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每一次实验,我们只能看到粒子的一面,不能同时看到它的两面。这个原理,是基本原理,不论我们的实验做得多么完美,就是不能同时看到粒子的两面。
整个量子力学的建立过程,从普朗克发现量子,到玻尔将量子用于原子和分子中,最后到海森堡和薛定谔建立了量子力学的最后形式。
波恩找到了波动力学中的波的真正物理意义,就是粒子在某个地方出现的概率。
作为哥本哈根学派的领头人,玻尔最早找到了量子力学的解释,即粒子和波是真相的两个侧面,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玻尔说,当你关心粒子的时候,你看到的就是粒子;当你关心波的时候,你看到的就是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或者海森堡理论的解释,也就是不确定性原理。
在本堂课里,我们要展开谈谈不确定性原理的直观物理图像。
要理解这个直观物理图像,需要先说明一下,波动力学是解释不确定性原理的最好框架。同时,在这里还要说明一下波动力学的更加一般的形式。

电子出现的概率大小
在谈德布罗意波及薛定谔的波动力学时,我们经常拿电子来举例,现在仍然以电子为例。在波动力学中,波是一个在空间上分布的复数。既然是复数,那么它的概率解释是怎么来的呢?波恩说,将这个复数取一个绝对值,再取一个平方,就是粒子在空间某个点上出现的概率。
量子力学发展到后来,人们还发现,在空间上分布的波也可以被理解为在速度上分布的波,当然,这两个波可以相互变来变去。根据波恩的理论,在速度上面分布的波取绝对值再平方,就得到了粒子在这个速度上的概率。
也就是说,不论在空间上,还是在速度上,粒子都是不确定的,我们只能谈论概率。这是量子力学的数学形式。那么,它的物理解释是怎样的呢?
海森堡说,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不存在一种办法让我们可以同时测定电子的位置和速度。海森堡的结论到今天依然是成立的,物理学家想破脑袋,也无法实现同时测量电子的位置和速度的设想。爱因斯坦因为不满意波恩提出的波的概率解释,曾经设计过同时测量粒子位置和速度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我们以后再谈。
那么,怎样测量电子的位置?举例来说,当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常规的计算机显示器发光的方式是把电子打到荧光屏上,当电子被打到荧光屏上时,荧光屏上就会出现亮斑。传统的电视机的成像原理也是这样的,位于电视机后面的电子管释放出的电子打到荧光屏上,发出彩色的光。通过亮斑,我们就知道了电子的位置。所以,把电子打到荧光屏上是测量电子位置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无法测量电子的速度。
那么,该怎样测量电子或者其他基本粒子的速度呢?物理学家有很多办法,其中一个普通的办法是使用量能器。量能器是一种能够测量某个粒子能量的仪器。测量出粒子的能量就能测量出它的速度,这是一个普通的物理学常识。在高中时我们就学过,一个物体的能量和它的速度有关。最简单的关系就是牛顿力学里面说的,能量和速度的平方相关。把一个物体的速度提高一倍,它的能量就以平方的方式翻倍。比如,一个电子的速度是另外一个电子的速度的2倍,那么这个电子的能量就是另外一个电子能量的4倍。所以,使用量能器测出电子的能量,进而就可以确定电子的速度。但是,任何量能器都不可能有荧光屏那样的功能,因为荧光屏是用来测量电子的位置的,而量能器是用来测量电子的速度的。所以,量能器没有办法精确地测量电子的位置,甚至完全没有办法测量电子的位置。反过来说,荧光屏可以用来测量电子的位置,却完全没有办法测量电子的速度。
这就是海森堡所说的微观世界中的物理现实,也是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的实验解释。
这个物理现实到底是什么?就是对基本粒子来说,当我们能够测量它们的位置的时候,就完全没有办法测量它们的速度;当我们能够测量它们的速度的时候,就完全没有办法测量它们的位置。换句话说,在同一时刻,我们只能了解微观世界的一面,而完全看不到其另一面。
我们知道,还有另外一个表达速度的方式,物理学家称它为动量。在牛顿的力学理论中,速度和动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当我们把速度提高2倍,动量也会提高2倍。也可以说,当我们在测量速度的时候,就是在精确地测量动量。
在谈到对物理世界和物理现象的看法时,我们就不能不谈到另一件逸事,这是一件发生在海森堡和爱因斯坦之间的真实事件。
在发现量子力学之后,有一次,海森堡找爱因斯坦聊天,和他一起散步。海森堡对爱因斯坦说:“我终于明白您教给我们的一个真理,那就是,在物理学中,只有可以被测量的量才能写进方程,才能进入理论。”爱因斯坦对他笑了一下,说道:“现在我的想法变了,只有理论里面出现的量才是可以测量的量。”
一个硬币有两面。我们可以仔细品味海森堡和爱因斯坦的谈话,尽管他们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深刻认知。在谈论物理现实的时候,我们的理论只能谈物理现实。但是,当我们在思考物理理论的时候,同时也在思考物理现实。
玻尔是一个很虚心的人,当他的助手之一海森堡,彻底抛弃了他的原子模型时,他就放开身心去拥抱新的量子力学。同样,当波恩提出波的概率解释的时候,他也很快就接受了。不过,在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方面,他却与海森堡有过不愉快的争论。
对玻尔来说,量子力学的正确物理解释就是波粒二象性,一个粒子,当你用看待粒子的眼光看它的时候,它体现出来的模样就是粒子,而当你用看待波的眼光看待它的时候,它表现出来的就是波。用玻尔的话来说,世界有两个面,任何一面都是不完全的,所以,他将他的波粒二象性叫作互补原理,也就是互相补充的意思。

波粒二象性
海森堡却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我们前文以电子的测量为例谈了不确定性原理的实验解释,也就是说,当你测量电子的位置的时候,你无法测量它的速度,反之亦然。如今来看,海森堡的理论无疑更加正确。不过在当年,玻尔和海森堡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以至于玻尔在自己的家中一直试图说服海森堡,但花了几天时间也没有成功。这场冲突导致师徒两人在余生有了难以化解的隔阂。
所谓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很大程度上就是海森堡的解释:对一个粒子的观感,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中对石头、汽车的观感完全不同,它完全是神出鬼没的。当然,宏观物体,例如石头,其实也满足量子力学,只不过由于宏观物体太大,我们误以为可以同时测量它的位置和速度。
最后,我们要谈一下对量子力学做出很大贡献的狄拉克。
1925年9月,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狄拉克在科学刊物上看到了海森堡发表的关于量子力学的基本论文,看到了海森堡关于位置和速度的不确定性关系。狄拉克注意到,尽管这是一个很抽象的关系,但是里面出现了普朗克常数。这是一个在牛顿力学里没有的常数,这个常数非常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认为它就是零。但是到了微观世界里,它就不是零了,并且变得非常重要。它确定了原子的能级,也确定了光谱的强度。看到这个抽象关系时,狄拉克想到,尽管这里面出现了一个普朗克常数,但是这个关系看起来很像牛顿力学里的某种关系。为了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他半夜跑到了图书馆,可是图书馆已经关闭了,他只好等到第二天早上,等图书馆一开门,他第一个冲了进去,找到经典的牛顿力学的教科书,并且从书里找到了牛顿力学的公式。不出所料,他发现确实如此:海森堡的公式和牛顿力学中的公式很像,只差了一个普朗克常数。由此可见,狄拉克的数学能力特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