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人类“死”了,对人类就没有意义了吗?

《流浪地球》改编自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同名中短篇小说,故事的大背景为太阳急速老化而不断膨胀,并在百年内吞噬地球,地球人类组建了联合政府推行移山计划,将地球脱离太阳系,寻找新栖息地,并将此长达2500年的移山计划名为“流浪地球”。

它的命题为“人类文明的何去何从”,故事里面出现了两种声浪,有支持将人类的意识或记忆以数据方式保留在电子元件,实行没有肉体的数字生命,舒适且不用再承受灾难之苦。

但也有表示数字生命就不再是人类文明,才誓死实行移山计划,带着仅存人类到新家园延续人类文明。

电影的主轴就在这两个矛盾的议题上围绕,就像移山计划适合那群保留人类文明的人,但同时又可以承载数据人生的选择权。

第一部分叙说了流浪地球的五个阶段性中,已经是在加速计划阶段,并面临着木星危机,地球正被木星相吸与之相撞,人类唯有关闭发动器,集中火力再喷射至木星,企图依靠冲击力来推开两恒星相撞,离开轨道。

而这一集则补齐了实行移山计划前的事情,比如最可实行的其实是方舟计划。

联合政府组建的太空电梯就是一个方舟空间站,以将人类分批逃离到太阳系外,但是只能运送三千精英名额。

2044年发生了太空电梯危机,反对此项计划的一批人利用无人机对太空电梯进行袭击,方舟计划付诸流水后才有了破釜沉舟的移山计划。

同时间,另一项逐月计划的实行本来是为了因在逃亡时带不走月球,才在月球装上推动器,将月球推离地球轨道,以避免和地球产生相撞,但是又因为数字生命的“阻扰”,让月球推动器过载产生了引力相吸,才发生了月球坠落危机事件,逐月计划失败。

那台超强量子计算机550w,就是第一部的人工智能moss前身。

《流浪地球2》的内容比第一部要多,且在多重危机倒数降临前,还要将副线的数字生命说个清楚,但在这么一个严肃话题中,能按部就班不急不慌的将每个危机,跟处理手法描绘得干净利落,对比第一部许多突兀的呈现有明显的改进。

并且补齐了刘培强的家庭感情戏,才有了第一部和儿子隔阂的原因。另外,图恒宇赋予女儿在数字生命中有完整的一生,也是刘慈欣所有作品中的核心点。

特效画面目不暇接,尤其体现在一个面目全非的地球和月球上,所有科学幻想的场面均有种似曾相识,又尚未涉及的感觉,或许是眼见所及几乎都是宇宙中的危机事件,因此让人处于一种虚幻的奇妙之中。

就以第一次太空电梯危机而言,密集的无人机和人类战机在空中乱弹扫射时,所扬起的弹流弧度就做得漂亮,太空方舟站坠毁时的震撼也不输爆炸贝。

全片最感人非在月球以手动式引爆核弹的一幕,联合国所有五十岁以上的宇航员自愿牺牲自己,心甘情愿把活着的机会留给年轻一辈,这种大爱传承的精神,确实赚人热泪。

除此之外,在月球引爆上,老宇航员代替张鹏戳了刘培强脑门三下,彷如是一种“师父在”的踏实感,而刘培强上了俄罗斯的回航舱时,看着玻璃外的张鹏,敲了三下玻璃仿佛回应“成功了”,这样的师徒情不多渲染却有着无形感染力,是电影三支感情线中最成功的。

可惜,图恒宇和女儿的父女线还是太流于表面,刘培强和韩朵朵的爱情线也略为尴尬。

不论如何,作为前传的《流浪地球2》比第一部来得出色,完成度更高,补齐了许多在第一部所略过的事情。

倘若还有第三部,希望看到地下城世界的全貌,两个派别“地球派”和“飞船派”内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