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位中国天才为何要“出尔反尔”?
“绿卡又怎么样,我是一个中国人,学成后我想回到我的国家!”
这是当初95后曹原亲口说出的话。
然而,这才仅仅过去没多久,居然又有消息传来。
他已经入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助教教授。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什么让一位满怀报国之志的青年科学家做出这样的选择?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信息来源,请知悉。
拒收绿卡的中国天才男孩
2018年,全球知名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两篇有关石墨烯的论文。
文章公开了关于石墨烯的重大发现:
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度的微妙角度时,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
石墨烯是什么东西?
要知道,石墨烯是由一层碳原子组成六边形结构的二维原子晶体。
这种晶体具有非常特殊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都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
很多人也认定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
然而遗憾的是,有关“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都没有突破过了。
许多科研人员“绞尽脑汁”也没能取得一些实质性进展。
2018年那则论文的现世无异于为那些学者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时间,学术界也掀起了轩然大波。
尤其是当人们了解到,发布那篇有着独特意义的论文作者,竟是一位年仅22岁的中国男孩时,这种讨论声更是热烈了许多。
曹原就此被誉为“石墨烯的驾驭者”,官媒将其称作“中国潜在的最年轻的诺贝尔获得者”。
更甚于他还在2018年登上了自然杂志年度人物榜,成为了自然杂志创刊百年以来最年轻的中国学者。
毫无疑问,当时22岁的青年人曹原“火了”!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以上还只是小意思。
此后几年间,曹原继续在自然期刊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有关石墨烯的论文。
曹原8月21日发布的论文
2019年,当时还在麻省理工学习的他,甚至入选为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时代100强新星。”
事实上,在去往麻省理工学院之前,曹原便已经是别人眼中的“天才少年”。
看到他的经历,不得不感叹,果然天才的种子很早就埋下了!
95后曹原,自小便显示出超常的天赋,2007年,曹原又进入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读书。
之后,开始跳级人生,仅花费3年时间便读完了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课程。
在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读书的曹原
后凭借600多分考进了中科大少年班,而那年他才14岁,上学期间,他便发布了两篇论文,获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
2012年,曹原又作为交流生被派往密西根大学,不到一年,他被牛津大学邀请去做了两个月科研实验。
一直到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曹原这才在导师的推荐下,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近些年,年轻有为的曹原毋庸置疑成为了全球科学界备受瞩目的人物。
许多世界顶尖高校,研究所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甚至就连美国那边也开出了各种优厚待遇,绿卡、高薪等等,他几乎想什么,就给他什么,只为留住他这位人才。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面对这么多诱惑,曹原却是斩钉截铁的表示:
“美国绿卡又如何?我是一名中国人,我想回到自己的国家!”
曹原拒绝美国绿卡的事情传回国内,不可避免引发网友热议。
很多人直呼:好样的!曹原,不少人为其加油。
可谁又能想到,这件事才过去没多长时间,居然又有官媒披露,曹原目前已经担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为此,网友评论区炸开了锅,开始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他们都说了什么?
一些网友觉得这种事情没什么,毕竟科学无国界,曹原的成就也是中国科学人才的一个代表。
有些网友也反思,为什么我国留不住人才?
我的想法
其实,对于这点,我们可以换句话问:为什么我国高精尖人才学成之后,选择留在国外?
有人或许会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话是这样说没错,但要想真正成为让人才向往的“高处”,很显然不仅仅是待遇高就行了。
物质上只是一方面,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得满足那些人才。
如果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尊重高精尖人才,并让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
那么,再高的薪资待遇也不能成为人之向往的“高处”,顶尖人才的流失根源可能就在这儿。
当然,曹原事情和“我国留不住人才”这样的观点也牵扯不到一起。
毕竟曹原只是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任职,并没有加入外籍,也没有做出对国家有影响的事情。
目前留在美国,也是他的选择,我们需要尊重他。
再者说,曹原也没有明确表现出不回国的意愿,咱们应该理智看待这件事。
此前又不是没有曾在他国学习,最终回到祖国报效国家的例子?
典型如我国著名航天科学家钱学森。
1934年,钱学森参加了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考试,最终他凭借着航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之后钱学森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仅仅一年,他便获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随后,他在美国长期进行研究,并得到不少成就,年纪轻轻便成为了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同时还在航空技术工程理论界获得了很高声誉。
最终虽然过程有些曲折,遭到老美阻拦,但钱老这位天才还是回到了祖国,将自己的才华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还有我们的“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他也是曾经赴美深造,只不过,邓稼先有别于以上两位的是,毕业之后,他便直接归国了。
最后,我也想说,期望像曹原这样的人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为其创建更好的科研环境,为高精尖人才的生活服务提供保障。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各抒己见。
北京晚报,2023年11月27日发布
本文内信源来自:
1.《95后曹原入职美国名校,为什么我们留不住人才?|大象夜读》大象新闻,2024年8月26日发布;
2.《天才少年曹原发表第九篇Nature,被称为“石墨烯驾驭者”》澎湃新闻,2024年8月24日发布;
3.《他是美国留不住的天才!14岁以669分考进中科大,22岁突破世界百年物理学难题,拒绝美国绿卡选择回国效力,直言:我是中国人!》中国国情(中国网国情频道官方账号),2024年7月30日发布;
4.《爱国科学家的典范——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同志诞辰100周年》光明日报,2024年6月20日发布;
5.《95后天才少年曹原将赴伯克利任教“石墨烯驾驭者”》北京日报,2023年11月27日发布;
6.《22岁中国小伙入选《自然》年度人物,世界多所大学竞相邀请》红星新闻,2018年12月19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