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人类简史》:我才明白什么是无知的力量

2025年05月08日22:30:24 科学 3040

看完《人类简史》:我才明白什么是无知的力量 - 天天要闻

牛津大学做过一项调查。

发现学霸们的必读书单中,至少有一本历史类书籍。

其中,本校历史学博士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格外受年轻人追捧。

作为一本现象级畅销书,《人类简史》自2012年出版以来,全球售出2600万册。

超百万读者打出了9.1的高分,国际豆瓣榜单上,它也一直稳居前50名。

尤瓦尔·赫拉利更是因为此书,被评为“21世纪人类预言家”。

在书里,他像站在外太空,用上帝视角俯瞰地球上亿年的变迁。

从135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到38亿年前有机生物的出现;

从250万年前古猿登场,到10万年前智人(也就是今天的人类)统御全球。

赫拉利以其诙谐的笔触,带我们穿越时空,重走人类演化之路。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十分疑惑:

残酷竞争中,为什么体型不大,战斗力不强的智人能爬到食物链顶端?

为什么在最近的500年中,智人忽然有了堪比神明的力量,能上天入地?

看书前,我以为这不过是因为人类有超强大脑,无所不知。

但赫拉利的一个论断,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他说:“人最伟大的发现,就是对重要的问题毫无所知。”

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人才迸发出强烈的好奇与探索。

“我不知道”从来不是结束语,而是崭新的开始。

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是最危险的处境

翻开书,作者从人类的起源说起。

600万年前,一只母猿生下两个女儿。

一个成了黑猩猩的祖先,另一个就是人类的祖奶奶。

最早的人类,出现在东非。

后来,欧洲、西亚、印尼、西伯利亚,也都有了人类的足迹。

几十万年前的原野上,至少奔跑着6种人类。

尼安德特人直立人、梭罗人、弗洛里斯人、凡尼索瓦人,以及本书主角——智人。

然而,除了智人,其他几类人在短短几十万年间就灭绝了。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随着智人的崛起,亚欧大陆,美洲大陆,就连海外孤岛澳洲,很多生物也消失了。

而这些生物,大都是一方霸主。

作者发现,所有灭绝的动物,都有一个共性——

过分依赖经验,生存惯性太大,完全意识不到危机所在。

书里有个例子,关于澳洲的双门齿兽。

这种体型像熊,重达2吨的巨无霸,在智人登陆澳洲后,就灭绝了。

但在过去上亿年,双门齿兽可是丛林之王。

它们每天悠哉地嚼着树叶,没事就打盹睡觉。

当一群群智人出现,它们的眼神,与看见几只活蹦乱跳的狒狒,没什么不同。

它们根本意识不到,这群小矮子,会用工具、陷阱以及天衣无缝的合作,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于是乎,双门齿兽就这样被猎杀,直至灭绝。

毫不夸张地说,生存竞争中,太多动物都死于这样一种“无意识”。

他们每天觅食、睡觉、交配,不知道外界的变化,更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这些生物,就像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的那样:“困于已知的头脑”。

欠缺生存警觉,得过且过的状态,其实是最危险的处境。

而这种情况,人类社会同样适用。

就拿眼下的生活来讲。

如果工作中,你不知道自己哪里不行,不知道行业的发展趋势,就很难再有上升空间;

人工智能来袭,如果你对ai闻所未闻,那结果很可能错过时代的列车。

一个扎心的事实是,只有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人才会去寻找办法。

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太多人压根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

也就是书里说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当好奇心与探索欲消失,人也就关上了自我迭代的大门。

生存竞争,本就是真刀真枪的较量。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谁停止进化,谁就会被淘汰出局。

看完《人类简史》:我才明白什么是无知的力量 - 天天要闻

2

意识到我不知道

人才开始进化

书里说,智人的崛起,在距今7万到3万年间。

这期间,基因突变促使智人有了新的思维模式,会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

比如,原本在非洲定居的智人,对非洲之外的世界一无所知,从而有了走出去看看的冲动;

原本习惯了打猎的智人,不知道能不能换一种活法,从而尝试着开垦种地畜牧养殖。

因为不知道,但又充满着好奇和探索欲,智人就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开启了加速进化的过程。

作者分析道,远古生物的行为模式,向来是几百万年不变。而智人只要一二十年,就能改变整个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经济活动。

书里,有个故事,很有意思。

1744年,苏格兰教士——亚历山大和罗伯特打算成立一个“基金”,用来补贴神职人员的遗孀。

这事,史无前例,甚至“基金”这个定义,都是后人给出的。

而两位教士,对这个构想如何实现,也完全摸不着头脑。

在以前,若是碰上什么难题,教士们要么遵循固有经验,要么彻夜祷告祈求神灵。

但这一次,亚历山大和罗伯特就想弄明白,什么是基金,怎么成立并运转它。

于是,他们找到了爱丁堡大学的数学教授科林,并在科林建议下,从统计数据开始。

当他们摸清居民的年龄、寿命、患病比例以及家庭成员情况,就测算出了基金的规模。

经过大量走访调研、模型测算,亚历山大和罗伯特发现:

如果牧师年缴2英镑12先令又2便士,在他去世后,这部分钱附加上时间价值,就能令其遗孀可一年支取10英镑。

而到1765年,“苏格兰教会牧师遗孀及孩童抚恤基金”会有58348英镑。

之后的事实证明,他们的推测准确到不可思议。

时至今日,苏格兰遗孀基金,已是全球最大的退休金和保险公司之一。

亚历山大和罗伯特,除了创造了基金,还打开了概率计算和精算学的大门。

作者说,类似这种统计学、数学、经济学的从无到有,起点都是“我不知道”。

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个人想进阶,都要经历一番从无知到已知的艰难跋涉。

你不知道大千世界什么样,才会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你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才不遗余力地去拼去试探;

你不知道天地奥秘,才会去求索,去参悟,去洞察规律。

人进化的开端,是看见自己的“不能”,意识到认知的局限。

人类学中,有个概念——用自我的力量生成自我。

什么意思呢?

每个人,都是踏着此刻的自己去演化。

只要求知的欲望还在,探索的脚步就不会停。

只要不断丰富自我,人就随时更新随时迭代。

保持无知的空杯心态,我们的成长就永远没有止境。

看完《人类简史》:我才明白什么是无知的力量 - 天天要闻

3

无知的力量

让人从动物到上帝

《人类简史》中,作者还讲了个小寓言故事。

西班牙有个农民,在公元1000年睡去,而这一睡就是五百年。

等他醒来一看,发现大家的衣食住行,还是老样子。

巧的是,就在这一年,又有一个人睡去,也睡了五百年。

当等这个人醒来,2000年的世界,就突然很魔幻了。

作者开玩笑地说,当这个人听着iphone的铃声,一定疑惑:这里是天堂还是地狱?

在书里,作者用大量笔墨,描述近500年的科技革命。

在他看来,正是科技革命,让人类从动物变成了上帝。

但他笔下的科技革命,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

也就是说,意识到无知只是进化的开始,利用无知才能迅速变强。

书里,有一段话很精辟。

13世纪的农民,想知道人类究竟是怎么来的,他会向当地的牧师求教。

即便对方说一些毫无根据的话,农民也深信不疑,奉为圭臬。

但现代智人,碰上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则换了一种解决办法。

他们会通过观察、求证、思考,用新的认知得出新的结论。

达尔文,从来没盲信之前的生物科学,心里也充满了对于生命的谜团。

他只是不断地去观察,做实验,下结论,才有了后来的进化论。

富兰克林,听见雨天打雷,也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他就在雷雨中放风筝,以此验证出雷是一股电流,进而发明了避雷针。

还有一位库克船长,当水手们一个个得坏血病而死,他也无计可施。

但通过大量对比试验,他发现多吃柑橘酸菜,能躲过坏死病,这为后来维生素c的发现,埋下了伏笔。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会碰上“不知道”的事。

你是怀揣着对未知的恐惧,避而不谈,还是一有问题就从故纸堆里找答案,抑或是,靠自己一步步接近真相?

结局会很不一样。

回避无知,永远无知,依赖经验,裹足不前。

只有把自己当成办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凭借无知的力量,智人从动物变成了世界主宰。

而我们每个普通人,也能靠认知上的持续破界,突破命运的局限。

去了解新行业,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趋势。

涉足不熟悉的领域,读几本专业以外的书,认识不同风格的人。

大胆行走于未知世界,你将遇见更了不起的自己。

看《人类简史》时, 我还读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1525年,欧洲人画世界地图,会空出大量留白。

他们以此提醒自己,已知之外,还有许多未至之境。

大家看到这张地图,总会萌生一个个幻想。

留白处是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我怎么才能抵达。

这些念头,挥之不去,像鱼饵一样,引诱着一代代人远行。

他们前仆后继,锲而不舍,终于抵达了一个个远方。

而这,正是“不知道的力量”。

真正驱动人成长的,不是已知,是未知。

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

只要你还有“不知道的东西”,进化就永远不会停息。

点个赞吧,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你也能跟随时代共舞。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虫子08:蜜蜂 - 天天要闻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虫子08:蜜蜂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当中我曾经提到过,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经常见到的虫子基本上都会成为我们的“玩具”,而蜜蜂,则是当时小男孩证明自己“勇敢”的虫子之一。我小时候是长在市区的,很难接触到蝎子、蜈蚣这种真正“凶猛”的虫子,蜜蜂,已经算是顶级的了。
创新药5月以来最新进展 - 天天要闻

创新药5月以来最新进展

海外创新药进展• 阿斯利康BTK抑制剂获批新适应症:当地时间5月6日,阿斯利康宣布其BTK抑制剂阿可替尼与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联合使用已在欧盟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未接受过治疗且不适合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套细胞淋巴瘤(MCL)成年患者。
哥伦比亚神秘金属球体引热议:科学家发现疑似外星技术痕迹 - 天天要闻

哥伦比亚神秘金属球体引热议:科学家发现疑似外星技术痕迹

2025年5月,哥伦比亚小镇布加的天空中曾出现一个以“非传统飞行轨迹”移动的球形物体,引发全球关注。当地人称其为“UFO”,而科学家通过对该物体的初步分析,发现其内部结构复杂且存在未知符号,进一步激发了关于“外星技术”的猜测。尽管官方尚未确认其来源,这一发现已在学术界和民间引发激烈讨论。今年3月,多名目击者...
标本“飞天”报告提速!深圳龙岗无人机医疗运输网月底全覆盖 - 天天要闻

标本“飞天”报告提速!深圳龙岗无人机医疗运输网月底全覆盖

5月8日,宝龙湾区未来科技园正式开园,标志着深圳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又迈出了坚实一步。由龙岗中心医院与亚辉龙携手打造的 “低空物流 + 集团检验中心” 创新成果在开园仪式上惊艳亮相,成为全场焦点。据悉,5月下旬,“无人机运输社康标本”项目还将陆续开通7条航线,完成龙岗中心医院下属29个社康全覆盖。今年 3 月,...
李 庚|忽如一夜春风至 中国硬核创奇迹 - 天天要闻

李 庚|忽如一夜春风至 中国硬核创奇迹

忽如一夜春风至中国硬核创奇迹作者 李 庚当人形机器人与马拉松运动员并肩奔跑在北京亦庄的赛道上,当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机器人整齐划一地扭起大秧歌,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走进现实。
共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第五届中国·寿仙谷灵芝文化节在杭启幕 - 天天要闻

共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第五届中国·寿仙谷灵芝文化节在杭启幕

4月30日,第五届中国·寿仙谷灵芝文化节在杭州南宋德寿宫启幕。本届灵芝文化节以文化市集、启幕盛典、宋韵雅宴三大篇章展开,来自中医药、科研、体育、电商等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展现了灵芝产业“承古法、立新章”的蓬勃气象。图为第五届中国·寿仙谷灵芝文化节启幕现场(受访单位供图)本届寿仙谷灵芝文化节巧妙融合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