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创业闯香江——协和电影公司
20世纪60年代末,李小龙相继为美国电影《风流特务勇破迷魂阵》和《春雨漫步》等片担任了动作指导,此前,他已是美国最有名的武术师傅之一,詹姆斯·柯本和史蒂夫·麦昆等好莱坞明星都是他的弟子。结果,正一心期待能将截拳道带入好莱坞的李小龙,在1971年遇到了非常不错的机会——“华纳”公司电视部正计划投拍一部名为《功夫》的电视剧集,这部戏简直是为李小龙量身打造的,他也如愿以偿收到了试镜邀请。之后,在部门主任汤·古恩对其进行的面试中,他讲述的故事也顺利赢得古恩的认可。
岂料,颇具戏剧性的是,“华纳”不仅没有启用李小龙,还在数月后发来拒绝信。落选,严重打击了李小龙的雄心,也让他认识到外族在好莱坞发展的困难。于是,他再次把目光投向香港。
对于70年代的香港观众来说,李小龙早已不仅是有演技天才之誉的童星,《青蜂侠》的热播及《欢乐今宵》上表演的“寸劲拳”和“凌空踢板”等功夫,更迅速为他树立了功夫明星的形象,从而为其回港发展铺好了前路。1971年,一封发给好友小麒麟的信,正式开启了香港电影公司对李小龙的争夺大战。
对于好莱坞为最终目标的李小龙来说,彼时一家独大的“邵氏”无疑是他最心仪的合作对象。不过,对于他提出每部1万美元片酬、拍摄时间不超过60天及拥有修改剧本权等条件,一贯大片厂作风的“邵氏”却无甚兴趣,自诩识破李小龙好莱坞发展受阻的邵逸夫,反倒要求他先来香港再做安排,一下打破李小龙的底线,合作遂告破裂。
其时,邵逸夫昔日爱将邹文怀出走后创立“嘉禾”正处于用人之际,邹文怀第一时间指示导演罗维的夫人刘亮华亲自邀请李小龙,正在美国“游说”郑佩佩不成的刘亮华旋即转而邀请李小龙,进展十分顺利。事实上,当时邹文怀已对李小龙的身手相当赏识,故觉若得李氏助阵,无疑能为“嘉禾”打上一剂强心针。因此,邹氏答应满足李小龙的拍片条件,最终在1971年6月28日,李小龙正式加盟“嘉禾”,并签订了两部电影的合约。
7月12日,李小龙由美国直飞泰国拍摄《唐山大兄》。该片由罗维导演,“嘉禾”只扮演了投资者和发行者的角色,而李小龙也获权参与影片利润分享,一举奠定了他成立卫星公司的基础。《唐》最终以首部破300万港元票房的成绩夺得当年卖座冠军,冰厂工人郑潮安的角色迅速引爆“李小龙热”,“李三脚”、“凌空飞跃”以及极具穿透力的喊叫声成为他永不磨灭的象征。
尝到甜头的“嘉禾”,又迅速开拍《精武门》。招牌动作的延续及民族英雄的设定,将李小龙形象推上另一高度之余,更彻底打响了“李小龙作品”的招牌,而他也凭借本片在第1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夺得最佳技艺特别奖。1972年,李小龙还得邹文怀支持成立了协和电影公司,并于同年底推出创业作《猛龙过江》,这也是该公司的唯一一部作品。
作为李小龙功夫片的重磅之作,《猛龙过江》非但是第一部远赴欧洲取景的香港电影,还邀请了全美7届空手道冠军罗礼士、韩国合气道七段及跆拳道六段黄仁植等功夫高手参演,而李氏与罗礼士在罗马斗兽场的终极对决,更成为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打戏场景之一。最终,《猛》片票房冲破500万港元大关,再次刷新香港电影的卖座纪录。
《猛龙过江》后,李小龙随之筹拍新作《死亡的游戏》。但在这时,华纳后知后觉地看到了他的价值,并邀请其合作《龙争虎斗》,从而真正为李小龙叩开了好莱坞的大门。为此,李小龙暂停了《死》,将精力投入到《龙》的制作当中,并在电影里继续展示了少林齐眉棍、菲律宾短棍、双节棍等功夫,而《龙》在北美引发的观影热潮,更向李小龙宣告:他已结结实实地打回了好莱坞!
然而,就在李小龙事业正值巅峰之际,他却离奇猝死,成为香港影坛的一大遗憾。那部没拍完的《死亡的游戏》,在五年后才补拍完成并改名《死亡游戏》上映,但该片剧情不仅与李小龙生前的构想完全无关,其真人出场的时间更仅得十几分钟,其余皆由替身入镜。
虽然协和电影公司因李小龙的不幸而未能在香港电影业闯出一片天地,但因“龙”之名,它注定是香港电影史上绕不过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