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地动仪为何从教科书删除?中科院院士:还不如房梁上吊块肉

2020年07月11日07:30:02 科学 1155

引言

《后汉书》中是这样描写张衡的:“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从这一句中我们能够得知,张衡在天文、数学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生活在东汉时期的张衡,不仅是有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还是个非常出色的地理学家、文学家和发明家。同时他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南阳五圣之一”和“汉赋四大家之一”。

要说起张衡的成就,想必大家首先就会想到能够检测地震的地动仪。根据《后汉书·张衡传》中的相关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由精铜所组成,外观雕刻着精美的文字图形,形状如同酒樽一般。此外,在地动仪的内部还有一根支柱,其旁边有八道机关,当地震发生时,这套机关就能够发挥作用,有效地检测出地震。

张衡地动仪为何从教科书删除?中科院院士:还不如房梁上吊块肉 - 天天要闻

▲张衡与地动仪铜像

用地动仪检测地震的方法也非常简单。地动仪外面的八个方位上,分别有一条龙,每条龙的口中都含着一颗铜珠在龙头的正下方有一只张着嘴巴的蟾蜍,不管是哪一方发生了地震,其相应方向的铜珠就会从龙嘴中掉落到对应蟾蜍的嘴巴里。

01

在千年以前的东汉,能造出这样精密的测量地震的仪器,张衡的智慧实在是令人佩服。但非常可惜的是,张衡所创造的地动仪并没有流传下来,而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据考证,张衡地动仪早就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已经消失了,这也让人们不禁怀疑,张衡地动仪在历史上是否是真实存在的,是不是只是一个构想或传说。

张衡地动仪为何从教科书删除?中科院院士:还不如房梁上吊块肉 - 天天要闻

▲今人仿制地动仪

如今,我们在教科书中所看到的地动仪,并不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而是原来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处的处长王振铎,根据古籍记载所仿制出来的因此也被人们叫作 “王氏地动仪”。虽然王振铎只花了一年多就成功复原了地动仪,但是真正从设计到完工,这中间整整用了十五年的时间。

02

地动仪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文明发展的一种象征,因而,当王振铎成功地复原了地动仪后,全国上下都是一片沸腾。全国的中小学教科书上也很快把这个地动仪编入到了教科书之中。

张衡地动仪为何从教科书删除?中科院院士:还不如房梁上吊块肉 - 天天要闻

▲张衡雕像

复原出来的地动仪,其造型非常的精美,但人们更关心它能否真的检测到地震从专家再到普通人,所有人都对这一问题感到非常的好奇。热衷于打假的方舟子就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毫不客气地评价到,历史上张衡所建造的地动仪,很可能就和如今复原出的模型一样,不过一个摆设,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检测能力。

张衡地动仪为何从教科书删除?中科院院士:还不如房梁上吊块肉 - 天天要闻

▲中科院院士付承义旧照

甚至连中科院院士傅承义也在一次讲座中说到,还不如在房梁上吊块肉,也要比那个模型要来得实际。的确,一个未经证实的事物,很容易遭到人们的质疑和反对,但同样对其表示支持和赞同的人也不少。当然,对于地动仪是否真的具有检测地震的功能,不能靠人们的盲目猜测,更多的还需要科学家们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和实验。

张衡地动仪为何从教科书删除?中科院院士:还不如房梁上吊块肉 - 天天要闻

▲张衡博物馆近照

03

尽管后来张衡地动仪从教科书中删除了,但这也只能证明是后人的复原模型存在错误,并不能因此就否定了张衡地动仪的真正价值。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要想知道张衡地动仪是不是真的存在、并且是否能够真的检测出地震,还需要人们进行不懈的探索。

张衡地动仪为何从教科书删除?中科院院士:还不如房梁上吊块肉 - 天天要闻

▲张衡铜像

《已亥杂诗》中写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张衡、祖冲之、蔡伦、孙思邈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地钻研,使得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势。也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才得以创造出对世界文明影响深远的造纸术、火药、时钟和指南针等。

结语

无奈后来的统治者对于科技发展并不重视,使得中国的科技没能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展,导致近代中国的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如果当初国家不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而是走出国门实现和其他国家的更好交流,一面传承中国传统的科技智慧、一面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也许近代中国的国家实力就不会落后于西方国家,在近代的战争中也不会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参考资料:

《后汉书》《已亥杂诗》《张衡传》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木星发现巨型熔岩湖?朱诺号探测器传回最新发现 - 天天要闻

木星发现巨型熔岩湖?朱诺号探测器传回最新发现

木星北极的气旋群像一群诡异的舞者,以超过160公里的时速相互碰撞;木卫一的熔岩湖在冰冷外壳下暗流涌动,炽热岩浆随时可能喷薄而出——这些堪比科幻大片的场景,正是NASA朱诺号探测器最新传回的太阳系真相。
哈尔滨市第44届“爱鸟周”活动启幕 - 天天要闻

哈尔滨市第44届“爱鸟周”活动启幕

来源:【冰城+】5月5日,以“清除鸟网 密织法网 让鸟儿自由飞翔”为主题的哈尔滨市第44届“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北方森林动物园百鸟广场举行。本次活动由市林业和草原局、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北方森林动物园等单位联合举办。
比不读书更糟!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玩手机恐致发育停滞 - 天天要闻

比不读书更糟!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玩手机恐致发育停滞

近日,日本东北大学加龄医学研究所教授川岛隆太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度使用手机与学生学业成绩下滑、脑部发育停滞有显著关联。(日本一教授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玩手机恐致发育停滞。)川岛从2010年开始,对日本宫城县仙台市约7万名中小学生进行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他指出,每天使用屏幕(包括电视、手机)的时间超过一个小...
中国医学科学院鲁帅尧/王佑春/孙强明研究设计CHIKV mRNA疫苗 - 天天要闻

中国医学科学院鲁帅尧/王佑春/孙强明研究设计CHIKV mRNA疫苗

点击上方“Vaccine前研”,关注最新疫苗动态iNature随着基孔肯尼亚病毒(CHIKV)的广泛传播,对更有效、保护性更强的疫苗的需求越来越大。2025年3月2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鲁帅尧、王佑春、孙强明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tgeted Therapy上在线发表题为“CHIKV mRNA vaccines encod
世界上第一台将人脑与硅相结合的计算机问世了 - 天天要闻

世界上第一台将人脑与硅相结合的计算机问世了

CL1计算机是世界上第一台将人类神经元与硅芯片相结合的计算机。它可以在六个月后到期之前用于疾病建模和药物发现。一种将普通硅基硬件与人类神经元相结合的新型计算机现已上市。CL1由总部位于墨尔本的初创公司Cortical Labs于3月2日发布,据该公司网站介绍,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可部署代码的生物计算机”。代表们说,这个鞋...
江会锋 马延和:工业合成生物学 - 天天要闻

江会锋 马延和:工业合成生物学

作者简介江会锋,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新酶改造设计研究,是人工合成淀粉“技术造物”团队的核心领衔科学家之一,创建了灯盏花素合成等一系列天然产物的细胞工厂,搭建了国内首台KB级基因拼接仪与合成仪;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lant、Research、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