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家说可远程关闭中国发电机,卡脖子技术竟被一老太太给打破

2025年03月29日19:42:05 科学 1966

Hi,我是阡陌,爱写书影评、人物、文史故事,欢迎关注

“我们可以随时远程关闭中国发电厂的发电机,他们再也打不开!”美国一位科学家曾这样傲慢地说,却没想到,这项卡脖子技术竟被中国一位老太太给攻克了。

她就是“中国芯片之母”黄令仪

美科学家说可远程关闭中国发电机,卡脖子技术竟被一老太太给打破 - 天天要闻

1936年,黄令仪出生在广西南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名字取自《诗经》中的“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抗战时期,国破山河碎的悲惨景象令年幼的黄令仪震惊。她曾目睹防空洞外,穿碎花衫的小女孩像断线风筝般坠入火海,手里的布娃娃还在燃烧。她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为祖国强大而努力!”

1954年,18岁的黄令仪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华中工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华中科技大学,选择了少有女孩选择的电器及自动化。

毕业后她返校任教,创建半导体专业,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她一边授课,一边带领学生创建实验室。

然而,正在意气风发之时,一盆冷水浇了过来。

正值困难时期的新中国,不得不搁置半导体项目。

1965年,为了突破"两弹一星"工程中的技术瓶颈,计算所二部成立,简称156所。黄令仪临危受命,专攻三极管项目。

在缺乏学习资料和设备材料的情况下,她带领团队从零开始,一点一点攻克难关。团队成员们分三班倒,每天工作长达14小时以上。

美科学家说可远程关闭中国发电机,卡脖子技术竟被一老太太给打破 - 天天要闻

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制造出半导体三极管,并参与了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空间计算机的研制。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当《东方红》的旋律刺破戈壁滩的寂静,黄令仪和同事们热泪盈眶,他们是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幕后功臣之一。

此后,黄令仪在晶体管研发领域不断突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经费紧张,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项目被迫叫停,这让她心痛不已。

然而,更令她痛心的是1989年参加美国国际芯片展览会的经历。

展会上,30多个国家的2200多家公司的芯片琳琅满目,却没有一款是中国制造。她流着泪在日记本上写道:“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 她决心一定要设计出属于中国自己的芯片。

2001年,她终于等到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国科学院发出求贤令,打造中国芯。

美科学家说可远程关闭中国发电机,卡脖子技术竟被一老太太给打破 - 天天要闻

65岁已退休的黄令仪毅然踏上征途,像年轻人一样拼,呕心沥血带领团队奋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国第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CPU——“龙芯一号”终于成功研制,结束了国产计算机没有“中国芯”的历史。

2004年,68岁的她再度退休,可没想到,不久后她又再度出山。

美科学家说可远程关闭中国发电机,卡脖子技术竟被一老太太给打破 - 天天要闻

美国某位科学曾傲慢地说:“随时可以关闭中国发电厂的发电机,他们再也打不开!”

这番话深深刺痛了黄令仪。芯片仍被美国垄断,黄令仪心中不服,决心继续奋斗,并承担起“龙芯二号”的研发工作。她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实验室里,日复一日地投入科研。

美科学家说可远程关闭中国发电机,卡脖子技术竟被一老太太给打破 - 天天要闻

终于,在2005年4月,“龙芯二号”正式发布。

而黄令仪并未停下脚步,又投入到“龙芯三号”的研发中。2010年,面对资金困难,她拿出自己辛苦攒下的11万元不求回报支持。

同事见她每天趴在电脑前测算数据,劝她不用这么辛苦,给年轻人把把关就行了。

黄令仪却脱口而出:“你知道吗?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美科学家说可远程关闭中国发电机,卡脖子技术竟被一老太太给打破 - 天天要闻

在黄令仪团队的不断探索下,2019年,龙芯三号终于研制成功,成为国之重器的心脏。这是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打破了美国对芯片的垄断,让我国在高铁、卫星等领域上广泛应用。

2023年4月20日,86岁的黄令仪在北京走完自己传奇感人的一生。这年9月,她荣获了“最美教师”特别致敬人物的荣誉。

65岁出山、82岁造龙芯3,她为中国半导体事业贡献一生,改写了中国无芯片的历史。她是真正的国之脊梁,她的爱国精神值得每一位中国人缅怀。

翻开《国之脊梁》这本书,感受钱学森、郭永怀赵九章钱三强何泽慧王承书等40多位院士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赤子之心,他们是真正的国之脊梁!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END

幸得文史相依伴,从此阡陌多豁达

愿同频的人,都能在这里相聚,感谢您的阅读

人物故事#黄令仪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雷军发长文讲述小米芯片之路 - 天天要闻

雷军发长文讲述小米芯片之路

5月19日,雷军发文称今年是小米创业15周年。早在11年前,2014年,我们就开始芯片研发之旅。潇湘晨报综合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cspxxcb;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白顶䳭现身蛇岛保护区 这是大连地区首次记录到该种鸟类 - 天天要闻

白顶䳭现身蛇岛保护区 这是大连地区首次记录到该种鸟类

5月15日,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新纪录鸟类-白顶䳭(jí),同时也是大连地区首次记录到该种鸟类。春天是候鸟迁徙和蛇岛蝮活动的高峰期,每年这个时候蛇岛保护区的科研人员都会在蛇岛开展“蛇岛蝮种群生命表研究”工作,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王小平介绍说,5月15日傍晚,忙碌了一天的科...
这位海关女专家手机相册里分门别类存储着9000多张鸟类照片 - 天天要闻

这位海关女专家手机相册里分门别类存储着9000多张鸟类照片

在世界海关组织的讲台上,她是用流利英文向国外海关官员解析中国自贸协定细则的“原产地专家”;在世纪公园的晨曦中,她是鸟友们亲切称呼的“白鹡鸰”。她叫张玉华,是海关总署税管局(上海)的业务骨干,用6年时间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编织出一张独特的生态观
研究称树木在日食期间可以“对话” 科学家:离了大谱 - 天天要闻

研究称树木在日食期间可以“对话” 科学家:离了大谱

【CNMO科技消息】人类一直好奇,树木是否只是自然界中的沉默存在?它们有没有感知?能不能交流?最近一项研究提出一个引人关注的观点:在日食期间,云杉树之间可能发生了某种形式的“对话”,这一说法在科学界引发了争议。 这项研究由一个科研团队在2020年日食期间展开,地点是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区。他们监测了三棵云杉树,...
马关发现野生云南蓝果树 - 天天要闻

马关发现野生云南蓝果树

云南蓝果树。税玉民摄 云南网讯(记者徐申黄鹏通讯员王发勇)去年,马关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税玉民研究团队在保护区内发现了1株蓝果树科植物。近日,经过1年多的....
在上海,机器人正加速“进化” - 天天要闻

在上海,机器人正加速“进化”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正在进行抓握训练。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供图 今年三月,二〇二五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开赛。赛事期间,傅利叶人形机器人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傅利叶供图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在上汽通用汽车完成实景实训。图为开普勒K2“大黄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