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2025年05月07日20:44:03 科学 1296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最近不少网友

在河道边散步时

见到一串串粉红色的“葡萄”

这些可不是新奇植物

而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卵块!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前方高能预警!下方图片可能引发不适)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福寿螺的卵

多到让人头皮发麻

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

1981年引入中国后

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侵入物种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每年5月-8月

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

没错,就是现在!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福寿螺的卵

如果大家遇到

上面这些“粉色葡萄串”

千万要注意了!

这些危害要知道

1.危害植物生长

福寿螺以植物为食,会啃咬植物的根部和叶子,导致植物的生长受到限制。

2.破坏生态平衡

福寿螺在我国的天敌非常少,加之福寿螺的生命力极强且繁殖速度快,本土物种很难与福寿螺竞争生存空间,会严重破坏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3.传播寄生虫病

福寿螺体内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包括血吸虫、肺吸虫、管圆线虫等,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福寿螺极易感染寄生虫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如上所述

福寿螺不仅卵多

身上的寄生虫还巨多

一口可吃出6000条寄生虫!

福寿螺是一种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

据统计

一个福寿螺中含有的寄生虫数量

少的有3000条

多的则达6000条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很多福寿螺体内都有

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

如果食用了未煮熟透的福寿螺

当寄生虫进入人体后

可能会破坏神经组织

导致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发热昏迷

以及精神异常等症状

严重可导致痴呆甚至死亡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如何分辨福寿螺?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目前田螺已上市

为防止大家认错误食

3招教你区分福寿螺和田螺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01 如果你吃到的,是带壳的螺

那就看壳颜色

↓↓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看形状

↓↓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看硬度

↓↓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02 如果你吃到的,是不带壳的螺肉

在饭店或是外卖中的很多螺肉,都是不带壳的熟螺肉。这时需要注意,福寿螺有2个触须+2个唇须。而田螺只有2个触须。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03 看螺的内部

福寿螺是卵生,是粉色卵。而田螺是卵胎生的,里面是满满的带壳小田螺。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最后,小创提醒大家

目前,针对福寿螺的处理

主要还是以人工捡螺、铲除螺卵

集中捣毁和使用药剂灭杀等方式为主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如果大家看到福寿螺

或是福寿螺的卵后

也不必惊慌,不要触摸

不要食用、不要饲养

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赶紧转发给你的亲朋好友

别吃错啦!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来源 | 杭州交通918 广东疾控

编辑 | 梁倩怡

校对 |郑剑锋

审核 |王婷婷

监制 | 戴洁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本条微信部分图片或来自于网络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一口下去6000条寄生虫!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 天天要闻

新到1600吨!最低29.8元/斤,“果中贵族”还要降价?

顶流扎堆!深圳人集体“请假”!

火炎焱燚!深圳全国第二!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松典DC226K相机:大学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术逻辑 - 天天要闻

松典DC226K相机:大学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术逻辑

在过去一周的五一小长假里,国人再掀出游热潮,轻量化出行与高质量旅拍需求成为焦点。松典DC226K双摄相机凭借其“前后双芯、超清画质、智能操控”三位一体的硬核配置,直击年轻用户痛点。从商业级影像创作到一键滤镜直出,从便携设计到长续航能力,这款相机如何成为年轻人旅拍新宠?答案藏在技术细节中。硬核配置:前后双芯...
太阳抵近探测:穿越火海的科学之旅 - 天天要闻

太阳抵近探测:穿越火海的科学之旅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太阳抵近探测计划飞船发射后经地球—木星借力变轨、入轨过程以及最终的科学轨道示意图。作者供图太阳爆发对地球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示意图。作者供图太阳活动正在进入有记录以来的第25个极大期——科学家们警告,一场具有1859年卡林顿事件规模的超级太阳风暴正在酝酿。太阳活动的频繁...
河南33项重大创新项目通过验收 - 天天要闻

河南33项重大创新项目通过验收

本报讯(记者 尹江勇)从电子信息到新材料,从新能源交通到生物医药,河南科技创新再结硕果。5月7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今年我省首批33项省重大创新项目集中验收工作顺利完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集中落地,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明查|这是“C919迫降在农田”?实为飞机模型将用于科普体验 - 天天要闻

明查|这是“C919迫降在农田”?实为飞机模型将用于科普体验

速览- 网传视频所谓的“迫降”实际为C919飞机模型在运输途中的画面。该模型4月25日于山东制作完成并运输至安徽芜湖,后续将模拟驾驶舱,用作科普教育。网传说法完全是扭曲事实,容易造成误导。事件背景近日,海外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一段视频,声称是“C919迫降在山东章丘农田里的画面”。然而,该视频画质模糊,且机型特征与...
中国科大,最新Nature!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大,最新Natur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伟团队通过给发光二极管(LED)“拍片子”,找到了纯红钙钛矿LED性能瓶颈的原因,并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5月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
那幽深的地下,藏着人类有史以来全部的秘密 - 天天要闻

那幽深的地下,藏着人类有史以来全部的秘密

不久前,一则有关埃及金字塔发现“地下城”的新闻引发考古界广泛关注。一个以意大利科学家为首的科研团队宣称:他们在埃及吉萨金字塔群的哈夫拉金字塔下方发现了一处疑似“庞大地下城市”的神秘结构,包括藏有巨大石灰石的平台,还有8条直径在10米到12米之间的巨大圆柱状深井。这些井壁就像旋转楼梯,直达地下约650米处,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