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2025年03月23日11:13:03 科学 1916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3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实验室,合成微生物组与污水资源化创新团队科研人员在交流实验方案。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成微生物组与污水资源化创新团队,针对污染物转化与污水资源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藻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水产养殖尾水、畜禽养殖污水、榨菜生产污水、酿酒污水和黑臭水体等,不仅水质达到排放标准,还能变废为宝,转化为饲料和生物肥料。

“微藻指那些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其形态的微小的藻类群体,我们筛选培育以污水中所含的碳、氮、磷等元素为‘食’的微藻,利用它们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饲料和生物肥料,从而实现污染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减排等目标。”合成微生物组与污水资源化创新团队负责人谭周亮说。

2016年,科研团队在开展重离子辐照小球藻研究时,意外发现小球藻突变株对氮、磷元素表现出良好的吸收和同化能力。

在随后的研究中,科研团队开展了突变藻株的氨氮耐受性、生活污水处理厂现场小试和中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示范、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等一系列研究。

2022年,科研团队经过多项研究发现,突变藻株在处理水产养殖尾水和黑臭水体方面表现出色。不仅处理后的水体水质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所回收的藻体还富含蛋白质,证明微藻可成为优质的饲料来源,为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2024年,经科研团队实际测试,利用微藻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

2024年,科研团队建立生活污水现场小试进行微藻深度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藻体制成藻肥,开展肥效评价实验。结果显示,施用藻肥不仅能有效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还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推广,微藻处理污水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助推污水高碳处理工艺转型为‘低碳生产工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谭周亮表示。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3月20日,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实验室,合成微生物组与污水资源化创新团队科研人员在用藻液对蔬菜施肥。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3月18日,在成都市大邑县污水处理厂,合成微生物组与污水资源化创新团队科研人员在收集实验用生活污水。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3月20日,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实验室,合成微生物组与污水资源化创新团队科研人员在观察微藻扩培情况。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实验室,合成微生物组与污水资源化创新团队科研人员在观察重离子突变藻株生长情况(2021年12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3月18日,在成都市大邑县污水处理厂,合成微生物组与污水资源化创新团队科研人员在为实验收集样本。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实验室,谭周亮在整理功能微生物菌种资源(2021年12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用藻液培养的蔬菜根系(右瓶)生长明显优于用清水培养的根系(3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3月20日,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实验室,合成微生物组与污水资源化创新团队科研人员在查看微藻肥料促小麦出苗效果。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谭周亮(左)在向当地一名水产养殖户了解饲料投喂情况(2022年4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3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实验室,合成微生物组与污水资源化创新团队科研人员在做实验。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在成都金堂海天水务有限公司,谭周亮(左)向公司负责人了解其团队自主研发的微生物细胞活性检测设备在污水处理中的使用情况(2022年8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谭周亮在一处水产养殖池塘中提取水样(2022年4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在成都金堂海天水务有限公司,谭周亮(左)在现场指导学生进行实验(2022年8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实验室,合成微生物组与污水资源化创新团队科研人员在商讨实验方案(2021年12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谭周亮(左)在与当地一名水产养殖户交流(2022年4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实验室,谭周亮在检查重离子突变藻株选育结果(2021年12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实验室,谭周亮在查看藻类培养情况(2021年12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污水变资源 微藻“显神通” - 天天要闻

3月18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成微生物组与污水资源化创新团队在实验室内合影。

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来源: 新华网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死亡中诞生爱的秩序:《破·地狱》及其“止血”“催泪”的情感技术 - 天天要闻

死亡中诞生爱的秩序:《破·地狱》及其“止血”“催泪”的情感技术

由陈茂贤执导、上映于2024年末的电影《破·地狱》,凭借对丧葬仪式的传统再现,家庭、性别、生育等时下伦理困境的全景式扫描,以及讲述者自身舒缓稳健的叙事节奏,在香港票房登顶,迅速摘得了“华语电影票房冠军”的惊人成绩。影片中,婚礼策划师道生由于债台高筑,经亲友介绍转业为丧仪经纪人,他不仅与喃呒师傅文哥成为了...
院士专家热议全市科技大会 - 天天要闻

院士专家热议全市科技大会

构建“研转投产强”创新链,贯通全链条发展通道——院士专家热议全市科技大会4月2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晓强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兰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科技强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兰州篇章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会议引发在兰院...
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已找到逃跑的黑熊,并安全转移至园内 - 天天要闻

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已找到逃跑的黑熊,并安全转移至园内

日前,河北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有熊出逃的消息引发关注。微信公众号“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4月3日发布情况通报称,当天傍晚7点多,已经找到了逃跑的小黑熊,并安全转移至该园。 据@九派新闻 和新京报此前报道,4月3日,有网友发帖称,河北邯郸佛山野生动物园有熊出逃。邯郸市永年区永合会镇新安村相关人员表示,熊从佛山野生...
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会在卢旺达开幕 - 天天要闻

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会在卢旺达开幕

当地时间4月3日,为期两天的全球人工智能非洲峰会在卢旺达基加利会议中心开幕。本次峰会以“人工智能与非洲人口红利”为主题,吸引了来自95个国家的1000余名政商学界代表参会,包括多位国家元首、科技企业高管和专家学者,逾百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创下非洲大陆人工智能领域最大规模会议纪录。 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在开...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一个比一个离谱(上) - 天天要闻

自然界的十大演化“怪咖”,一个比一个离谱(上)

在浩瀚的生物进化长河中,有许多生物以其独特而奇异的演化路径,成为了自然界中的佼佼者。这些生物不仅让我们惊叹于生命的多样性,也让我们对进化论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动物进化史上的十大演化怪咖。
在钓鱼自制饵料、窝料时轻麸、麸皮、麦麸的使用方法(Deepseek) - 天天要闻

在钓鱼自制饵料、窝料时轻麸、麸皮、麦麸的使用方法(Deepseek)

在自制钓鱼饵料和窝料时,轻麸、麸皮和麦麸各有独特作用。以下是它们的详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材料特性区分轻麸:经加工的小麦麸皮,质地轻盈细腻,雾化性强,能减轻饵料比重,适合调整状态。麸皮/麦麸:小麦加工副产品,含纤维和粗颗粒,提供散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