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01
spacex星舰首飞以爆炸告终
北京时间4月20日晚9点半,spacex 的“星舰”(starship)进行了首次轨道级发射,但火箭点火升空几分钟后,出现故障,解体爆炸,最大上升高度为39公里。
spacex 想用“星舰”来殖民火星。图片来源:spacex handout/epa-efe/shutterstock
此次发射的火箭是人类史上最大的火箭。它身长120米,由两部分组成,下面级为超重型推进器(super heavy),上面级为飞船,也就是星舰(starship)。“星舰”的使命是用一种相对廉价的方式将宇航员和物资运送到地球轨道,帮助人类重返月球、前往火星及更远的地方。而在今天的轨道测试之前,不断炸毁又不断迭代的原型机就是火箭的上面级。
发射结束后,spacex 第一时间表示,看起来试飞还不够精彩,starship 在一级分离前经历了一次过快的计划外解体。团队将继续审查数据并努力进行下一次飞行测试。虽然爆炸,但spacex 仍然祝贺整个团队完成了激动人心的 starship 首次综合飞行测试。
对于这次“星舰”爆炸,不同人的看法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认为,星舰在爆炸前飞到最大高度39公里,距离国际公认的太空边界100公里还差得很远。而另一部分声音则认为,本次发射已经完成了“不损坏发射台正常起飞”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 来源:纽约时报、知识分子、环球科学
02
马斯克另立山头,开发truthgpt
当地时间4月17日,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推出一个名为truthgpt的ai,此举明显是对openai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发起挑战。“我将开发一个我称之为‘truthgpt’的东西,或一个试图理解宇宙本质、最大程度上寻求真相的人工智能。”马斯克在采访中说道。
埃隆·马斯克 图片来源 | ap photo/susan walsh, file
在采访中,马斯克重申了对ai的警告,“ai比设计不当的飞机或糟糕的汽车生产更危险。因为它有潜在风险,无论人类认为这种可能性多幺小,它并非微不足道的。”他表示,这(truthgpt)可能是确保安全的最佳途径,因为一个关心且了解宇宙的ai不太可能毁灭人类,他认为人类是宇宙中有趣的一部分。
马斯克于2015年共同创立openai,2018年退出该公司。就在3月,马斯克和一群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高管签署联名信,呼吁暂停开发比openai新推出的gpt-4更强大的系统六个月,理由是新技术对社会的潜在风险;上周,马斯克还发布推特表示,自己曾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会面,并呼吁政府对新技术进行监管。而不久前,马斯克被曝正在组建名为x.ai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 链接:
https://www.foxnews.com/media/elon-musk-develop-truthgpt-warns-civilizational-destruction-ai
03
头发变白的原因找到了,这一过程或能被逆转
《自然》杂志发表最新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黑素细胞干细胞(mcsc)具有在毛囊生长区室之间移动的独特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干细胞会陷入停滞,因此失去成熟和保持头发颜色的能力。
图片来源 | nature
研究人员利用谱系追踪和活体成像等技术来追踪小鼠中的mcsc。他们观察到在毛发生长周期的静止阶段,小鼠的mcsc会处于毛基质(hair germ)和突起(bulge)区域。在毛发生长的过程中,它们会向下方生长的毛囊底部移动,帮助黑色毛发形成,最终会再向上移动到毛基质和突起区域,回到原来的位置。它们在小鼠的整个成年期间(2年的时间)都会重复这一过程。而对老年小鼠的毛囊分析显示,mcsc的转运会减少,这意味着产生的黑色素细胞减少,而新形成的毛发变成灰色。
该研究找到了头发变白的原因,并有助于开发出预防白发或是逆转白发的方法。
* 链接:
04
石墨烯制成迄今最薄心脏植入物
《先进材料》杂志发表最新论文,美国西北大学和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由石墨烯制成的迄今最薄的心脏植入物。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基于石墨烯的植入式电子纹身,它使用光来监测和纠正异常的心律。图片来源 | zexu lin/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这种新的石墨烯植入物在外观上类似于一次性文身贴,厚度不及一根发丝,但仍能像传统心脏起搏器一样发挥作用。与目前的起搏器和植入式除颤器不同,这种新设备可与心脏柔和地融合在一起,同时检测和治疗心律失常。它薄而柔韧,贴合心脏的细微轮廓,也有足够的弹性和强度,能承受心脏的跳动。
在筛选了多种材料后,研究人员最终选择了具有优异生物兼容性的“神奇材料”石墨烯。石墨烯具有超强、轻质的结构和高导电性,在高性能电子产品、高强度材料和能源器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新的柔软、灵活的石墨烯植入物不仅不“显眼”,而且能直接与心脏紧密无缝地吻合,提供更精确的测量。
https://www.graphene-info.com/researchers-design-breakthrough-graphene-based-cardiac-implant
05
冬眠熊为啥没血栓?
《科学》杂志发表最新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冬眠期间棕熊体内一种促进凝血的蛋白质水平会下降。该蛋白质名为“热休克蛋白47”(hsp47),身体长期不动时会下调其产量,抑制血栓形成。他们发现这种保护机制在棕熊、人类、小鼠和猪体内都存在,说明它可能是哺乳动物共有的。
研究人员对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13头野生棕熊进行跟踪调查,分别在冬眠期间和夏季活跃期间取血样分析,发现冬眠时棕熊血液里的hsp47水平明显较低。该蛋白质会促使凝血酶与血小板结合,并激活免疫细胞,促使其产生大量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后者是一种网状结构,对血栓形成有重要作用。
研究还发现,长期卧床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与普通人相当,这是因为身体相应下调了hsp47产量,使活动受限初期出现的血栓性静脉炎趋势得以逆转。分析显示,因脊髓受伤而长期活动受限的患者体内该蛋白质较少,健康志愿者在卧床27天后该蛋白质水平也显著下降。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o5044
国内
01
科普法拟修改,国家设立科普奖项,科普人员可评职称
4月14日,科技部官网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于2002年颁布实施,共6章34条。它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协会和有关单位支持科普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通过对现行《科普法》进行补充,科技部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草案)》,该草案共9章66条,在保留现行法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设立科普奖项;建立专业化科普工作人员队伍;鼓励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为科普人员提供有效激励。值得一提的是,修改草案还增加了“科普活动”一章,旨在鼓励新颖、独创、科学性强的高质量科普产品创作,提升科普原创能力,依法保护科普成果知识产权。
* 来源:澎湃新闻
02
风云三号g星成功发射,我国首颗降水测量气象卫星
4月16日9时36分,我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风云三号g星,搭乘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继美国、日本联合发射专用降水测量卫星之后国际上第三颗发射的主动降水测量卫星,全球降水测量卫星家族首添“中国造”。自此,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
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表示,风云三号g星是第20颗风云气象卫星,它的成功发射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低轨气象卫星星座组网布局,有助于发挥我国低轨气象卫星观测网的整体优势,将显著改善全球暴雨等灾害早期预警能力。截至目前,我国共有8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正持续为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
* 来源:光明日报
03
36.74米!白鹤滩“中国芯”再创世界新纪录!
近日,白鹤滩水电站大坝成功取出一根长度为36.74米的混凝土岩芯,再创大坝岩芯的世界新纪录。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上,是三峡集团在金沙江下游投资建设的四座梯级电站中的第二个梯级。它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也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
据介绍,这是继白鹤滩大坝2019年取出25.7米长芯,2022年取出34.86米长芯之后,连续三次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刷新世界纪录,代表了白鹤滩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精品工程施工质量,实现了白鹤滩大坝为“无缝大坝”目标。
* 来源:央视新闻
编 辑:陈 墨
责 编:小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