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怎么自救?任正非给出了答案由硬变软,值得所有人深思

2022年09月30日19:23:35 科技 1494

近段时间,网上被任正非的一篇文章再次刷屏,大概意思就是华为彻底迎来“寒冬”,整家公司需要从规模转型利润和现金流

华为怎么自救?任正非给出了答案由硬变软,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闻

这篇文章很专业,甚至比国内一些经济专家还要专业,因为华为身处一线,而任正非处于这“风口浪尖”上,所以对于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企业运作,必然有着独特的见解。然而,任正非提到的“活下来”,那么华为为何会如此艰难?

华为怎么自救?任正非给出了答案由硬变软,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闻

首先,深入这篇文章后你会发现,“忧患意识”在任正非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说要把这一份“寒气”传递给每个人,因为过去所有人都没有体验过“寒冬”,意味着缺乏危机感,就不会全力以赴做好每一件事。

毕竟随着老美三番四次的打压,华为营收一落千丈。那么在这里也可以大胆做一个猜测,接下来我们或许会看到华为“降薪”、“裁员”甚至是靠业务相关的字眼。这都是正常不过,当然,这也有可能不会出现。

华为怎么自救?任正非给出了答案由硬变软,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闻

任正非说了:未来十年都会是一个痛苦的时期,全球经济衰退,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这意味着任何一家厂商想要保持以往的营收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华为还四面围堵!

这背后不禁让人思考,华为目前的处境到底是什么情况?一向财大气粗的“地主家”真的没有余粮了吗?

可见,在上个月华为低调公布了一组数据,上半年营收仅有3016亿,净利润在5%,看起来还不错吧。但下半年,营销同比下滑5.9%,净利润更是比去年下滑了9.8%。

当然了,当下华为急需的并不是钱,而是芯片。因为缺乏芯片,华为手机业务直接进入“寒冬”,无法正常更新。自从台积电断供华为芯片后,华为手机业务营收下滑82%……

华为怎么自救?任正非给出了答案由硬变软,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闻

就算如今华为能够正常推出mate50系列手机,但用的芯片也只是用着高通的“阉割版”芯片。

然而,希望老美放宽芯片封锁规则那是不可能了,这也是为何华为要全方位布局芯片半导体产业,不断投资国内产业链的原因。

毕竟只有尽快打造一条100%国产化的供应链,才能重新启动手机业务正常运作,恐怕是低端一点,起码是纯国产,不需要被别人卡着脖子上不去,也下不来。

华为怎么自救?任正非给出了答案由硬变软,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闻

对于华为为何当初不扎根芯片制造,反而放在芯片设计上发力?任正非也讲得很清楚,因为未来这几年时间,那些不能直接生产价值和利润的业务,只能选择关闭,要把钱放在刀刃上,力出一孔,快刀斩乱麻。

毕竟造芯片非常烧钱,这个远比研发成本还要高。这也是为何苹果、高通、英特尔这些巨头企业选择外包,也不愿意自己造的原因。

同时芯片半导体行业还是全球产业分工明确,想要华为一家厂商或者中国一个国家去实现突破,以一己之力打破老美的垄断,恐怕是不可能。

华为怎么自救?任正非给出了答案由硬变软,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闻

其次,如果当下的华为情况真的不太乐观,那么自救的策略也要重新转变,从以往的强开始向软转变。你会发现,造手机只是华为其中的一个业务部门。除此之外,华为在云计算,操作系统,软件生态,5G,车机系统……都有布局。

2021年,华为云成为了国内第二大厂商,市场份额占据了34%。当下华为也开始把云业务这个板块重新抓起来,助力更多传统企业转型创新,走上数字化创新之路。

同时,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也能够帮助更多传统企业转型创,也意味着华为的发展软件和服务业务将迎来新的契机。

华为怎么自救?任正非给出了答案由硬变软,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闻

在当下流行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华为尽管一再强调自己不造车,但与它合作的车企也是不断增多,这背后也是给华为有了一丝丝生机。毕竟华为凭借自己强大的科技实力,足以帮助传统车企走上智能化。

回过头来,你会发现,当下华为面对的困难已经不再是一家企业的困难,而是整个中国制造需要面临的现实。或许面对老美的打压,华为站出来抗下了一切。我们万幸有华为,但我们不幸的只有一家华为。

所以,如果今天的华为挺过来了,度过了至暗时刻,那么意味着中国芯片半导体行业也迎来了曙光,打破了西方的垄断。意味着我们终于能够在芯片半导体的中高端行列中站稳脚跟。

华为怎么自救?任正非给出了答案由硬变软,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闻

所以,今天或许还有很多人不喜欢华为,觉得华为在“贩卖情怀”,不喜欢任正非的“狼性管理”,甚至看不惯华为的手机卖到上万元。但我们想深一层,如果华为突然把手机业务砍掉,把手机价格降到了以前的两三千,中国手机还有希望吗?

再说,华为不炒房,不上市,不割韭菜,只为了研发更多核心技术,从国外赚钱给中国研发人才搞研发,突破卡脖子技术,跟着美国企业对着干,这种企业我们能让它倒下吗?换句话说,如果今天的华为倒下了,中国就没有第二家能够站出来对抗老美了!

你会发现,当任正非放出这篇文章,要把“寒气”传递给所有人的时候,这股力量早已经在国内各大巨头之间蔓延。

华为怎么自救?任正非给出了答案由硬变软,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闻

阿里第一财季营收自从上市以来首次持平,净利润下滑50%有多,张勇公开感慨: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对未来充满信心。不难看出,张勇情商很高,但求生欲也是满满的。


腾讯第二季度营收放出后,营收下滑,利润同比下降56%,小马哥多次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降本增效!一家做游戏的公司都开始不赚钱的时候,背后的大环境可想而知!更别说背后无数的企业在裁员,在降薪,在砍掉供应商。

华为怎么自救?任正非给出了答案由硬变软,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闻

所以说,今天华为任正非这一篇文章所呈现出来的,远不止华为当下的遭遇,而是整个大环境。尽管如今任正非这篇文章已经删除不见,但背后也唤醒了所有人。


“科技无国界”只是一个幌子,属于“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想要在今天这个同质化严重的大环境下稳步向前,这背后少不了自主研发的决心,更少不了自主创新的坚持。

华为怎么自救?任正非给出了答案由硬变软,值得所有人深思 - 天天要闻

滔天巨浪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铸造诺亚方舟。

这也是为何说华为不能倒的原因,毕竟作为一个标杆,作为中国创新型企业的榜样,在光伏、能源、数字化、通讯等重要领域在世界舞台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仅仅在国内而言,根本找不出第二家能够同时在十几个行业有着关键建树的企业。

说到最后,也就是这几十年中国像任正非这样的实干家太少,投机倒把的资本家却一抓一大把,这又何来崛起呢?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头条群星8月榜#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便宜买奇瑞,个性买阿维塔,档次上问界,最保值的不是雷克萨斯 - 天天要闻

便宜买奇瑞,个性买阿维塔,档次上问界,最保值的不是雷克萨斯

出了便宜,奇瑞的安全性也不错。目前奇瑞车系共有26个车系在售,奇瑞新能源有5个车系在售,而奇瑞高端品牌星途有8个车系在售。奇瑞汽车的品系越来越多,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正所谓“树大招风”,这么多的车型安全性是否有保障呢?以瑞虎7的碰撞车试为例,该车正面100%碰撞
康迈轮端主挂一体:安全、经济、高效 - 天天要闻

康迈轮端主挂一体:安全、经济、高效

在运输运营中车辆出勤率和维保成本至关重要当主车配备康迈免维护轮端而挂车轮端却仍需频繁进站保养时则会严重影响整车高效运营康迈开发了与主车轮端相同技术标准的挂车免维护轮端产品实现康迈轮端主挂一体化轴承游隙预调整技术赋能挂车康迈作为行业技术引领者将北美先进轮端油润滑
极狐汽车 3 月冲进前六,靠的是什么? - 天天要闻

极狐汽车 3 月冲进前六,靠的是什么?

在当下风云变幻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每月的销量榜单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刚刚过去的 3 月,极狐汽车宛如一匹黑马,强势跻身销量排行榜前六,这一傲人成绩瞬间吸引了整个行业的目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极狐汽车此次突破背后的制胜法宝。
一季度狂卖70万辆,吉利交出“满分答卷” - 天天要闻

一季度狂卖70万辆,吉利交出“满分答卷”

4月1日,吉利汽车集团公布了最新销量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达703,824辆,同比增长48%,超额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四分之一。其中,新能源车型(含吉利、领克、极氪)销量达339,200辆,同比增长135%,新能源占比提升至48%,展现出强劲
开启 “雷凤军” 时代,硬派新玩家的技术狂飙,郑州日产Z9开启预售 - 天天要闻

开启 “雷凤军” 时代,硬派新玩家的技术狂飙,郑州日产Z9开启预售

像雷军雷布斯那样用互联网思维造车,以生态圈模式卖车;像小鹏王凤英那样管理公司,激发团队;对标长城魏建军;开创郑州日产自己的“雷凤军”时代。在3月31日举办的郑州日产 Z9 预售发布会上,郑州日产执行副总经理毛力民这句话一出,不仅瞬间点燃了现场,更让我们看到了郑
探秘东风汽车博物馆:穿越汽车工业的时光隧道 - 天天要闻

探秘东风汽车博物馆:穿越汽车工业的时光隧道

3月26日,中部地区首座以汽车工业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东风汽车博物馆正式在湖北十堰开馆。这座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半个多世纪奋斗史的文化地标,在十堰市原第二汽车制造厂(下称“二汽”)历史厂区隆重启幕。它不仅是东风汽车发展历程的生动记录者,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