,而知识则是对这些数据的整合与理解。就好比以下这个案例,17个医生都无法确诊,但GPT指出了问题所在。这就涉及到了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GPT的“胡说八道”功能,也就是“智能涌现”能力。

让我们进一步针对这个误区展开讨论。核心思想在于,GPT不仅仅是一个搜索引擎。模型训练完成后,它本身并不保存任何信息,而是由海量的参数构成。与人类类似,GPT对于不常见的信息的记忆是模糊且不精确的,因此会出现“胡说八道”的现象。然而,GPT最引人注目的能力恰恰是“智能涌现”,它能够将不同的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创造新的知识和思维。若仅把GPT当作搜索引擎来使用,便无法充分发挥其最核心的能力,也就利用了GPT的短板。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一个名叫Courtney的母亲,带着四岁的Alex看了17名医生,走访了从儿科、牙科到骨科的各个科室,但没有一位医生能准确诊断出Alex的病因。直到今年早些时候,Courtney终于从一个出人意料的地方——ChatGPT那里找到了答案。在ChatGPT的帮助下,Courtney逐行查看了Alex的核磁共振记录,并将所有相关信息输入模型。最终,她得到了“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并在Facebook上找到了一个相应的患儿家长交流群。最后,凭借ChatGPT给出的诊断结果,Courtney找到了一位新的神经外科医生,这位医生一看MRI便给出了与ChatGPT相同的诊断,并指出了栓系的具体位置。

这个案例清晰地展示了,我们应该善于利用GPT的“智能涌现”能力来整合信息,发现信息之间的连接,而不是仅仅基于关键词给出一个答案。这种深度的信息整合和理解,正是将GPT与简单搜索引擎区分开来的关键所在。

误区2:一锤子买卖与模板思维

有一种误区,就是许多人,包括网上的一些培训课程,都过于关注如何编写一个出色的提示词。目前,许多大型语言模型都在界面入口处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提示词模板,用户只需根据场景稍作修改,便可立即投入使用。这种“一锤子买卖”的思维,或许适合初学者快速入门,但长远来看,却可能限制了GPT的使用深度和广度。

就拿摄影大师来说,他们一定会根据不同的光线和场景,自行设定相机参数,以求获得最佳的拍摄效果。同理,生成式AI的运用更为复杂多变,仅仅依赖模板思维,无疑是在限制了其潜能的发挥。用户与AI的互动应该是连续且系统性的,而不仅仅是在提示词层面做文章。

事实上,即便我们编写出了一个看似完美的提示词,GPT输出的结果可能也只有60%符合预期。而我们的目标,通常是要求结果至少达到80%的满意度。许多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要将结果从60%提升到80%,似乎是个难以逾越的鸿沟,有时候甚至不如直接手动完成任务来得快捷。

这里,我们需要明白一点:生成式AI很少能一次性生成完全满意的结果,它更像是一个需要用户持续互动和调教的伙伴。真正高效的利用AI,不仅仅在于编写出色的提示词,更在于能否与AI进行系统性的、持续的对话,将一个初始的60分产出逐步提高,甚至超越我们的预期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处理各种文档。回顾过去,我发现,在同一个任务上,最长的一次,我与AI进行了上百轮的互动,仅仅在一天之内,便完成了一篇超过2万字的高质量文档。只有超越模板思维,与AI建立起连续、深入的交流,我们才能真正挖掘出GPT的强大潜能,实现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误区3:角色单一

有人认为,生成式AI,顾名思义,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人的提示词生成相关的内容。这种观念导致许多人在使用GPT时,过于侧重于其生成能力,将其定位为单一的“生成角色”,这无疑极大地限制了GPT的发挥。

实际上,对于创造力这一主题,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创造力研究领域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两类角色,它们分别是生成角色和评估角色。生成角色的主要任务是产生新的、原创的想法和概念;而评估角色则要对这些新生成的创意进行评估,确定它们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具有价值,进而进行整合和优化。这两种角色在创造力的过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了解了创造力研究中的这两类角色之后,我们回头来看GPT。许多人可能会将GPT仅仅定位为生成角色,认为它主要的功能就是生成相关的内容。然而,这种理解实际上忽略了GPT的另一面——它同样可以扮演评估者的角色。通过充分发挥GPT在评估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实现更深层次的信息整合和创意发展。

以GPT为例,当我们将其运用于写邮件、制定计划时,让GPT提出修改意见,这只是其作为评估者的初级功能。更高阶的运用,是利用GPT整合不同的创意。例如,当你有A、B两个方案,各有优劣,却拿不定主意时,GPT可以帮你发现它们之间的隐藏连接,挖掘出看似不相关的信息,正如GPT帮助Alex诊断病情一样,能够看到人们可能忽略的信息。

举一个例子,人们往往很难将“五彩斑斓”与“黑”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五彩斑斑的黑”这样的概念。而GPT作为评估者,就可能能够发现这些看似矛盾元素之间的隐藏连接,进而帮助我们实现更加深层次的创造性思维。我们需要打破对GPT角色的单一认知,不仅利用其生成能力,更要发掘其作为评估者的潜能,通过与之深度互动,发现更多创造性的可能性,真正实现人与AI的协同创新。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年内第三家!健信超导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系全球最大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 - 天天要闻

年内第三家!健信超导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系全球最大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

《科创板日报》5月9日讯(记者 李煜) 年内科创板第三家获受理企业“花落”健信超导。今日(5月9日),上交所官网披露,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信超导”)的科创板首发申请获得受理,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健信超导也成为今年科创板第三家获得受理的企业,“科创板八条”的政策效应持续放大。▍系全球最...
给好评送冰粉、甜品,大众点评整治这类违规行为,举报有奖 - 天天要闻

给好评送冰粉、甜品,大众点评整治这类违规行为,举报有奖

随着餐饮行业竞争加剧,不少商家开始“刷好评”。“一杯饮料换一个好评”“15字好评免费领甜品”等套路层出不穷,不仅影响用户的消费体验,也折损了“线上好评”的参考价值。近日,“规定字数写好评换饮品”“写下差评却被商家骚扰”这些屡见不鲜的违规行为
我国突破金属 3D 打印难题,构件表面精度达毫米级 - 天天要闻

我国突破金属 3D 打印难题,构件表面精度达毫米级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火箭院)今日披露消息,一直以来,航天装备大型构件金属 3D 打印技术(也叫金属增材制造技术)面临着效率和精度难以兼顾的技术难题,如今这个难题有解了。火箭院战术部和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大型舱段、壳体高效率高精度增材制造技术项目针对新一代航天装备大型...
无人机不能无人管 - 天天要闻

无人机不能无人管

坚持统筹监管、系统防治,通过以规则规范行为、以技术驯服技术,无人机乱象才能得到有效根治。 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何冠军 近日,一段“穿越机在大理崇圣寺三塔的古塔券洞内飞行时坠落”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引发广泛关注。经查,涉事“飞手”张某某系擅自飞入三塔景区,大理市公安局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
老有所“美”,乐龄群体乐享“数字人生” - 天天要闻

老有所“美”,乐龄群体乐享“数字人生”

“以前只会用手机按着说话,现在进步很大,学会做小视频、刷小红书,有疑问还会找AI帮忙。比如做扭扭棒手工花,我去社交平台找教程,处理老照片也尝试用美图功能。”76岁独居老人冯宣英阿姨,没想到晚年生活还能“美”出新高度。
智数科技集团拟折让约18.39%配售最多1970万股 净筹约680万港元 - 天天要闻

智数科技集团拟折让约18.39%配售最多1970万股 净筹约680万港元

智通财经APP讯,智数科技集团(01159)发布公告,于2025年5月9日(交易时段后),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配售协议,据此,公司委任配售代理(作为公司的独家代理)尽最大努力于配售事项的先决条件获达成后,按每股配售股份0.355港元的价格配售最多1970万股配售股份予不少于六名承配人。配售价较于配售协议日期联交所所报收市价每股股...
“张湾智警”上岗!无人机变身 “空中 110” - 天天要闻

“张湾智警”上岗!无人机变身 “空中 110”

晨曦中,数公里外的路口突发拥堵,一架印有“张湾智警”标识的无人机从机库起飞,通过空中喊话疏导车流,同时将车牌识别画面,实时推送至地面执法终端。这一幕高效协同的智慧警务场景,正是“张湾智警”无人机系统融入城市治理的日常缩影。
联想憋了40年的大招:自研5nm芯片上市,这次真没放鸽子 - 天天要闻

联想憋了40年的大招:自研5nm芯片上市,这次真没放鸽子

最近科技圈最热闹的事,莫过于联想在自家新平板上塞了颗"中国芯"。这事要搁五年前,网友能把键盘敲出火星子——毕竟在很多人印象里,联想除了组装电脑就是卖手机,突然掏出颗5纳米芯片,比四川变脸还让人意外。说起联想和芯片的恩怨情仇,那真是三天三夜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