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发清 通讯员 李松睿d
在万米高空,她与银鹰共舞37载,从青涩乘务员到主任乘务长,从手动固定餐车的绿皮飞机到洲际航线的宽体客机,她的职业生涯恰是中国民航业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在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让我们走进南方航空主任乘务长李文玲的云端人生,聆听一代民航人用芳华书写的故事。

1989年深冬,哈尔滨太平机场呼啸的寒风中,21岁的李文玲攥紧苏制伊尔-86冰凉的舱门把手,胸前的木棉徽章在晨光中微微发烫。那个需要乘务员手提热水瓶登机的年代,她跟着师傅学会用体温焐热餐盒。
“亲、和、精、细”四字服务真经,是老乘务长在颠簸气流中传给她的衣钵。当波音737取代螺旋桨飞机的轰鸣,当电子显示屏更替手写舱单,她见证着南航从区域航企到SKYTRAX五星航空的蜕变。“每个铆钉的转动都在提醒我们:安全不是口号,是千万次标准动作的累积。”抚摸着珍藏的安-24螺旋桨模型,李文玲的眼中泛起时代的波光。
2022年深圳宝安机场,空客A350的机翼划破夜幕。已成为资深教员的李文玲,正带领团队进行第189次应急演练。37年间,她25次直面空中特情,19次生命救援,从外籍旅客手机冒烟到高空突发心梗,淬炼出教科书般的处置方案,每个急救步骤都标注着批注:“快0.1秒,多一分生机”。
“灭火组30秒到位不是神话,是每月2次实景训练的结果。”她主导修订的《服务手册》,将鞠躬角度精确到45度,梳理72国礼仪禁忌。这种刻入骨髓的专业,让“中国服务”的金字招牌在洲际航线上愈发闪亮。
1997年东京羽田机场,李文玲带领日籍乘务组打造的“樱花服务”惊艳亮相。和服纹样与青花瓷在客舱交相辉映,茶道表演伴着《茉莉花》的旋律——这开创性的文化融合,成为中日航线服务标杆。
“带徒弟就像种木棉,要向下扎根,向上开花。”她推行的“三带”育人法,让127名弟子成长为业务骨干。如今已是培训中心教员的大徒弟记得,师傅总在模拟舱熄灯后,打着手电带他们复盘每个服务细节。这种近乎执拗的较真,让“工匠精神”在新生代乘务员手中薪火相传。
37年,6130次起降,30650飞行小时,这位蓝天工匠用青春丈量云海,以匠心雕琢时代。当木棉花年复一年绽放在晴空,李文玲的故事早已融入中国民航的壮阔航迹。那些融入血脉的责任担当,终将化作托举银鹰的浩荡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