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飞行225亿公里,旅行者1号最后的照片,为何令人深思?

2021年01月13日14:09:02 科学 1185

当我们拼尽全力耗费所有精力完成某件事,结果这件事在别人那里是轻而易举的完成了,这给人一种无力感。同样当人类非常努力的发展,让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我们可以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都不需要费力,正当我们骄傲的时候,发现这太小儿科了,仿佛一切都没有意义。

以前的人类科技太落后,大家都生活在固定的区域圈子内,距离较远相互交流就会变少,那个时候感觉这个世界真的很大,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工具也逐渐发达,地球真的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44年飞行225亿公里,旅行者1号最后的照片,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闻

逐渐的我们目光已经不在局限于地球上,早都瞄上了地球之外,例如目前最远的足迹已经到了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而在那之后NASA也发射了多颗星际探测器,首要目标是探测四颗远日行星,初级认为完成后,四颗探测器将继续向深空飞行,目标是飞出太阳系。

44年飞行225亿公里,旅行者1号最后的照片,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闻

旅行者一号的惊鸿一瞥

1977年9月5日从卡纳维拉尔角基地发射升空,在成功发射后的三年内就完成了对旅行者二号的赶超、穿过小行星带、探测“木星系”以及“土星系”,最后由于飞行轨道原因不得不放弃对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测任务,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测只能等着紧随其后的旅行者二号来完成。

44年飞行225亿公里,旅行者1号最后的照片,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闻

最新数据显示旅行者一号是朝着太阳系外飞行的,已经飞行了43年之久,距离地球大约是225亿公里,在2025年旅行者一号将彻底的和地球之间失去联系,独自的向宇宙深空中飞行探索。

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一号发射13年后,它飞行到距离地球64亿公里之外的地方,受地面指令旅行者一号调转相机拍摄了一张“家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我们可爱的地球。

44年飞行225亿公里,旅行者1号最后的照片,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闻

那个不足一像素的小蓝点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上数百万个物种的点点滴滴都聚集在那颗小蓝点上。

旅行者一号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意义非凡,从遥远的地方看地球,它就像是一粒灰尘可有可无,就是在这样如灰尘般的天体上诞生了生命发展出智慧文明,但一切都没有人与我们祝贺,目前来看在宇宙中地球生命很孤单。

44年飞行225亿公里,旅行者1号最后的照片,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闻

旅行者一号64亿公里外拍摄的照片令科学家深思

前边已经提到地球上的物种数百万个,唯独人类发展出智慧文明,当我们不可一世的把地球变成地球村,同时探索月球登陆月球,甚至进行距离更加遥远的深空探索,但是回头看发现那曾经令我们骄傲的一切,在宇宙深空中来看貌似一粒灰尘。

44年飞行225亿公里,旅行者1号最后的照片,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闻

看完这张照片应该可以更好的感受到大刘《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看上去好像并不是那么残酷了,茫茫宇宙中漂浮着一粒粒“灰尘”,貌似没有人去在乎这些“灰尘”上是否诞生生命或者出现智慧文明,一切都太微不足道了看上去可有可无。

44年飞行225亿公里,旅行者1号最后的照片,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闻

总结

我们经常说宇宙的广阔无垠,动辄上百亿光年,但从来没有过直观的印象,而旅行者一号64亿公里之外拍摄的一张简单照片,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宇宙的广阔以及地球的“渺小”。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地质队日记:塔克拉玛干腹地,沙丘下出现巨大的圆形结构 - 天天要闻

地质队日记:塔克拉玛干腹地,沙丘下出现巨大的圆形结构

记录人:刘哲,西部油气地质勘查第六分队 / 塔里木盆地沙地浅层剖面组成员时间:2023年5月10日地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库车–民丰剖面中段那是一次平常不过的地震波剖面测线任务,我们团队负责在塔克拉玛干腹地沿一条南北走向布点,配合卫星图像
电机基础标准:GB/T 14711 标准状态及修订情况 - 天天要闻

电机基础标准:GB/T 14711 标准状态及修订情况

在电气设备领域,中小型旋转电机作为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场景的重要动力设备,其安全性能至关重要。随着电机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应用于电机生产;同时,电机的应用场景也日益多样化,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
月球内部“异常贫瘠”?嫦娥六号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谜底 - 天天要闻

月球内部“异常贫瘠”?嫦娥六号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谜底

月球正反面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关键谜题?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日前正式发表了中国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任务的又一重大科学成果。该成果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壳-幔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信息。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科研团队对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带...
嫦娥七号明年前后将发射,还会带这个仪器上月球 - 天天要闻

嫦娥七号明年前后将发射,还会带这个仪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样品返回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围绕这些样品已经取得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彰显了我国行星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也为下一阶段开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研究取得了多个首创性的关键进展,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光子器件,接连获突破 - 天天要闻

光子器件,接连获突破

新型光子设备已可以兼顾灵敏与耐用。长期以来,先进光子器件因制造困难而发展受限。近日,多所大学在光学设备制造领域取得了关键突破,解决了包括设备的可扩展制造、灵敏与耐久度兼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