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拥有“永生细胞”的黑人女性,她的细胞已有5000万吨

2021年01月12日11:09:03 科学 1103

笔者-菲君

“永生细胞”的来历

被历史铭记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是暴君、医者还是发明家?其实还可以是一位平凡且渺小的人,图中的黑人女性名为亨利埃塔·拉克丝(Henrietta Lacks)她于1951年10月因一场疾病离世,但谁也没有想到,在今后的数十年里,拉克丝的去世反而让数十亿人能够免于残疾和瘫痪,甚至是死亡,她为医学做出的巨大奉献可能就连她本人也无法理解。

首个拥有“永生细胞”的黑人女性,她的细胞已有5000万吨 - 天天要闻

作为一个贫穷的非洲裔美国人,拉克丝在年轻时一直从事着烟草的种植工作,她有5个孩子,一家人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后来,处于他丈夫的工作需要,他们一家人移居到了马里兰州生活。

而就在这不久,年近30的拉克丝发现了自己身体的异样,在去到当地唯一一家肯接纳非裔美国人的医院——约翰-霍普斯医院进行检查后,拉克丝被确证出患有宫颈癌。

首个拥有“永生细胞”的黑人女性,她的细胞已有5000万吨 - 天天要闻

当时医生为拉克丝采取了近距离放射疗法来进行治疗,同时,拉克丝的主治医生在未经她本人的同意下,将拉克丝的一小块宫颈癌组织送到了一位名叫乔治-盖伊的医生手里。

这位医学教授乔治多年以来一直在收集和研究宫颈癌患者的癌症细胞,而未经同一这点,在当时看来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首个拥有“永生细胞”的黑人女性,她的细胞已有5000万吨 - 天天要闻

拉克丝还是没能逃过死神的魔掌,在1951年的10初,癌症夺走了拉克丝的生命,而除了拉克丝的亲友会感到以外,不会太多的人在意拉克丝的诞生和离去。

时间一晃来到了20年后,某一天拉克丝的加热突然接到了一通电话,被询问是否愿意采血,这一操作给拉克丝的家人给整蒙了。

首个拥有“永生细胞”的黑人女性,她的细胞已有5000万吨 - 天天要闻

但后来,类似的电话越来越多,直到1975年拉克丝的家人才得知,当初偷偷被用作研究的拉克丝的癌细胞居然还“活着”,并且还获得了一个专有名词,名为海拉细胞系(HeLa cells)这对于人类医学研究具有划时代的重要的意义。

首个拥有“永生细胞”的黑人女性,她的细胞已有5000万吨 - 天天要闻

一般而言,细胞在离开生物体之后很快就会死亡,而即便能存活一段时间,也很难再继续分裂,但拉克丝的细胞就拥有特殊的属性,她的细胞似乎是“永生不死”的,自拉克丝的细胞被用作研究以来,她的细胞就在一刻不停地增殖着,这也是人类史上诞生的第一个永生细胞系。

海拉细胞系做出的奉献

迄今为止,有超过6.5万份科学文献与海拉细胞有关,相关的专利项目达到1.1万个,而在21世纪的现在,海拉细胞还在继续“发光发热”,为医学做出杰出的风险,本世纪中就有5个诺贝尔奖与之相关。

首个拥有“永生细胞”的黑人女性,她的细胞已有5000万吨 - 天天要闻

海拉细胞曾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拯救过数十亿人,科学家利用海拉细胞特殊性制造出了两种疫苗,分别是脊髓灰质炎一面和乳头瘤病毒疫苗。

脊髓灰质炎也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症,该病症传染力极强而且还很容易感染15岁以下的儿童,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就曾爆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疫症。

首个拥有“永生细胞”的黑人女性,她的细胞已有5000万吨 - 天天要闻

当时,医生乔纳斯-索尔克经过努力已经研究出了可以控制小儿麻痹症的疫苗,但苦于找不到可以大量进行实验的对象而烦恼,这时候,可以大量繁殖且不会被轻易杀死的海拉细胞就引起了医学家的注意。

1952年,海拉细胞已经成为了脊髓灰质炎最理想的宿主细胞,塔斯基吉研究所的研究者们还专门设立一个工厂来复制海拉细胞,在需求最为迫切的时候,该研究机构每周会运送大概2万管海拉细胞来进行实验,也正是因为海拉细胞的“永生”特性,使得索尔克能够在短时间内制造出疫苗。

首个拥有“永生细胞”的黑人女性,她的细胞已有5000万吨 - 天天要闻

而在接下来的60多年里,全球超过百分之99的小儿麻痹症都被消灭了。20世纪80年代,医学家哈拉尔-祖尔-豪森在海拉细胞中发现了HPV-18病毒并由此研发出了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这种疫苗保护被用来保护年轻女性免受来自子宫颈癌相关的病毒感染,还降低了百分之患有宫颈癌病人的死亡。

首个拥有“永生细胞”的黑人女性,她的细胞已有5000万吨 - 天天要闻

豪森本人也因为这项发现在2008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在其后的数十年里,海拉细胞被用作各种病毒感染的宿主,包括艾滋病、疱疹、腮腺炎等等,还有各种新的疫苗药物的研发,亨利-哈里斯及约翰=沃特金斯等人还将海拉细胞和老鼠的胚胎细胞相融合,创造了第一个人-动物杂交体,这项研究开启了人类基因组编程改造计划。

“永生”的秘密

正常人的细胞是不会无限分裂的,所有细胞的寿命和分裂次数都会受到“端粒”的影响,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它的形状和鞋尖非常相似,也是最容易损耗的部分,细胞每进行一次分裂,端粒就会被磨损一点,因此端粒的长短直接决定了细胞的寿命,它也被称为是细胞寿命的“有丝分裂钟”。

首个拥有“永生细胞”的黑人女性,她的细胞已有5000万吨 - 天天要闻

而如果人体内的体细胞发生突变,就会超出正常细胞的分裂周期,产生失控,当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是就会引发癌症,但癌细胞是一个十足的“两面派”,在人体内的时候,癌细胞可以从健康的细胞中吸取养分疯狂增殖,可一到了人体外癌细胞就会快速死亡,完全不肯给科学家时间去研究。

首个拥有“永生细胞”的黑人女性,她的细胞已有5000万吨 - 天天要闻

而海拉细胞的特殊之处,因为患有癌症去世的拉克丝身体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种保持端粒活性的端粒酶,使得即便癌细胞在离开了拉克丝的体内仍然可以继续分裂,而且海拉细胞的成长速度非常惊人,几乎每过一小时就会翻一倍。

首个拥有“永生细胞”的黑人女性,她的细胞已有5000万吨 - 天天要闻

截至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让海拉细胞增长到了5000万吨了,如此巨大的数目就算是按照全球75亿人、平均50公斤的基准计算,海拉细胞也相当于全人类质量的百分之13了,一个人类要达到同等的质量至少需要繁衍1.8万代以上,至少需要45万年的时间,而为了纪念拉克丝的海拉细胞为人类做出的巨大奉献,2017年的时候,一颗小行星就以“359426-Lacks”来命名。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