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2025年05月27日18:23:06 科学 1442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文/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5月26日,一条名为“知名教授炮轰广东人烫碗习惯”的消息冲上热搜,吃饭前用热水烫碗是很多人广东人的习惯,按理说这种习惯无可厚非。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醒目新闻》

可在一名知名教授的眼中,认为这些习惯“令人恶心”,由于教授身份特殊,瞬间引爆舆论,掀起轩然大波。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面对教授的一面之词,广东网友以及地方官媒连夜发文维护自己的身份,那么这名教授为什么要公开嘲讽广东人的习惯呢?

一碗餐前烫碗水,能掀起多大风浪?

这名公开针对餐前烫碗的教授名叫“汪中求”,他还是《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谁也不会想到,他随口一句“愚蠢”、“恶心”。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烫碗

竟像点着了广东人厨房里的煤气罐,瞬间炸翻了舆论场,还把自己给“熏”着了。

汪中求先生,这位头顶“茅台研究院特聘专家”等光环的人物,他对着广东地区普遍到不能再普遍的餐前烫碗习俗,直接“开炮”。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汪中求

说这玩意儿不仅没用,看着都倒胃口,尤其受不了那烫完碗筷的废水和塑料包装一起扔桌上,简直是“视觉污染”。

他的这番话直接让广东人的朋友圈立马不淡定了,感觉自家孩子被人当众扇了一耳光。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汪中求

羊城晚报这些本地媒体火速发文反击,话里话外那意思:教授啊,您这话说得,比那烫碗水可刺激多了!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网络上更是炸开了锅,反对声浪几乎要把汪教授淹没,不少人直言被这“专家”给“恶心”到了。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有人甚至开玩笑说,汪教授这是凭一己之力,成功得罪了一个多亿的广东人民,一个小小的碗,就这么搅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烫碗的背后是几代人的生活智慧?

要说广东人餐前烫碗,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就像广东人煲汤一样,早已融入了日常的骨血,甚至成了一种刻在DNA里的餐桌礼仪。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广东菜

你要是跟广东人吃饭,发现有人比你先到,默默地把所有人的碗筷都烫好了,别惊讶,那跟给你倒杯茶一样自然,是体贴,是尊重。

这习俗,也不是瞎讲究,广东那地方,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又湿又热,搁以前,食物保鲜、餐具干燥哪有现在这么方便?碗筷放久了,看不见的霉菌细菌就偷偷滋长。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烫碗

老一辈人传下来这招,餐前用开水那么一烫,图的就是个干净卫生,杀杀菌,心里也踏实。这是一种朴素的生活智慧,跟“愚蠢”可真不沾边。

再说了,广东人爱“得闲饮茶”,早茶文化兴盛得很,茶楼不仅是填肚子的地方,更是社交的大舞台,喝功夫茶,不都有个“洗茶”的步骤吗?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饮茶

第一泡茶水通常是倒掉不要的,这习惯延伸到餐桌上,点心还没上呢,大家就先用茶水把碗筷涮一遍,顺理成章。

还有一层喜庆的寓意呢,民间说“山管人丁水管财”,用水烫碗,也带着点“招财进宝”的好意头,谁不乐意呢?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汪教授说,餐具消毒得在无菌环境下,餐桌上那点开水,顶多是心理安慰,这话有没有道理?多少沾点边。

真要说杀灭甲肝、乙肝这些厉害的病毒,那得100度的沸水持续泡上好几分钟,餐厅里服务员提过来的那壶茶水,温度能不能到100度都得打个问号,烫碗那几秒钟,更是远远不够。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烫碗

这一点,说实话,大部分广东人心里跟明镜似的,谁还真指望烫一下就能把碗筷变成无菌手术刀啊?

可就像很多人反驳的那样,即便杀不掉所有细菌病毒,用热水冲一冲,至少能把碗碟上可能落的灰尘、没冲干净的洗涤剂沫子给带走吧?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这总比啥也不干,直接用要强那么一点点,有时候,烫碗压根就不是跟细菌较劲,而是对那些所谓的“消毒餐具”实在信不过。

毕竟,谁没遇到过拆开那层塑料膜,发现里面碗碟还带着水渍,甚至隐约能闻到点洗涤剂味儿的糟心事呢?这种时候,不烫一下,那饭吃着能香吗?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说到底,这碗水,更多时候洗的可能不是碗,而是那份悬着的心,求个“尽量干净”的自我安慰罢了。

“消毒餐具”让人不放心

大家对餐馆的卫生条件这么没信心?这背后,可都是被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给吓怕了。什么地沟油、什么乙肝传播,闹得人心惶惶。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餐厅

尤其是一些小餐馆,后厨什么样谁也说不清,碗筷洗得草不草率,全凭老板良心,这种情况下,烫碗就成了一种近乎本能的自我保护,一道心理上的“过滤网”。

更让人心里发毛的,是那些从幽暗角落里传出的“行内话”,有自称在餐具消毒流水线干过的人说,消毒工厂为了省钱,那洗碗水可能一天才换一次。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当商业化的消毒流程都变得疑点重重,当那层薄薄的塑料膜再也无法带来安全感时,餐前用开水烫一烫,就成了很多人能为自己健康做的最后一点努力,一种近乎悲壮的“倔强”。

也难怪一位北方网友都说,自己去广东好多次,觉得烫碗这习惯挺好,汪教授那话,太伤感情,也太不了解民情了。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汪中求

说到底,汪中求教授的言论之所以引起这么大反弹,恐怕不仅仅是因为他批评了一个动作,更是因为他那番话里,透着一种对地域文化差异的隔膜,以及对事物背后复杂成因的漠视。

这就好比一个从不爱洗澡的人,反过来指责别人天天冲凉是“恶心”,这种以个人好恶为标准,粗暴评价一个群体生活习惯的做法,本身才更值得说道说道。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汪中求

广东人待客,你要是把用来盛放食物残渣的骨碟当成了吃饭的碟子,他们心里可能会嘀咕一下,但多数情况下也会选择尊重你的习惯,不会当面指指点点,这被看作是一种基本的餐桌礼仪和个人修养。

相比之下,汪教授的公开抨击,尤其是用上“恶心”这样刺激性的词汇,就显得有些失了风度,也少了些学者应有的审慎。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教授当然有权利选择自己不烫碗,这是他的个人自由,没人干涉。但把这种个人选择上升到对一个庞大群体的公开指责,甚至扣上“愚蠢”的帽子,就有点过了。

与其站在高处批评民众“瞎折腾”,不如多呼吁餐饮行业把卫生标准提上去,把消毒流程真正落到实处,从根源上解决大家的忧虑。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网络

风波总会过去,可以预见的是,广东人餐桌上的那道烫碗程序,大概率还会继续,而这场由一碗水引发的思考,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何在观点碰撞中寻求理解而非加剧对立,或许比烫碗本身,更值思索。

参考信息

潇湘晨报2025-05-27《教授称对“烫碗”习惯恶心,消毒还是“仪式感”?广东网友坐不住了》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羊城派2025-05-26《羊晚快评|汪教授关于烫碗“恶心”之论着实恶心》

知名教授公开嘲讽广东人习惯,一己之力得罪整个省?地方官媒回怼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高区:这家中心累计服务500余家企业!检测服务就在“家门口” - 天天要闻

高区:这家中心累计服务500余家企业!检测服务就在“家门口”

【来源:威海日报】5月19日上午,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产品实验检测中心电磁兼容检测室的屏蔽实验室中,技术人员正在和青岛铭创恒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李智超对一台呼吸机进行抗干扰测试。“样品是18日下午送来检测中心的,一共进行六项检测。今天上
英国历史上,最杰出最知名的4位科学家,是这四个吗? - 天天要闻

英国历史上,最杰出最知名的4位科学家,是这四个吗?

英国历史上,最杰出最知名的四位科学家,你认识几个?在人类历史上,英国以其璀璨的科学成就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从工业革命的轰鸣到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英国科学家们用智慧和汗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犹如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人类探索
《蚂蚁帝国》人类社会的缩影?蚂蚁的世界比宫斗剧还精彩! - 天天要闻

《蚂蚁帝国》人类社会的缩影?蚂蚁的世界比宫斗剧还精彩!

必小时候很多人都有观察蚂蚁的经历。它们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遍布各个角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童会自然而然地观察蚂蚁,并为之着迷。它们总是忙忙碌碌,不知疲倦,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点点搬运食物。稍不留神,积少成多,它们竟能完成惊人的任务。小小的身
可控硅谐振原理及应用解析 - 天天要闻

可控硅谐振原理及应用解析

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系统中,可控硅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整流、调速、调压和谐振电路等领域。特别是在谐振电路中,可控硅的特殊特性赋予了其在控制与稳定方面的优势。
不惧远征,揭秘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之旅的“能量底气” - 天天要闻

不惧远征,揭秘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之旅的“能量底气”

点火升空。本文图片均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供图5月29日1时31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天问二号探测器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二号任务计划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采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天问二号任务示意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
假如超新星爆炸,人类会因此毁灭吗?距离成为关键因素 - 天天要闻

假如超新星爆炸,人类会因此毁灭吗?距离成为关键因素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宇宙里面最可怕、危险的是什么,在看过老刘的《三体》后,很多人对那片黑暗开始有了很大的恐惧,好像“宅”在地球里才是最安全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