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会毁灭?流浪地球不可行?地质学告诉你答案!

2025年02月09日19:33:21 科学 1526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其内部结构与运行机制蕴含着无尽的奥秘。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对地球的认知不断深化,而科幻作品则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地球在极端状况下的可能情景

地壳会毁灭?流浪地球不可行?地质学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从宏观角度看,地球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其结构复杂,物质分布不均地质学家借助多种科学方法,如钻探、震波探测、深部样本分析和实验室模拟等,依据不同深度物质的物理特性,将地球划分为不同圈层

其中,广为人知的是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但若深入探究地球的物态,会发现其圈层结构远比我们所熟知的更为丰富。

地壳会毁灭?流浪地球不可行?地质学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地壳与地幔顶部共同构成了约 100 千米厚的固态岩石圈。在这一岩石圈中,存在着康拉德界面和莫霍洛维奇面,它们标志着地震波速和地壳密度的突变。

岩石圈主要由镁铁质岩石、长英质岩石和地幔橄榄岩组成,平均密度在 2.7 至 3.9 克每立方厘米之间,底部温度可达 1100℃,承受的压力为 1 吉帕岩石圈具有较大的切变模量和较小的体变模量

地壳会毁灭?流浪地球不可行?地质学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而在岩石圈下方,是处于部分熔融状态的软流圈,其温度在 700 至 1300℃之间,主要由高粘度的“软物质”构成,状态介于流体与固体之间,且物质处于活跃的运动状态,与上下圈层保持着动态平衡。除去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圈,上下地幔则是切变模量和体变模量都很高的固态层,温度在 1300 至 3700℃之间,压力在 7 至 135 吉帕之间。在探讨地球的各种可能性时,一些假设情况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例如,假设地球停止自转,这将引发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在科幻作品《流浪地球》中,设定经过 42 年实现地球停止自转。尽管在漫长的地质时间中,42 年只是短暂一瞬,但对固体地球的影响却极为显著

地壳会毁灭?流浪地球不可行?地质学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地球内部存在着几股强大的高温物质流动,从地核 - 地幔边界向上涌至岩石圈,这被称为地幔热柱。地幔热柱将地核和地幔中的物质与能量输送至岩石圈附近,对板块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有学者认为,地球上海洋与陆地、高山与裂谷的形成与消亡,可能与地幔热柱的活动紧密相关。在板块的形成、发展与消亡过程中,伴随着无数次地震、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其中某些地质事件的强度可能远超人类记录,对人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地壳会毁灭?流浪地球不可行?地质学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当我们进一步探讨加速地球并将其推出太阳系的假设时,情况变得更为复杂。此时,地球内部的压力平衡状态至关重要。

地球的铁合金核心在极高压力下被均匀压缩,密度可达 12 克每立方厘米,体积仅为常压下铁合金的 60%。当启动行星发动机时,若岩石圈保持完整,发动机产生的剪切力会影响整个岩石圈,使其开始加速运动。

地壳会毁灭?流浪地球不可行?地质学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然而,由于地球内部存在两个液态圈层,行星发动机的剪切力无法有效传递给这些液态物质,导致地幔和内核不会随之加速。
此时,地核与地幔的相互作用会使它们向岩石圈加速的反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在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内,地幔有可能突破软流圈和岩石圈的限制

即使我们侥幸将推力通过软流圈传递到地幔中部,液态外核的问题依然难以解决此时,由于地核向加速的反方向运动,靠近发动机一侧的地核压力会骤然降低,体积增大,而另一侧的地核体积则会减小,这将引发部分下地幔的压缩坍塌

地壳会毁灭?流浪地球不可行?地质学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最终,地核可能泄漏到发动机一侧的地壳,而南半球的地壳可能被卷入地幔,以弥补下地幔的压缩损失。这样的结果可能使地球回到太阳系形成初期的火球状态。倘若我们设想将地球的两个液态圈层冷却至固态,这无疑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凭借地表 61 毫瓦每米的热导率,若采用自然冷却方式,冷却过程需要数十亿年。

即使采用某种手段间接加速地核和地幔的冷却,所需释放的热量也极为庞大。此外,即使地球内部成功冷却,由于从地表到地核的压力梯度高达 360 千兆帕,某些物质在常温高压下仍可能呈现液态或“软流”特征。

地壳会毁灭?流浪地球不可行?地质学告诉你答案! - 天天要闻


因此,要实现地球的冷却固化,并确保在加速过程中的安全,极具挑战性。

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各种假设情况的探讨,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地球的复杂性和脆弱性。这也警示我们,在面对地球的未来时,我们必须更加审慎地思考和行动,充分考量人类在其中的角色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 天天要闻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五一劳动节,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总是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对于我而言,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脑力的拼搏,是在科研领域中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过程。回顾我的科研生涯,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汗水与收获的旅程。1985 年,我全身心投入到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 天天要闻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想必这个“五一”假期不少人会选择去海边游玩如果在海边看到这样的“塑料袋”漂浮在海水里的这种——看起来特别像“塑料袋”的水母!千万别碰!近期,就有游客在广东深圳大梅沙海域发现了一大群不速之客提醒:不要去触碰!
针对网传简历,科学家颜宁发文回应:缺乏常识! - 天天要闻

针对网传简历,科学家颜宁发文回应:缺乏常识!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通过其微博账号@nyouyou发布声明,打假网传简历。她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请微博辟谣尽快清理相关信息。据了解,此类虚假简历最早于2023年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内容涉及对...
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太空生活传言大揭秘 - 天天要闻

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太空生活传言大揭秘

新华社记者 连振 李鑫 摄2025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当天,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距地面400km 高度的中国空间站上,航天员们的日常生活跟地球上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大众对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总是充满好奇,比如,太空会让航天员基因突变?不穿航天服进入...
五四青年节 | 从“拆家顽童”到“机器人工程师”,“05”后大学生带“小巨人”跑上马拉松 - 天天要闻

五四青年节 | 从“拆家顽童”到“机器人工程师”,“05”后大学生带“小巨人”跑上马拉松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个头虽小却气势满满,身着酷炫银蓝拼色套装,“E人”属性拉满频频转头挥手……最近,一场人类和人形机器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鸣枪起跑。在一群形态画风各异的“钢铁选手”中,0.75米的“0306小巨人”吸引了不少现场观众拍照打卡,直播平台上也涌现着“萌萌哒”“太可爱了”的评价。...
立即远离!外出遇到这种“塑料袋”别碰,有毒! - 天天要闻

立即远离!外出遇到这种“塑料袋”别碰,有毒!

想必这个五一假期不少人会选择去海边游玩近期各地进入升温通道如果在海边看到这样的千万别捡!当地时间2024年3月2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半月湾,沙丘海滩上的蓝色水母。数百万奇异的蓝色水母被冲上太平洋海岸的海滩↑近期,就有游客在广东深圳大梅沙海
气象部门回应西安雷雨夜不明飞行物 - 天天要闻

气象部门回应西安雷雨夜不明飞行物

5月4日,“西安现不明飞行物”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热榜:称5月2日西安雷雨夜空现条状不明物,多名网友拍到黑影疾速掠过夜空,有目击者称像龙一样盘旋,至少有“三条”。
西安现龙状不明飞行物?气象部门回应 - 天天要闻

西安现龙状不明飞行物?气象部门回应

极目新闻记者 张皓5月4日,“西安现不明飞行物”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热榜:称5月2日西安雷雨夜空现条状不明物,多名网友拍到黑影疾速掠过夜空,有目击者称不像是风筝和鸟类,“像龙一样围着盘旋,至少有三条。
刚刚,歌手周深紧急发声! - 天天要闻

刚刚,歌手周深紧急发声!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中央气象台18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5月3日20时至4日20时,新疆南部和东部、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新疆南部、内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