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率百万分之一!男子心脏里乒乓球大小肿瘤在津成功摘除

心律失常3年多,近来还出现晨起心悸、胸闷气短、左上肢麻木和头晕等症状……造成34岁男青年赵冬(化名)诸多不适的根源,竟是一枚藏在他心脏里的巨大肿瘤!日前,这枚罕见的右心房巨大肿物,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及相关科室医生共同努力下被成功摘除,困扰赵冬多年的心脏病也随之消失。

山东男子赵冬来津找到我时,心律不齐已经伴随他3年多的时间。就诊前的十来天,他还出现了晨起心悸的症状,同时伴有胸闷气短、左上肢麻木等不适,偶尔头还会晕。

今年是我从医的第30个年头,但赵冬入院后的检查结果还是让我不由得惊讶:心电图提示,他的心脏存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情况;心脏超声和食道彩色多普勒提示,他存在着巨大房间隔占位性病变!

一般来说,影像提示占位巨大,且在右心系统,通常考虑为恶性肿瘤。

这也是赵冬和家人辗转多家医院最终来津的原因,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希望能由大型医院的专家给出明确诊断。

术前,我们结合肿瘤标记物检查结果、肿瘤的形态和影像表现等多方面指标,初步判断这个肿瘤应该不是恶性的,而是脂肪瘤的可能性更大。这一判断让赵冬和家人的心理压力骤然减轻。

超声提示,患者心房间隔可探及一大小约4.5*3.6cm大小中等回声团块,各瓣膜结构未见明确异常

超声提示,房间隔中上部可见一大小约5.0*3.6cm中等回声团块,凸向右房侧

胸部CT提示,患者房间隔右侧旁可见团块状脂肪密度影,密度较均匀,未见明显强化,最大截面约5.6*3.5cm

通过积极对症治疗,赵冬的身体很快便调整到可以接受手术的状态。因肿物巨大,对他的心脏传导和一些重要心脏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术前我们心外科团队与医院超声科、影像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科室认真讨论,多次会诊,制定出周详的手术方案和预案。

手术中,打开患者的心房后,发现这枚肿物上至上腔静脉,下至冠状静脉窦口,切开房间膈,犹如两颗长到了一起的大栗子,有着光滑的表面。由于肿物位置特殊,且体积较大——大小约为6厘米*5厘米*4厘米,比一枚乒乓球还大一些,所以我们操作得极为精细。为避免损伤赵冬的房室结,以免日后他的心脏出现传导阻滞和主动脉瓣反流等不良情况,整个手术耗时3个多小时,其间我们将肿物完整剥离并切除,同时用牛心包片修补了患者受损的心房间隔。

(手术中)

(被切除的肿物)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这枚肿瘤果真是脂肪瘤。手术后,赵冬心悸、气促等症状都消失不见,很快就恢复良好出了院。

术后查房,患者主动和我合影,马赛克都掩不住他康复的喜悦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心脏不得肿瘤”的说法,的确,心脏肿瘤发病率极低。有数据显示,原发性心脏肿瘤发病率低至0.0017%,换句话说,每十万人之中,才有那么一两个人会有患心脏肿瘤的可能。在这些人中,75%左右患的是良性肿瘤,其中名为心脏黏液瘤的良性肿瘤是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约占全部心脏肿瘤的一半。赵冬所患的心脏脂肪瘤,发病率仅次于黏液瘤,占所有心脏良性肿瘤发病的2.9%-8%。

【科普一下】

心脏脂肪瘤可位于心脏各部位和心包,患者年龄一般在2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由于心脏脂肪瘤生长缓慢,多数患者无症状,常因肿瘤体积较大影响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或引发心脏流入道、流出道梗阻时才被发现。

赵冬的手术成功,不是我们单一科室的功劳,不仅在于多学科协作对病情研判准确,施治得当,也得益于医院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影像科等团队密切配合,这也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强大实力和综合优势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