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俗称“造粪机器”,一次能排2吨粪,造成50米“污染区”!

2024年12月09日15:13:07 科学 1347

前言

当一头鲸鱼的生命走到尽头,它庞大的身躯缓缓沉入海底,并非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鲸落”,这并不是简单的死亡,而是一场盛大的生命馈赠,一场持续百年的生态循环的序幕。

蓝鲸:俗称“造粪机器”,一次能排2吨粪,造成50米“污染区”! - 天天要闻

如果说鲸落是鲸鱼死后对海洋的馈赠,那么蓝鲸的粪便,就是它们生前,对海洋持续不断的滋养。

蓝鲸:俗称“造粪机器”,一次能排2吨粪,造成50米“污染区”! - 天天要闻

这些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也是名副其实的“造粪机器”,它们的排泄物不仅数量惊人,更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蓝鲸:俗称“造粪机器”,一次能排2吨粪,造成50米“污染区”! - 天天要闻

蓝鲸与海洋的营养循环

一头成年蓝鲸一次可以排出近两吨的粪便,这些粪便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污秽,反而更像是漂浮在海面上的金矿

蓝鲸:俗称“造粪机器”,一次能排2吨粪,造成50米“污染区”! - 天天要闻

蓝鲸主要以磷虾为食,它们的粪便富含磷、铁以及其他各种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深海中非常稀缺,成为了海洋生物的宝贵资源。

蓝鲸的粪便通常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颜色,铁锈红或者棕黄色,这是因为粪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磷虾残渣,以及丰富的铁元素。

蓝鲸:俗称“造粪机器”,一次能排2吨粪,造成50米“污染区”! - 天天要闻

这些铁元素在和海水接触后,发生氧化反应,形成了独特的颜色,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粪便,却对海洋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蓝鲸排泄时,大量的粪便就像火山喷发般,从它们的肛门喷涌而出,形成一片巨大的羽状物,在海水中迅速扩散。

蓝鲸:俗称“造粪机器”,一次能排2吨粪,造成50米“污染区”! - 天天要闻

这壮观的景象吸引了无数海洋生物的注意,它们纷纷涌向这片富饶的“绿洲”,尽情享用这来自蓝鲸的馈赠。

首先受益的是各种小型鱼类、甲壳类动物和浮游生物,它们吸收着粪便中的营养物质,快速生长繁殖。

蓝鲸:俗称“造粪机器”,一次能排2吨粪,造成50米“污染区”! - 天天要闻

而这些浮游生物,正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它们的数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特别是磷虾,这种蓝鲸最爱的食物,也对蓝鲸的粪便情有独钟。

粪便中的营养物质促进了磷虾的生长繁殖,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蓝鲸以磷虾为食,磷虾又依赖蓝鲸的粪便茁壮成长。

蓝鲸:俗称“造粪机器”,一次能排2吨粪,造成50米“污染区”! - 天天要闻

不仅如此,蓝鲸的粪便还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积极的影响,粪便中的铁元素能够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而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进程。

据研究表明,鲸鱼粪便对浮游植物的促进作用,甚至比亚马逊雨林的碳吸收能力还要高出四倍,那么如此巨量的粪便是否会对海洋造成污染呢?

蓝鲸:俗称“造粪机器”,一次能排2吨粪,造成50米“污染区”! - 天天要闻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和人类产生的粪便不同,蓝鲸的粪便是大自然循环的一部分,海洋拥有强大的自我调节机制,能够有效地分解和吸收这些粪便,使其成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污染源。

蓝鲸的数量和生态平衡密切相关,目前,蓝鲸的数量仍然很少,它们的粪便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

蓝鲸:俗称“造粪机器”,一次能排2吨粪,造成50米“污染区”! - 天天要闻

和人类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处理污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蓝鲸的粪便无需任何人工干预,便能被自然界完美地循环利用,这正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保护蓝鲸

蓝鲸,这些海洋中的温柔巨人,曾经在地球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它们的歌声响彻深海,然而,人类的贪婪和肆意捕杀,几乎把它推向了灭绝的边缘。

蓝鲸:俗称“造粪机器”,一次能排2吨粪,造成50米“污染区”! - 天天要闻

从18世纪开始,捕鲸业的兴起给鲸鱼种群带来了灭顶之灾,蓝鲸由于体型庞大,富含鲸油和鲸须,成为了捕鲸者的主要目标。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数以万计的蓝鲸被无情地猎杀,它们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尤其是在20世纪,随着捕鲸技术的进步,蓝鲸的生存处境更加岌岌可危。

蓝鲸:俗称“造粪机器”,一次能排2吨粪,造成50米“污染区”! - 天天要闻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国际社会对鲸鱼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捕鲸禁令的实施,蓝鲸的种群数量开始缓慢回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蓝鲸的繁殖速度缓慢,种群恢复需要漫长的时间。

总结

从鲸落到粪便,从捕食到迁徙,蓝鲸的每一个行为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它们的生存与海洋的健康息息相关,保护蓝鲸,就是保护海洋,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蓝鲸:俗称“造粪机器”,一次能排2吨粪,造成50米“污染区”!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