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一天打印一艘实用船艇 ,船艇3D打印技术亮相

红鑫科普站导读

船艇制造行业面临着成本高、效率低等老大难问题,而3D打印技术的引入似乎为这个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

在最近的我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上,船艇制造的3D打印技术首次亮相,究竟它是如何打破传统工艺的束缚,实现弯道超车的?

技术创新助力船艇制造行业转型升级

船艇制造行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业之一,一直以来面临着成本高、效率低、工艺复杂等困扰。尽管行业内也不断推出新工艺、新材料,但整体的技术革新步伐依然缓慢,难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随着3D打印技术的逐渐成熟,船艇制造行业有望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在成本和效率上获得显著提升。

林厚波教授在这一领域可谓深耕多年,他曾多次提出3D打印技术在船艇制造中的应用构想,并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近日开幕的第二届我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中,船艇制造3D打印技术得到了集中展示,这项全国首创的实物船艇3D打印技术,将有力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3D打印技术首次应用于船艇制造

本次博览会最引人注目的成果发布会,是由“中国科学院—宁德未来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所带来的10米船体3D打印工业产线装备。该实验室是由宁德市当局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出资组建的,主要研究新材料在船艇制造中的应用。

杨珏总经理表示,3D打印技术为船艇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以前我们可能因为工艺复杂或者造价昂贵而放弃的一些设计构想,现在都可以轻松实现。

以往在传统船艇制造中,我们需要先制作船体的模具,再用模具进行多次复制,生产出与模具一模一样的船体结构。这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在材料利用率上也存在很大问题。

根据不同型号的船只,模具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来进行拼接,这就导致很多原本可以利用的材料被浪费掉了。

而3D打印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按需生产”,设计师只需要将3D模型上传到打印设备上,设备就会自动识别并进行打印。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模具,只需一种或几种打印材料,就能够完成复杂形状的船体结构。

重要的是,3D打印技术能够极大地缩短生产周期。根据宁德未来总经理杨珏的介绍,如果传统船艇制造需要一个月时间来完成10米长船体的制作,那么使用3D打印技术后,我们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制造出10米长的实物船艇。

这种时间上的巨大差异,不仅提升了游艇生产的灵活性,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产品质量的把控,确保每一艘出厂的船只都能达到最佳性能。

新材料为船艇制造提供了更多可能

除了3D打印技术之外,新材料的应用也是本次博览会的一大亮点。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会长李杰人在会上专门提到了新能源、新材料在渔业装备领域的重要性,并表示这种应用正在逐步发展。

新材料联合实验室作为宁德市新材料研究的先锋力量,必然会在这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李杰人强调,现在很多企业仍然在使用传统工艺与材料,这导致渔业装备在性能、成本、环保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尽管我们也在不断探索,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实践经验,很多新材料、新工艺都无法真正落地。

而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白,我们期待着与更多企业合作,将实验室的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让渔业装备焕发出新的生机。

专家们在会议上讨论了聚乙烯船艇领域的新工艺与新技术应用,强调传统船艇制造依然面临着高成本、长周期的问题。尽管我们已经在新材料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如何将这些新材料真正应用到船艇制造中,仍然是我们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

如果说3D打印技术是未来船艇制造的新方向,那么新材料无疑是这条道路上的重要基石。

红鑫科普站总结

3D打印技术和新材料的结合,确实为船艇制造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变革,特别是在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上。这样的创新不仅能让船艇制造变得更灵活,也为未来的环保和成本控制提供了可能。

你们觉得这种技术能否彻底改变传统船艇制造的格局?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别忘了点赞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