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明有四大发明,为何清华教授吴国盛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2021年01月24日01:03:03 科学 1422

科学指的是它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四大发明虽然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篇章,一直让中国人引以为傲。但其实在学术界并非如此,虽然说四大发明乃是不争的史实,可四大发明却不属于科学界的成就。

中国明明有四大发明,为何清华教授吴国盛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 天天要闻

科学其实最普遍的定义,便是按照人类的想法来完成某一件事情,如此看来,造纸术以及指南针非常契合科学给予的定义。但学术界又有一些人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用批判性的思维指出,四大发明并不属于科学的范畴,严格来说,中国的古代并不存在科学。

01

在清华教授吴国盛的观点之中,详细论述了科学一词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而追本溯源,科学是来自希腊的古典思想,同时又融合了基督教的唯名论批判思维。

中国明明有四大发明,为何清华教授吴国盛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 天天要闻

但是在中国文化之中并没有融合科学的定义,自然也没有科学所诞生的基础,而没有这两理论作为基础的四大发明,自然也算不上科学。


吴国盛的这一言论自然是引起了学术界的质疑,虽然说近代以来中国的军事以及科学技术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作为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在经济,军事以及技术方面绝不逊色于西方国家,吴国盛这般行为岂非是数典忘祖?

02

何况现如今的某些科学技术,皆是以四大发明为基础,从而衍生出现如今震惊世人的技术。而吴国盛的这些言论,似乎是将中国古代所做出的成就完全抹去,这与当时王朝将科学技术定义为奇淫异巧有何区别?

中国明明有四大发明,为何清华教授吴国盛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 天天要闻

不过又有人指出,吴国盛教授所阐述的科学,其实并不是中国人普遍所接受的概念。吴国盛所阐述的概念,其实是从科学的英文意思science出发,利用西方人在科学上所进行的检验以及发展,从而做出了定义,而这一种定义其实是狭义上的。

而西方世界对于科学的定义,其实要晚于四大发明的时期,也就是说,古人早期对于科学的定义是广义上的,而西方人眼中的科学则是从其中进行了抽提。但是中方的科学以及西方的科学对人类的作用下都是相同的,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而且也确实是达到了人们的目的,符合当事人们生产创造之时的想法。但是这一种东方意义上的科学,却是在吴国盛教授所说的定义之外。

中国明明有四大发明,为何清华教授吴国盛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 天天要闻

03

在中国古代,学习制度并没有相应的进阶,而如今我们所运用的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其实在相应程度上是由西方国家引进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方的教育系统与西方的教育系统截然不同,这其中目的自然也就不同。

中国古代的教育系统虽然经过各种的演变,但其实在本质上都是为了加强封建王朝的根基,以优质的官员为朝廷服务;但是在西方上,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探索事物存在的客观规律,以此对相应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而另外一方面――经院哲学也是从西方诞生,但是这一种哲学是为宗教神学服务,很显然在当时的中国并不适用。而且在中国古代,平民百姓所信仰的是帝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帝王即是神。因为经院哲学是在科学没有变现之前所设立,千百年来虽然经过不断的完善,但主干没有改变,其中思维习惯也一直延续到现代,自然对于中国所谓的科学便有些排斥。

中国明明有四大发明,为何清华教授吴国盛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 天天要闻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大学”还是经院哲学在中国皆不存在,既然如此,中国的科学便不符合西方世界的规定,如此说来,吴国盛教授的言论似乎是正确的。

04

从狭义上的科学与广义上的科学出发,便对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了不同层面的解释,自然也就没有了正确与否的选择。而有些人也认为,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只能说是属于技术,只有当世人弄清了其中的原理,才能将其称为科学。若是如此,那么我们便不能称指南针将我们带进电气化时代,而是指南针之中的原理电磁学将我们带入了电气化时代。

中国明明有四大发明,为何清华教授吴国盛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 天天要闻

但是也有不少人对这言论进行批判,若非没有指南针的发明,如何能够弄清楚其中蕴藏的原理。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技术从发明创造乃至多方位的应用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这其中的技术创新自然也属于科学的一部分,不能将其否定。所以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排除在科学范围之内,完全是无稽之谈。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近4000场奇趣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引爆科学热潮 - 天天要闻

近4000场奇趣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引爆科学热潮

龙虎网讯 (通讯员 徐阳 记者 丁玉珏)5月24日,2025年江苏省暨南京市“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贲德、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子建等国家科技尖兵,来自中科院南京分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学者、科技科普工作者代表齐...
“十万个为什么”科普IP发布,百位少年体验科幻盛宴 - 天天要闻

“十万个为什么”科普IP发布,百位少年体验科幻盛宴

5月24日,奉贤新城在水一方科幻馆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少年科普盛宴——“未来学院·科幻奇旅”十万个为什么探索实践活动。活动以“科幻+科普”为核心,通过沉浸式漫行、互动打卡、科技体验等形式,带领100名青少年在1公里的环线旅程中,感受科学魅力,点燃探索热情。活动中,在水一方科幻馆与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发布...
徐汇区去年新增三家科普基地,科技节喊你来打卡 - 天天要闻

徐汇区去年新增三家科普基地,科技节喊你来打卡

伴随着稀宇科技和阶跃星辰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合作生成的开场视频,2025年上海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暨徐汇区科技节启动仪式昨天在漕河泾会议中心举行。2024年徐汇区新增1家市级科普基地(上海核工院核能科技馆)和2家区级科普基地(复旦大学“病原生物科学馆”、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轻·博物馆”)。三家科...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放日来了!现场变身“科普狂欢现场” - 天天要闻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放日来了!现场变身“科普狂欢现场”

5月24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2025公众开放日来了,也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新园区开放的第三年,超过1500位公众深度参与这场科普嘉年华,创新历史新高。科学家现场作报告本次活动设置2场科普报告,2大科技展馆,3大科技主题展
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激活设计的“苏州磁场” - 天天要闻

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激活设计的“苏州磁场”

2025年5月24日,以“青苔智上,万物生长”为主题的2025青苔国际设计节在苏州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盛大启幕。300多位行业领袖、设计大师与跨界先锋齐聚于此,共同见证全国首个“青苔智能设计垂类集合大模型”发布;多家产业进行产业合作签约协议,中工设计科学实验室正式亮相。这座占地535亩的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正凭借过去...
YYT 0681.18-2020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测试仪 - 天天要闻

YYT 0681.18-2020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测试仪

YY/T 0681.18-2020 规定的是用真空衰减法无损检验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泄漏的试验方法,相关测试仪的信息如下:测试原理将测试仪主机连接到用于容纳被测包装的测试腔内,对测试腔抽真空,使包装物内外形成压力差。
对话科学大咖|江宁:未来“脑机接口”设备或将人手几台,成都有明确的技术优势 - 天天要闻

对话科学大咖|江宁:未来“脑机接口”设备或将人手几台,成都有明确的技术优势

人口老龄化加深,老年健康和老年疾病防治成为广受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为了加强老年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特聘研究员、智能可穿戴老年健康系统研究室主任江宁加入了研究行列。他的团队研发的脑机接口设备将对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肌少症、脑胶质瘤等疾病的治疗带来利好。5月24日下午,“科学大讲堂·我们的...
MIM工艺中使用气雾化316L不锈钢粉末 - 天天要闻

MIM工艺中使用气雾化316L不锈钢粉末

在金属注射成型(MIM)领域,气雾化与水雾化工艺制备的 316L 不锈钢粉末因制备原理差异,在粉末特性、工艺适配及终端产品性能上呈现显著区别。结合工程实践经验,从材料特性到生产应用的技术优势可系统性解析如下: 一、粉末物理特性的工程化差异
硬核!用“疼痛”敲响生命警钟 | 全国应急科普场馆巡礼 - 天天要闻

硬核!用“疼痛”敲响生命警钟 | 全国应急科普场馆巡礼

“安全规则不是写在墙上的标语,而是用血泪换来的生存指南。”在保信安全体感实训基地的触电体验区,记者手握模拟设备,一股刺痛感瞬间从指尖窜至全身——这是10毫安的安全电流,仅为日常触电事故的百分之一,却足以让人终身难忘。近日,记者探访了这座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兴产业园区的沉浸式安全体感实训基地,亲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