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2024年08月10日12:02:07 科学 1476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国3大超自然研究机构,一个比一个神秘,其中一个还是钱学森亲自领导建立的,专门用来研究人体特异功能。

传言在这些机构里工作的人,基本都身怀特异功能,透视意念力、隔空取物等等,到了1986年,有专家要求解散这些机构,钱学森却出面极力反对。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钱学森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为何会带人去研究这些通灵现象?我国3大超自然研究机构分别是什么?

点个关注,一起揭秘3大机构的真面目。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一 749局

和我国相比,国外研究超自然现象似乎更早,在建国初期,国外就涌现了许多专门研究超自然现象的机构,同一时间,我国还奉行着一句话:

建国后不许成精。

当时的我国还在兢兢业业搞重工业建设,直到近年来,3个超自然研究所才渐渐浮出水面。

有人说在北京西三环附近,曾经就有一个保密单位,这个单位建国后不久便出现在了这里,至于单位里主要研究什么,有什么人加入,这就不得而知。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这所谓的保密单位,就是3大超自然研究机构之一,它就是749局。

749局是怎么来的呢?

近几年有一部热门电影播出,名叫《九层妖塔》,里面提到我国有一个专门研究灵异现象的机构,名字就叫做749局。

有人会说,一个电影里的机构,大概率是虚构的,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当电影导演接受采访时,他曾表示:

749局是真实存在过的,且从建国后就组建起来,直到70年代才被撤编,由于保密性强,这件事似乎从未被公开。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也有人疑惑,既然749保密性这么高,那么电影导演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导演自己的说法是,他从军校毕业时,曾经刚好被分配到749局工作,他在那里待了两年时间,749局对外就是一个气象研究所,实际上研究的却是一些通灵事件。

导演的说法是真是假?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这位导演的履历,1971年,这位名叫陆川的导演出生在新疆建设兵团,5岁来到北京,并在北京长大成人,1993年,陆川从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毕业,随后在军队服务了2年时间,1995年,陆川离开岗位,开始进军电影行业。

从资料上来看,这名导演的确是毕业于军校,也的确在部队服务了2年时间,这2年,刚好和他的说词相吻合。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从这里就能看出,749局还真是我国一大超自然研究机构,并且他还不是一般的民间机构,749局直属于国防部,由国防部工委直接领导。

资料上显示的749局成立于70年代,实际上749局早在建国就已经存在,一开始,749局研究的都是一些超自然现象,后期则主要研究航天情报,再后来749局突然被撤编,自此在民间销声匿迹,留下的都是一些坊间传闻。

除了749局之外,我国还有两大超自然研究机构,其中一个十分有名,叫做507所,它是在钱学森的直接领导下建立的。

钱学森在我国科研界的地位可想而知,他是个忠诚的唯物主义者,然而,钱学森回国后不久,便将研究中心转移到了超自然现象上来,也就是说,从最初的唯物主义,转到了灵异现象研究上来。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一个世界闻名的科学家,为何突然转变研究方向?749局、507所到底在研究些什么?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二 507所


这所研究机构的名字就是507所,507所从诞生之初开始,便伴随着一些怪异的说法,有人说,507所专门研究灵异现象,也有人说,507所研究的是人体科学

507所到底在研究些什么?

在749局工作过的人员曾透露:

旁边兄弟单位的一个所,专门研究一些人体科学。

所谓的兄弟单位,说的就是507所。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钱学森为什么要建立507所呢?

事情还要从1964年说起,这一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随后全世界都为之一震,与此同时,钱学森再一次意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极大地鼓舞了钱学森,在这之后,他便向上级表示,要组建一个专门研究航天科技的单位,这就是507所的雏形。

1968年,507所成功在北京建立,它的任务是专注航天研究,同时为国家培养选拔航天员。

507所成立时,还闹得轰轰烈烈,但在这之后507就好像在北京销声匿迹一般,研究成果是什么?这些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人们再次得到507所的消息,已经是1986年,这一年我国正在研究载人飞船,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项目,开支巨大,没过多久,我国便负担不起载人飞船的开销。

无奈之下,我国只能节衣缩食,选择撤销一些不必要的机构,以此来节约经费,在撤销名单中,507所赫然在列。

这是国防部的直接命令,一般来说,507所被撤销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但钱学森却站了出来,并极力反对撤销507所,在钱学森的阻止下,507所还真就被保留了下来。

那个时候,人们对507所最后的态度只有一句话:

不批评、不争论、不公开报道。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从这个时候开始,507所的味道似乎就变了一般,研究人员被裁减了一大半,研究内容也更加保密,没人知道507所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人们只知道,钱学森说什么也要保下507所。

和507所同样神秘的是749局,该单位从建国初期就已经存在,明面是研究航天气象,但749局处理的第一个难题,竟然是一个灵异现象。

建国初期,有不少人声称在北京街道上看到了轿子,有轿夫抬着轿子招摇过市,这些轿夫大多穿着清朝的衣服,一般都在晚上出现,只有极少数时候会出现在白天。

随着目击这一现象的人增多,北京流言四起,许多人都说这是一种另一现象,这一度引起北京市民的恐慌。

为了缓和恐慌,也为了解开谜题,749局参与了调查研究,而这早已不是749局研究的第一个难题。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上海老太摄魂事件、神秘人背着婴儿事件、以及科学家彭佳木离奇失踪事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彪在开会途中消失案件等等,这些都是749局的调查中心。

有关这些事件的资料,一般都被保存在北京三环的一个神秘库房里,资料里到底有什么,研究结果是什么,却从来没有公开过。

有人说,资料里的内容太过惊世骇俗,一旦公开,势必会引起更大范围的恐慌,为此,749局才选择了保密。

然而,越是保密,越让人好奇,到了后期749局却像突然消失一般,直接从我国历史上被抹去,剩下的只有一些街头传言。

唯一可以被研究的只剩下507所,507所和749局的情况差不多,甚至可以说,507所比749局还要专业,他得到了钱学森的支持,一些国家干部到了晚年,也对507所深信不疑。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有人说,在507所工作的人,大多都有特异功能,他们的存在十分特殊,一旦公开会引人注意,因此507所才被层层保密下来。

和749局不一样的是,507所在钱学森的保护下,从来没被正式撤销过,如今的507所,已经变成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海淀区,这是有名的航天工程研究机构。

从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507所是一个正常的机构,但早期对于507所的研究却表示,它似乎在研究一些超自然现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507所到底在研究些什么?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三 3大研究机构


到了80年代,许多专家开始怀疑507所的真假,由于507所的研究内容过于怪异,这遭到了许多人的抵制,一些专家表示:

这是荒诞的伪科学。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但钱学森却不管不顾,说什么也要保住507所,专家们的抵制、以及钱学森的劝阻,种种行为都为507所增加了一分神秘色彩。

507所究竟在秘密研究些什么?

说起507所的成员,最出名的就是张宝胜。

按照坊间的说法,张宝胜身怀绝技,在成年之前,许多人将他称之为“怪胎”,为什么说张宝胜怪呢?

1976年,张宝胜前往南京寻找亲生父母,在途中他做出过一个预言:

唐山将有一场大变故。

当时没人在意张宝胜的说辞,直到唐山大地震的到来,人们才意识到张宝胜的可怕之处。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后来在春节晚会上,张宝胜连续八年都参与其中,每一次他都坐在第一排,有人说:

如果不让张宝胜去看春节晚会,他就会用意念力破坏舞台的灯光。

这种说法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证明,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1982年,张宝胜收到了辽宁中医学院的通知,他将进入北京接受“特异”功能测试,通过之后便能进入507所。

1983年,张宝胜果然进入了507所,并配合起专家们的研究,在此期间,他还被颁发了国防科工委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在这之后,张宝胜在507所里研究了什么,这就不得而知了。

在507所中,除了张宝胜之外,还有一个有名的人,她叫做孙储琳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1979年,孙储琳还在武汉地质学院当老师,偶然之中,她发现自己具有透视功能,在这之后孙储琳也被招纳到507所工作。

和张宝胜同样,孙储琳的工作内容也是保密的,外界只知道,两人都身怀绝技,是特异功能的获得者。

流言演变到最后,507所被传得神乎其神,什么超自然现象、什么通灵部队,全都和507所研究起来,也难怪507所被批为伪科学。

既然507所是伪科学,那么钱学森又为何要推崇507所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借助507所来研究我国的航天科技,前面说到的一些特异现象虽说神奇,但经过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所谓的神奇、灵异,其实和现实都有一定联系,只要利用好这种联系,就能促进我国航天的发展。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也就是说,一些用科学道理难以解释的现象,其实最后都能说得过去,对这些奇怪的现象加以研究,说不定能转化成有用的东西。

这就是钱学森支持507所的初衷,在507所的研究中,像一些外星人之类的情报也被纳入其中,这些都是我国早期珍贵的研究资料,在这些神乎其神的资料中,我国专家抽丝剥茧,从中总结出了一套最科学最实用的科学道理。

说完749局和507所,我国还有最后一个超自然研究机构,这个机构更加神秘,从目前来看,外界并没有关于这所机构的报道,机构在哪个地方,从事何种研究,几乎都是未知的谜题。

回到今天,749局似乎早已从历史上抹去,剩下的507所却换了一种面貌。

1968年,我国成立一超自然研究机构,专家要撤销,钱学森:不能撤 - 天天要闻

在北京海淀区,有一个出名的航天研究机构,它的前身就是507所,虽说它被传得十分神秘,但就后期的研究所而言,它还真为我国航天研究出了不少力。

该研究所研制出了上百种航天食品,总共分为6大类,随后还研究出了一些航天服,用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

可以说,前期的507所的确带有一些神秘色彩,但所谓的人体特异功能,最终也是为我国的科研服务,也是为了祖国的进步而服务。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脑机接口突破性进展将在医疗康复领域

6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上,围绕AI时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认为脑机接口将引领医疗新变革,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脑机接口的突破性进展将出现在医疗康复领域。郑海荣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 天天要闻

机场的大敌,可能不是飞鸟,国家该管管了!

如今,无人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不管是用于拍摄壮丽风景,还是助力农业喷洒农药,它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可谁能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一旦不受控制地乱飞,就会成为机场安全的巨大威胁。 ....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 天天要闻

【职引未来】青春无悔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职引未来】 当前,不少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到这些地方就业,青年学子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将收获怎样的人生体验?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新颖在接受光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青年学子收获的不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于野,今年24岁,陕西宝鸡人。 父母望子成龙,希望我考上大学,可我却贪玩无心读书,16岁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机,如今已是一个8年塔吊经验的老司机了。 开塔吊被称为高危中的高危....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闻

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理想充电桩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近日,理想汽车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桩数量突破15000根,且均为高功率超充桩。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发社交媒体表示,之所以近两年加速建设充电站,主要是先为理想的纯电用户们持续打造没有里程焦虑的用车环境。未来,理想还将持续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设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边常见 野草图鉴 - 天天要闻

小河边常见 野草图鉴

“从前在我家的门前有一条小河,小河里面住着几只我从小养的鹅”大家听过这首歌吗[呲牙]我家门前真的有条景观河,不仅有景区养的小鸭小鹅,河边还有很多常见的植物!你们还记得那些常见的植物吗?芦苇芦苇应该是河边最常见的标志性植物吧。
山榄科胶木属基因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创新 - 天天要闻

山榄科胶木属基因组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创新

文章信息摘要:胶木属(Palaquium)目前是山榄科(Sapotaceae)中最大的属。先前关于胶木属及其所在的异胶木族(Isonandreae)内部类群关系的研究,基于有限的样本和基因座开展,未能明确界定分类边界,进而阻碍了对这一以马来
美!地球月球“证件照”更新 - 天天要闻

美!地球月球“证件照”更新

视频截图59万千米外!天问二号拍摄的地月影像图发布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目前,天问二号探测器已在轨运行超过33天,与地球距离超1200万千米,工况良好。近期,天问二号探测器配置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分别对地球和月球成像,显示了良好的功能性能。此次发布的影像图包括...
地理冷知识——荔枝 - 天天要闻

地理冷知识——荔枝

荔枝是无患子科荔枝属的一种果树,全球栽培品种超过200种。无患子科有100多个属,大多植物都是喜欢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乔木和灌木。例如龙眼、红毛丹这些长在大树上,需要剥皮吃的水果,都是荔枝的无患子科家族亲戚。因为龙眼成熟期比荔枝更晚,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