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信刊登马斯克署名文章 提及脑机接口和跨星球栖息

8月1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埃隆·马斯克在《中国网信》杂志发表了署名文章,提到了脑机接口在医疗康复领域的价值,探索外太空跨星球栖息的可能性。并表示有一天技术也许会超越人类的理解力和掌控力。

埃隆·马斯克 在文章中称,他希望尽可能,用科技手段最大化为实现人类美好未来助力。为此,任何有助于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领域都值得我们投入。无论是特斯拉、脑机接口公司,还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这些企业创立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提升人类未来的生活品质,尽可能创造更多对世界的实用价值——特斯拉旨在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脑机接口公司投身医疗康复事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使星际连接成为可能。

对于清洁能源,他思考的出发点是,如何持续且长久地制造、存储能源,如何为未来的生产生活源源不断提供动力。可持续能源的未来涉及三个环节。

一是可持续能源的生成。从长远来看,太阳能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能源。当然,风力、水力、地热、核电也是有益的能源补充。

二是可持续能源的存储。鉴于昼夜更替和天气的阴晴变化,我们需要很多固定的电池组来储存太阳能和风能,因为太阳不会一直照耀,大风也不会一直吹拂,无形的能量需要被封存在大量固定式电池组内。

三是电动化的交通运输。包括汽车、飞机、轮船在内的交通工具全面电气化。电动火箭可能比较困难,但我们或许能够通过可持续能源来制造火箭中使用的推进剂

根据估算,人类大约需要300太瓦时的电池储能,才能实现可持续能源转型。而推进可持续能源的最大难点在于锂电池电芯的规模化生产。具体而言,从采矿、元素提炼到电池电芯下生产线,最终组成电池组,需要经历诸多复杂的环节。可以说,电池电芯的生产制约了可持续能源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能源革新事业中,中国企业将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表示,除了汽车,人形机器人也正变为现实。2021年特斯拉推出一个通用的人形机器人(Tesla Bot)。特斯拉机器人的身高体重接近一位成年人,可搬运或手提重物,还能小步快走,它脸上的屏幕是与人沟通的交互界面。

特斯拉机器人最初的定位是替代人们从事重复枯燥、具有危险性的工作。但远景目标是让其服务于千家万户,比如做饭、修剪草坪、照顾老人等。“我们计划在今年推出首个人形机器人的原型机,并着力提升机器人智能化程度,解决规模化生产难题。此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成本下降,人形机器人的实用性将逐年提升。将来,一台家用机器人可能比一辆汽车还便宜。”

他还提到,脑机接口公司主要从事电脑与人脑融合技术开发,其研发的大脑芯片如硬币般大小,类似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只不过它能更深度地与用户身体结合——通过植入大脑皮层来记录和刺激大脑活动。

脑机接口技术将在未来帮助那些因脊柱损伤和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恢复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或让四肢瘫痪者能够运用自己的大脑轻松地操作电脑或手机。

对于很多人关于为什么要探索外太空,让人类变成多行星生物的疑问,他也作出了解释,当有一天,太阳膨胀导致地球不再宜居,我们可以乘坐飞船飞向新的家园。届时我们将成为星际公民,人类文明也将得以绵延不断。而实现跨星球栖息的第一步是降低旅行成本,先是打造可回收的火箭,再通过打造可重复使用的巨型飞船以不断提高运载力。截至今年年初,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已成功实现79次火箭复用飞行,将货物运送到空间站并将普通人送往太空。我们还设计打造了史上最大运载火箭——“星舰”(Starship),一次可运载100位乘客以及物资。未来,我们计划打造至少1000艘“星舰”,将一批批拓荒者送到火星,以建设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