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杠!科学分析,北方人真的不如南方人抗冻

2025年02月10日15:43:19 科学 1448

在大家的印象里,北方冰天雪地,北方人似乎天生就该更耐寒。可今天咱要说的,绝对能颠覆你的认知——科学分析表明,北方人真的不如南方人抗冻!

这就像听到北极熊居然怕冷一样让人惊讶,很多北方常年身处冬天-20°C气温下的北方大老爷们肯定不服。觉得南方人那单薄的小体格子怎么可能比北方人更抗冻?其实还真的不一定。

先别杠!科学分析,北方人真的不如南方人抗冻 - 天天要闻


生理指标与环境适应研究

有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的人群,基础代谢率会有所不同。南方地区冬季相对湿冷,一些针对南方人群的代谢研究发现,他们在冬季的基础代谢率相对较高,身体能够更积极地通过代谢产热来维持体温。

这可能是因为长期处于相对低温且无暖气的环境中,身体逐渐适应并提高了代谢水平以应对寒冷,相比之下,北方人由于有暖气等取暖设备,在冬季基础代谢率的提升不那么明显。

有研究对生活在广州和哈尔滨的人群进行基础代谢率测试,在冬季时,广州人群基础代谢率平均比哈尔滨人群高出约 5% - 10%。这意味着南方人在冬季身体自身产热维持体温的能力相对较强,可能更有助于抵御寒冷。

血管反应性研究也对南方人更抗冻提供了论据支持,相关医学实验显示,南方人在面对温度变化时,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反应更为灵活。在低温刺激下,南方人的血管能够更迅速地收缩,减少体表血液流量,降低热量散失;而在温度回升时,又能较快地舒张,恢复正常血液循环。这体现了南方人血管系统对寒冷环境的良好适应性,有助于在寒冷环境中保持身体核心温度的稳定,增强了抗冻能力。

先别杠!科学分析,北方人真的不如南方人抗冻 - 天天要闻

一项针对南方和北方人群在低温刺激下血管反应的实验显示,将受试者置于 10℃环境中 15 分钟后,南方人群手指皮肤血管的收缩幅度比北方人群平均高出 15% - 20%。这表明南方人血管在低温下的收缩能力更强,能更有效地减少体表热量散失。

同时,湿度适应性也对御寒抗寒能力有影响。南方冬季湿度普遍较高,通常在 60% 以上。有环境生理学研究指出,在高湿度环境下,人体热量散失的速度比在干燥环境中更快,因为水分的导热性比空气好。南方人长期生活在这种湿冷环境中,身体逐渐适应了在高湿度下的热量调节,能够更好地应对因湿度导致的寒冷感,维持体温稳定。而北方冬季空气干燥,湿度一般在 30% 以下,北方人对干燥寒冷的适应方式与南方人不同,在应对湿冷环境时可能相对不那么适应。

虽然南方冬季气温相对北方较高,但昼夜温差和季节内温度波动较大。气候学和人体适应性研究发现,南方人长期经历这种温度的快速变化,身体的温度调节系统更加灵活和敏感,能够更有效地应对不同程度的寒冷刺激。相比之下,北方冬季气温虽然更低,但相对稳定,北方人的身体在应对温度剧烈变化方面的锻炼相对较少。

先别杠!科学分析,北方人真的不如南方人抗冻 - 天天要闻

生活习惯与健康大数据

从饮食角度来看,南方饮食相对清淡,以蔬菜、水果、鱼类等为主,富含维生素 C、D 和 ω-3 脂肪酸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和免疫力有一定帮助。从健康调查数据来看,南方人群在冬季因寒冷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与北方人群有所不同,南方人在湿冷环境下,感冒、冻伤等疾病的发生率并非高于北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寒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根据气象部门和医学机构联合研究,当南方气温在 5℃左右,湿度达到 80% 时,体感温度可能接近 0℃甚至更低。在这种环境下,南方地区冬季感冒、呼吸道疾病等发病率与北方冬季供暖期间因室内外温差大导致的同类疾病发病率相近,说明南方人在湿冷环境下身体对寒冷的适应和抵御能力并不弱于北方人在干冷且温差大环境下的表现。

有研究对西伯利亚土著以及其他地区人群进行基因分析,发现与耐寒相关的 UCP1、ENPP7 与 PRKG1 基因4。虽然不能直接对比南北方人,但从侧面说明基因与耐寒性有关,南方人在长期湿冷环境下,可能也存在基因层面的适应性变化,只是相关针对性研究数据还较少。

同时由于南方冬季相对温和,人们户外活动相对较多。运动医学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和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在寒冷环境中能够更好地产生和保持热量。一些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南方人在冬季的身体活动水平总体上高于北方人,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抗冻能力。

南北方的冷法,区别很大

有说法认为“南方冷是魔法攻击,北方冷是物理攻击”。北方的寒冷主要体现为气温低,在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常常能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极端情况下能达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这种低温就像 “物理攻击” 一样,直观而强烈,是一种干冷的状态,空气湿度通常较低,一般在 30% 以下。

先别杠!科学分析,北方人真的不如南方人抗冻 - 天天要闻

干燥的空气使得热量更容易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从人体散发出去,让人感觉皮肤表面很冷,但衣物等保暖层一旦阻挡了冷空气与皮肤的直接接触,保暖效果会比较明显。

南方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一般很少会低于零下 10 摄氏度,但湿度较大,通常能达到 60% 以上,有时甚至能达到 80%。高湿度使得空气的导热能力增强,身体散发的热量会更快地被潮湿的空气带走,而且湿气会渗入衣物等保暖层,降低保暖效果,让人感觉寒冷是从身体内部散发出来的,仿佛能穿透衣物和皮肤,直达骨髓,就像 “魔法攻击” 一样,无孔不入。

北方冬季多刮西北风,风势较大且较为干燥。凛冽的寒风会加速人体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热量散失,让人感觉寒冷刺骨。不过,由于空气干燥,风虽然大,但不会像在南方那样带着湿气往身体里钻,主要是通过加快热量传导和对流来让人感觉冷,属于比较直接的物理作用。

南方的风虽然相对北方来说较小,但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即使是微风也会让人感觉寒意更重。因为潮湿的风会将更多的冷湿气传递到人体表面,增强了寒冷的渗透感,这种冷加上湿气的作用,会让人觉得比实际温度更冷,给人一种 “魔法攻击” 的感觉。

当然,南方人更抗冻只是基于数据分析的一种普遍的说法,不能一概而论,个体的抗冻能力还受到遗传、健康状况、运动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无论北方人还是南方人,都有抗冻能力强和弱的个体。

此外,北方的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们在室内穿着轻薄的衣物,外出时则需要穿上厚重的棉衣、羽绒服等。这种频繁的换装和巨大的温差变化,可能会让身体的调节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变得相对迟钝。相比之下,南方的室内外温差较小,人们在穿着上的调整相对较小,身体的温度调节系统始终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能够更好地应对外界温度的变化。

先别杠!科学分析,北方人真的不如南方人抗冻 - 天天要闻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是着装习惯。北方人由于冬季寒冷,往往会选择厚重、保暖性能好的衣物,对轻便、保暖又透气的衣物需求相对较低。而南方人在选择衣物时,更注重轻薄、保暖且透气的材质,以应对湿冷的气候。这种着装习惯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北方人在寒冷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南北方人抗冻能力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气候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无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地采取保暖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增强对寒冷的抵抗能力。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锂电池隔膜薄型化对涂布技术的挑战 - 天天要闻

锂电池隔膜薄型化对涂布技术的挑战

当前,锂电隔膜行业正面临着技术同质化加剧、产能结构性过剩、价格恶性竞争及产业颠覆性变革的严峻复杂形势。涂覆材料的多元化和涂布工艺的优化创新正在加速推进隔膜产品的迭代升级。为满足更多应用场景和高能量密度要求的需要,隔膜薄型化渐成趋势。
“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启航!” - 天天要闻

“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启航!”

作者 | 傅金泉、常永健、傅琳、罗陈建 等近日,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开展高强度、跨昼夜实战化训练,锤炼部队全时域作战能力。晨光熹微,停机坪上一架架战机整齐列阵、蓄势待发。“准备完毕,请示起飞!”随着塔台指挥员发出指令,数架战机接续起飞,奔赴目标空域。桨叶飞旋,战机轰鸣,道道航迹划破天幕。任务舱内,战勤...
全国仅剩1只!悬赏10万寻找 - 天天要闻

全国仅剩1只!悬赏10万寻找

近日“比大熊猫更濒危的动物全国仅剩1只”话题在微博上引发广泛关注斑鳖这一物种进入大家的视野有网友戏称其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此后网络上一则“寻找最后的斑鳖,发现活体奖励10万元”帖子出现在多个社交平台并引发关注⬇️ ⬇️ ⬇️帖子中提到,
AbMole解读Olaparib:靶向DNA修复机制,开启肿瘤研究新纪元 - 天天要闻

AbMole解读Olaparib:靶向DNA修复机制,开启肿瘤研究新纪元

在当今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Olaparib(AZD2281,AbMole,M1664)作为一种重要的PARP(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受到了广泛关注。Olaparib可干扰 DNA 单链断裂的修复,从而在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的细胞中诱导合成致死效应,这种独特的机制使其在多种肿瘤的研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AbMole为全球科研客户提供高纯度...
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再“+1” - 天天要闻

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再“+1”

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研究院近日成立。该研究院是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将联合相关创新主体,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安全研究与治理实践,积极构筑全球化交流平台,建立健全覆盖技术研发、风险评估、伦理审查、应急处置的全链条安全治理体系。“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全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我们在经历、体验与感受的同时...
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迎新进展!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发布 - 天天要闻

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迎新进展!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发布

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迎来新进展。近日,中国科研团队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源天机”研制团队负责人孔伟成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系统可以有效缩短百比特规模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时间和...
四川大学马朗、程冲、罗红团队《AFM》可注射刺状人工过氧化物酶复合水凝胶,用于生物适应性和协同对抗子宫内膜感染 - 天天要闻

四川大学马朗、程冲、罗红团队《AFM》可注射刺状人工过氧化物酶复合水凝胶,用于生物适应性和协同对抗子宫内膜感染

子宫内膜感染可导致急性子宫内膜炎和子宫持续炎症,严重时会导致不孕。子宫内膜感染的临床管理主要依赖于及时的抗生素应用。然而,抗生素的过度和不恰当使用已经引发了耐药菌的大量增殖,加剧了药物耐药性的危机。急需开发一种利用感染微环境有效对抗子宫内膜感染和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局部抗菌治疗策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粉色预警!余杭全面清理,看到立即上报! - 天天要闻

粉色预警!余杭全面清理,看到立即上报!

最近,在河道边散步时,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串串粉红色的“葡萄”?这些可不是新奇植物,而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卵块!小余儿提醒:发现粉红色卵块请立即上报!随着近期气温攀升福寿螺即将进入全年最疯狂的繁殖期如果您遇到上面这些“粉色葡萄串”千万要注意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虫子08:蜜蜂 - 天天要闻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虫子08:蜜蜂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当中我曾经提到过,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经常见到的虫子基本上都会成为我们的“玩具”,而蜜蜂,则是当时小男孩证明自己“勇敢”的虫子之一。我小时候是长在市区的,很难接触到蝎子、蜈蚣这种真正“凶猛”的虫子,蜜蜂,已经算是顶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