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传媒董事长谭江琦:从“在线”到“在场” 智能媒体视听传播的创新路径 | 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

2023年03月30日21:26:03 科技 1019
封面传媒董事长谭江琦:从“在线”到“在场” 智能媒体视听传播的创新路径 | 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 - 天天要闻

△谭江琦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3月30日,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开幕。当天下午举行的“新时代视听传播创新论坛”上,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封面传媒管委会主任、董事长谭江琦,以《从“在线”到“在场” 智能媒体视听传播的创新路径》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与现场嘉宾及同行分享了封面传媒深耕智能媒体视听传播的诸多经验。

封面传媒董事长谭江琦:从“在线”到“在场” 智能媒体视听传播的创新路径 | 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 - 天天要闻

△演讲主题

1

“技术美学”升级

探索智能媒体视听传播新路径

“大家是否知道,中国当下最顶流的‘女明星’是谁?”谭江琦率先从大熊猫花花讲起,“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让这个酷似三角饭团的呆萌形象,红透大江南北,许多人不远千里飞到成都,排队几小时,只为与花花见面几分钟”。这也引出了她的分享主旨,“在传播新格局下,视听,已经成为用户获取信息最为直观和便捷的主流方式”。

封面传媒董事长谭江琦:从“在线”到“在场” 智能媒体视听传播的创新路径 | 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 - 天天要闻

△直播和短视频让大熊猫花花成为顶流“女明星”

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而坚持内容为王、技术驱动的封面新闻,近年也从对“快与慢”“虚与实”“变与不变”“多与少”等辩证关系的处理中,不断探索智能媒体视听传播的创新路径。

无论是每年1800余次的直播报道,还是表达丰富观点和内在的短视频慢纪录,在“快与慢”的节奏把握中,封面新闻以采集新闻事实为起点,以精准触达用户为路径,以用户满意为标尺,通过多时态、多形态、多渠道的组合产品,为用户提供精品视听体验。

随着各种虚拟沉浸式视听技术不断涌现,封面新闻也在“虚与实”的空间建构中,不断拓展传播边界,尝试新的“技术美学”。

封面传媒董事长谭江琦:从“在线”到“在场” 智能媒体视听传播的创新路径 | 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 - 天天要闻

△封面新闻不断拓展传播边界

其中,“虚”,即元宇宙技术应用带来数字世界沉浸感和新联结,让用户可以获得仿佛身临其境的“在场”体验感、真实感,从而提升对内容的感知力,优化传播效果。

谭江琦举例:“去年,在中国五大国家公园设立一周年之际,封面新闻基于云平台和XR技术,通过声音、动画、交互三种方式结合,打造出令人身临其境的交互式主题乐园,神奇万物浓缩于一个数字世界中;今年,封面新闻推出‘元里’全国两会报道沉浸式交互体验空间,让用户从浏览内容,变成了沉浸式‘逛’内容,趣味性与互动性并行。”

“实”,则是封面新闻在“5G+4K+AI”的探索与布局。北京冬奥会期间,我们用3D技术对谷爱凌的高难度跳跃进行了数字化还原和多角度拆分。数与实的结合,让用户能够更真切、更直观、更深刻、更专业地了解运动之美。”

2

强化创新能力

让正能量与热流量共振

新技术催生新的产品形态、新的传播载体、新的应用场景。作为率先提出并践行“智媒体”道路的主流媒体,封面新闻也在“变”与“不变”的技术进化中不断强化创新能力。“封面新闻自创立起就坚持自建技术团队、自研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融媒科技并向行业赋能。”

谭江琦介绍,封面新闻的机器人员工小封每天能写稿数千条,还会写诗,它绘制的画作也被用作了开机屏和稿件配图等,人工智能云计算、5G,都在我们的传播中得以及时应用”。

封面传媒董事长谭江琦:从“在线”到“在场” 智能媒体视听传播的创新路径 | 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 - 天天要闻

△封面新闻的机器人员工小封

与不断进化的传播技术以及生产工具、产品形态、呈现载体相对应的,是始终不变的、作为主流媒体的编辑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在科技进步的洪流中,我们重视科技、拥抱科技、敬畏科技,但也时刻保持对科技应用的理性、审慎态度。”

2022年,封面传媒科技自主研发的“智媒审核云”正式上线,系统支持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富媒体内容审核,实现对内容差错、政治差错全流程一键式校对,能够全面提高审核效率、提升内容安全性、降低内容生产错误。“结合8年的产、学、研、用实践经验,封面新闻形成了一套规范性的主流媒体算法,让内容价值与数据价值并存、正确导向与用户兴趣互融、正能量与热流量共振。”

封面传媒董事长谭江琦:从“在线”到“在场” 智能媒体视听传播的创新路径 | 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 - 天天要闻

△2022年,封面传媒科技自主研发的“智媒审核云”正式上线。

3

追求情感认同与价值信任

实现流量与价值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封面新闻坚持视频传播的思路,积极做大自有平台,并大力拓展三方平台用户。截至目前,用户总规模超过1.9亿,其中,封面新闻客户端下载量超过7134万;在抖音、快手、微博、喜马拉雅知乎等平台的媒体账号用户规模,均保持在第一梯队;今年还拓展了小红书平台,每周都有观看量破千万的视频产品产出。

“当用户和信息达到海量之后,从‘多’到‘精’甚至是‘少’,正引发我们越来越多的思考。”谭江琦指出,“一方面,处于饱和式传播之中的用户,对于无效低效信息的厌倦感、无序感交织累积;另一方面,一些自媒体为了博流量而无底线地传播恶性事件和低俗猎奇视听内容,也让用户的烦躁情绪和新闻回避行为与日俱增”。

封面传媒董事长谭江琦:从“在线”到“在场” 智能媒体视听传播的创新路径 | 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 - 天天要闻

△谭江琦发表主题演讲

对此,封面新闻提出“少一点流量焦虑,多一点主流气质”的价值判断,更多地追求用户的情感认同与价值信任。如在报道孟晚舟归国事件时,以“直播+短视频”获得全国网友的全程关注,与用户爱国情绪高度共鸣,当天的正能量报道进入多平台热搜,浏览量超10亿,点赞超600万。去年,在各大平台上线个人主页显示IP属地功能当日,封面新闻发表评论正向引导舆论,连续两天微博热搜第一,话题阅读量达4.8亿。“这些报道,都实现了流量与价值的双向奔赴。”

新技术不断催生新的视听模式,封面新闻也在不断探索更新的视听模式,让用户的体验感从“在线”进化到“在场”。如将内容传播平台从手机端不断向外延展,车载屏幕、智能家居、城市大屏等,都成为新的传播载体;积极拓展“传媒+”产业边界,连续三年为绵阳科博会搭建云上博览会,联动三星堆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开展文物数字化项目,运用XR等技术开办封面数字艺术空间,举办集装箱数字展览等。

“从一张报纸,到一个客户端,再到智媒体集群,封面传媒始终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始终保持创新活力,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谭江琦说。

END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纯技术向:全球航母技术排名,中国能排第几呢? - 天天要闻

纯技术向:全球航母技术排名,中国能排第几呢?

很多自媒体已经排过全球航母的战斗力排名,但是并非每个国家的航空母舰都是完全国产化的,很多国家比如法国,在航母技术上都或多或少使用了其他国家的技术。那么如果抛开现役航母的作战实力不谈,单纯从一个国家自....
6组数据看城市更新助力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6组数据看城市更新助力美好生活

编者按: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自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城市更新理念,到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发布,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城市更新取得了哪些成绩?一起来看。 编辑/设计:乔业琼 来源...
普惠医疗,是人工智能赋能医疗的最重要战场 - 天天要闻

普惠医疗,是人工智能赋能医疗的最重要战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徐宗本。近日,蚂蚁集团推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下称“AI”)医疗健康应用——“AQ”。该应用具有智能体名医问诊、用药提醒、医院智能服务、诊断参考等普及化功能。这一应用的上线引发了产业界和医学界对“AI如何真正服务普通人”的广泛关注。公众对“智能医疗是否能真正普惠...
小鹏G7配置解密:L2+智驾+8295芯片,23万级纯电市场要变天了? - 天天要闻

小鹏G7配置解密:L2+智驾+8295芯片,23万级纯电市场要变天了?

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6月份,小鹏汽车销量达到了34611辆,连续8个月销量稳定在3万辆以上,表现可以说相当抢眼。不过中国新能源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小鹏汽车需要推出更多有竞争力的车型。根据小鹏汽车官方消息,5座中型纯电SUV小鹏G7将会于7月3日正式上市,目前预售价为23.58万元,符合小鹏汽车的品牌定位。中型SUV是一个...
支付宝公积金查询小程序突然崩了,客服回应 - 天天要闻

支付宝公积金查询小程序突然崩了,客服回应

7月1日,一年一度的公积金结息来了。不少网友在查询了自己的利息收入后,纷纷晒图打卡。极目新闻记者在社交平台看到,一大早就有网友晒出了自己的结息情况,有的到账了几百元,也有网友收到了数千元。
用微信就能查社保和医保,简单又方便,全程只需要一分钟 - 天天要闻

用微信就能查社保和医保,简单又方便,全程只需要一分钟

用微信就能查社保和医保,简单又方便,全程只需要一分钟大家好,以前我们查社保卡,医保卡需要专门携带身份证跑一趟社保中心,就不定还要排长队,非常麻烦。那现在有了新版电子社保卡,我们用手机的微信就可以查到社保各种服务。
互联网大厂争当“AI张雪峰” 抢夺志愿填报10亿市场蛋糕 - 天天要闻

互联网大厂争当“AI张雪峰” 抢夺志愿填报10亿市场蛋糕

制图:杨存海(元宝AI)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人,虽比2024年的峰值略有回落,但仍是近十年里的第二高位;而今年本科招生计划预计仍维持在490万左右。艾媒咨询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高报市场付费规模预计达10.9亿元,超九成考生愿借助专业服务规划志愿。这,或许正是技术展现价值的关键时刻。必须承认的是,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