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这份“成绩单”亮了

2025年05月22日22:30:25 科学 3560

  今天(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

  目前,全国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100余种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抢救性保护。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最新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量达505.9万只,是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监测数量的最高纪录。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这份“成绩单”亮了 - 天天要闻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藏羚羊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

  地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通了13个大熊猫种群生态廊道,有效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初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全覆盖监测体系,野生东北虎超过70只,野生东北豹超过80只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到7群42只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这份“成绩单”亮了 - 天天要闻

  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武夷林蛙、武夷山卷柏等一批新物种。自设立以来,国家植物园新增收集活植物5000余号、28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10种、珍稀濒危植物65种;华南国家植物园新增收集活植物8500余号、420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85种、珍稀濒危物种469种。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这份“成绩单”亮了 - 天天要闻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由植物园、种质资源库、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等构成的迁地保护体系,有序设立新的国家植物园,建成一批旗舰动物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南京镜山湖及周边湿地

发现两种新物种

  日前,江苏南京的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在当地发现了两种江苏省生物名录中未记载的物种——串珠藻与叉钱苔

  此次发现的串珠藻与叉钱苔均生长于南京市珍珠泉景区的镜山湖及周边湿地环境中。其中,串珠藻属极为稀少的淡水红藻,对水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极高。

  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 周艳文:这次发现的属于淡水红藻,它的分布区非常狭窄。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少有的,说明我们水环境是非常好的。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这份“成绩单”亮了 - 天天要闻

  此次发现的另一个物种——叉钱苔,是钱苔科钱苔属植物,它同样对空气湿度和水质纯净度有较高需求。这两个新物种均为去年12月首次发现,今年春天大面积繁殖后确认能够成活,才对外发布。串珠藻及叉钱苔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江苏省水生生物多样性记录,也为研究长江下游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提供了新样本。

珍稀濒危植物叉叶苏铁

首次野外回归

  苏铁,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铁树”,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类群之一,也是全球植物保护的“旗舰类群”。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72%的苏铁物种正处于濒危状态。

  为更好保护这一珍稀物种,提高生物多样性,近日,一批叉叶苏铁在广西实现野外回归,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这批叉叶苏铁共550株,苗龄为2~10年,均为保育扩繁的苗木,居群按照雌雄比例1:1进行搭配,并完成了病虫害防治及检疫等工作。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这份“成绩单”亮了 - 天天要闻

  南宁青秀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李德祥:我们孕育了各个年龄梯度的叉叶苏铁苗有11000多株。然后我们通过分子手段,选育出500多棵性状个体比较好的苏铁种类,把它再回归到野外。

  此次叉叶苏铁野外回归选址在广西龙州县响水镇四清村陇丈屯的一片山林,占地约30亩,回归地的环境条件与叉叶苏铁原生境高度契合,为物种恢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这份“成绩单”亮了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健:它第一次被发现就是在龙州县境内,所以在这里回归,也是回到它的原产地了。对于它的种群复壮以及修复,扩大它的种群,然后提高整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西是全国苏铁植物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有德保苏铁、石山苏铁、叉叶苏铁等不同类群,主要分布于百色、崇左、南宁等6个设区市所辖的25个县(区),分布面积为全国之最。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 天天要闻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风穿夏,寻觅清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开始变得潮湿闷热,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快到来。在过去10年,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仅30天,是近10年来最短的一次。酷热还没真正开始,暑意已经蔓延。此时,寻一处清凉,成了夏...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 天天要闻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7月5日一早,雨过天晴。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门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们正带着家人走下大巴车,准备进展厅“探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走进“一城两都”活动的首站。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记者手记:从“离科学最近的地方”扬帆报国之路新华社记者刘祯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运动场座无虚席,热烈的氛围比骄阳更胜。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举行。万余名毕业生即将从这个被称作“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启程,奔赴各自的科学之路...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 天天要闻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

7月6日,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开幕,聚焦前沿科学、产业趋势与政策创新,邀请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致辞并宣布活动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谢远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