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期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成为全球焦点,AI大模型成为会议的热点,而算力作为大模型的基石,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在论坛上强调,算力对于训练大模型就如同电力对于工业,缺少匹配的算力无法支撑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本文将探讨中国的算力现状、发展和应用,以及鹏城实验室与华为的合作在推动智能算力和大模型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
火爆程度前所未有的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刚在上海落下帷幕,各界关注点瞬间聚焦在AI大模型和算力这一重要主题上。高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鹏城实验室主任,用一场演讲为这个话题增添了更多热度。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没有大算力,做大模型就是天方夜谭。”在高文看来,与工业中使用电力来推动生产一样,大模型的训练同样需要强大的算力作为基础。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需求,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算力如今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美国的算力排名全球第一,其GDP也比中国高出20%至30%。高文坚信,只有当中国的算力超越美国,其GDP才有望赶超,这直接影响到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观察我国的算力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的算力总规模已经达到了180EFLOPS,近五年来平均增速超过30%,位列全球第二。然而,这其中的绝大部分是通用算力,而并不是用于大模型训练的智能算力。这种通用算力在全球算力规模中占有33%的份额,相比之下,智能算力的份额只有28%。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大模型训练需求,急需构建更多智能算力。
高文曾透露,鹏城实验室已经与华为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了名为“鹏城云脑Ⅱ”的大规模AI计算集群。这个集群搭载了约4000颗华为升腾AI芯片,相当于4000块英伟达A100 GPU的算力,目前达到了1000P的规模。该集群的独特之处在于实现了全栈软硬件的自主可控,并在全球AI性能榜单中屡获冠军。高文还提到,“鹏城云脑Ⅱ”作为国内首个全面自主可控的E级智能算力平台,其性能和人工智能算力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经有超过七成的机时对外开放服务,为国产AI大模型的训练提供了强大支持。而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下一代“鹏城云脑III”正在筹建中,预计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建成,其算力将达到16E,相当于16000P的智能算力。
鹏城实验室作为一家集突破性科研、引领性科研和平台型科研于一体的网络通信领域机构,其意义和影响力不可小觑。该实验室的工作重点涵盖宽带通信、新型网络、网络智能等重大战略任务,同时紧密关联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在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的道路上,鹏城实验室扮演着重要角色,致力于推动算力和大模型的创新与发展。
高文在一次深圳的讲座上曾言:“鹏城云脑III”的计划已在酝酿中,其算力将是“鹏城云脑II”的16倍,能更好地支撑6G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而这一计划,有望成为国际首个支撑新一代智能网络通信创新研究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以及国内首个支持数据密集型智慧科学研究的大科学装置。预计在2024年底到2025年初,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将会实现,带来16000P的智能算力。
总结而言,通过高文院士的演讲和鹏城实验室的努力,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算力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地位
和重要作用。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召开,无疑为算力和大模型的发展敲响了催化的钟声。在高文的指引下,鹏城实验室与华为的密切合作为中国智能算力的提升做出了显著贡献。他们共同建设了“鹏城云脑Ⅱ”,这一集群不仅仅是硬件的堆砌,更是智能算力的瑰宝。搭载着华为升腾AI芯片的这个集群,其1000P的算力规模以及全栈软硬件的自主可控性,让其在全球AI性能榜单上屡次夺魁。不仅如此,该集群的存在为国产AI大模型的训练提供了强大支持,扮演着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更值得期待的是,高文透露鹏城实验室正在酝酿下一代的计划,即“鹏城云脑III”。据悉,这一计划的算力将达到惊人的16E,相当于16000P的智能算力。这个庞大的算力储备将成为新一代智能网络通信创新研究的强力支持,同时为国内数据密集型智慧科学研究的开展创造了条件。这种雄心勃勃的计划不仅展现了中国在智能算力领域的雄心壮志,更是在世界范围内走在了前列。
然而,算力并非孤立存在,它需要有更广泛的应用才能充分发挥价值。鹏城实验室正在着手开发一个2000亿参数的大模型,为的是满足日益增长的大模型需求。鹏城脑海大模型训练平台将成为一个垂直应用的基石,为各行各业提供强大的支持。在这个庞大的计划中,数据起到了关键作用。鹏城实验室通过启智开源社区的支持,能够快速进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