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花豹每晚与母牛“相会”到天亮才离开,公牛吓得直发抖

2024年06月21日12:12:41 科学 1244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印度一花豹每晚与母牛“相会”到天亮才离开,公牛吓得直发抖 - 天天要闻

综述

2002年,印度的一个小村庄,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奇异故事。一只凶猛的花豹却选择了与一头母牛亲密相处,每晚准时前来“相会”,直到天亮才离开。这头母牛不仅不害怕,还和花豹相处地非常亲昵。

一旁的公牛则一动不敢动,被吓得瑟瑟发抖。这个奇异的故事在村子里传开,大家都在猜测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印度一花豹每晚与母牛“相会”到天亮才离开,公牛吓得直发抖 - 天天要闻

花豹和母牛

印度古吉拉特邦有一个叫安托利的小村庄,2002年10月的一天晚上,村民亚伯拉罕如往常一样走进自家的牛圈,准备检查牲畜。就在这时,他发现了一个模糊的身影在牛圈中移动。他仔细一看,那居然是只花豹。

花豹旁边,两头公牛都蜷缩在墙角发抖。花豹则平静地走向那头母牛,而母牛没有表现出任何畏惧,依旧平静如常。花豹走近后,开始蹭拭母牛的身体,而母牛也温柔地伸出舌头,帮花豹梳理毛发。

印度一花豹每晚与母牛“相会”到天亮才离开,公牛吓得直发抖 - 天天要闻

亚伯拉罕目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本以为花豹是来打“牙祭”的,没想到事情会如此发展。

接下来的大约一个月时间,一到晚上,这只花豹都会如约而至,与母牛互动,亲昵地犹如母子一般。公牛们除了发抖之外,什么都不敢做。如果这两只公牛会说话,一定会讲:你在外面什么时候生了这么厉害的野种?

印度一花豹每晚与母牛“相会”到天亮才离开,公牛吓得直发抖 - 天天要闻

亚伯拉罕在牛圈里架起了摄像机,定时记录下了这一奇特的画面。这只花豹一般都是午夜前来,和母牛互动后就睡在一起,等到天快亮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而花豹除了每天找母牛互动外,平时还捉些村里养的家畜。

村民们也比较担心,花豹会伤到村里的孩子。于是亚伯拉罕联系了当地林业和动物部门,在花豹活动的区域设置了一个陷阱,打算捕捉花豹。但奇特的是,花豹似乎在有了某种感知,就再也没在村子附近出现过。

印度一花豹每晚与母牛“相会”到天亮才离开,公牛吓得直发抖 - 天天要闻

一只凶猛的花豹,为何会把母牛当成自己的母亲呢?当地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就在花豹造访牛圈的一个月前,村民在甘蔗地里抓到了一只大花豹,把它放生到了更远的森林。

造访牛圈的小花豹可能就是被捕花豹的孩子,失去母亲后就开始了流浪。

正巧,亚伯拉罕家的母牛正处于哺育期,身上散发出浓郁的乳汁气味和母性气息,吸引了失去母亲的小花豹。小花豹就误以为母牛是自己的母亲,而母牛也因为哺育期的本能,对这只孤独的花豹给予了母爱般的关怀。

印度一花豹每晚与母牛“相会”到天亮才离开,公牛吓得直发抖 - 天天要闻

跨物种亲情

在自然界,类似花豹和母牛的跨物种亲情故事并不罕见。

2002年,肯尼亚北部的桑布鲁国家公园,一只名叫卡慕尼雅克的年轻母狮,一口气连续收养了五只小长角羚。这一行为令人感到困惑,毕竟羚羊本是狮子的猎物。

印度一花豹每晚与母牛“相会”到天亮才离开,公牛吓得直发抖 - 天天要闻

然而,卡慕尼雅克对这些小长角羚呵护备至,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料。为此,卡慕尼雅克甚至放弃了捕猎的机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照顾长角羚身上,身体因为缺乏营养也变得日渐消瘦。

不过,在某天晚上,卡慕尼雅克还是露出了“本性”。因为过于饥饿,它吃掉了一只小长角羚。野生动物专家分析认为,卡慕尼雅克的行为可能源于其不能生育,因此将母爱转移到了小羚羊身上。也有专家认为,卡慕尼雅克可能患有某种精神障碍

印度一花豹每晚与母牛“相会”到天亮才离开,公牛吓得直发抖 - 天天要闻

灵长类动物中,也有类似的事件。在沙特阿拉伯西部萨拉瓦特山地,生活着一个埃及狒狒群落。狒狒的领地中,有一个大垃圾场。

在狒狒群体中,许多在配偶竞争中落败的雄狒狒,转而将目光投向了群落中,地位较低的雌性带崽狒狒。雄狒狒会强行将这些雌狒狒绑去做“压寨夫人”,如果这些雌狒狒的幼崽也是雌性,雄狒狒不仅会将它们养大,还会在它们成年后与之交配,继续繁衍后代。

除此之外,雄狒狒们还很喜欢绑架来垃圾场觅食的野狗幼崽,把它们绑回家共同生活,和之前抢来的雌狒狒组成“亲密的一家人”。

狒狒们会对小狗百般宠爱,而小狗也会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为家族站岗放哨,帮助狒狒对付其他野狗。动物学家认为,这种强制收养行为可能是狒狒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有助于增强群体的防御能力。

印度一花豹每晚与母牛“相会”到天亮才离开,公牛吓得直发抖 - 天天要闻

2005年,肯尼亚蒙巴萨港的一个动物保护区,一只在印度洋大海啸中失去母亲的小河马,居然将一只大乌龟当成了亲人。而大乌龟也认下了这个白捡的“好大儿”,此后两者就一直朝夕相处,形影不离。

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的教授卡瑟琳·霍普特对此解释说,生活在群体中的动物往往会对周围的任何事物产生很强依赖感,无论是人类或是其他动物。特别是在它们感受到恐惧或威胁时,这种现象就显得尤为明显。

印度一花豹每晚与母牛“相会”到天亮才离开,公牛吓得直发抖 - 天天要闻

结语

很多人可能会将这些跨物种收养的现象当成令人不可思议的亲情传奇,但这种看法或许只是情感上的一厢情愿。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促使这种行为的可能只是动物基因中一种本能性的机制,这种机制在极端环境或情感缺失时尤为显著。

这些跨物种亲情现象,展示了动物在适应环境和面临生存挑战时行为的复杂性和适应性。通过研究这些现象,动物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世界的奥秘,并在保护这些动物方面做出更多贡献。

印度一花豹每晚与母牛“相会”到天亮才离开,公牛吓得直发抖 - 天天要闻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月壤归来!外媒:中国再显太空实力 - 天天要闻

月壤归来!外媒:中国再显太空实力

嫦娥六号返回器25日携带月壤顺利着陆,实现人类历史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持续引发外媒的广泛关注。  《纽约时报》刊文称,中国成为首个从月球背面取回样品的国家。嫦娥六号任务的样品可能蕴藏着月球和地球起源的线索,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最新成果。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报道指出,此次任务携带的样品是由中国国家航...
大熊猫“鑫宝”和“云川”启程了 - 天天要闻

大熊猫“鑫宝”和“云川”启程了

今年2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美国圣迭戈动物园野生动植物联盟签署了新一轮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研究协议。中美双方经过充分准备,今天,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两只大熊猫“鑫宝”“云川”启程前往圣迭戈动物园,开启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续双方
托底腾飞、5米坠落!领克07 EM-P完成行业首次极限挑战 - 天天要闻

托底腾飞、5米坠落!领克07 EM-P完成行业首次极限挑战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据领克汽车官方发布,近日,领克07 EM-P完成行业首次托底后高空坠落挑战。据悉,此次领克07EM-P携手中汽信科,根据真实场景设置超高难度挑战,先托底,后腾飞,再坠落,挑战时速50km/h正面应对托底测试、挑战行业首次托底+翻滚双重测试。托底:车速50km/h剐蹭底盘通过直径为150mm的刚性半球形壁障,领克...
【生物多样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记录到幼年金雕捕食画面 - 天天要闻

【生物多样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记录到幼年金雕捕食画面

近日,四川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和西华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适应研究团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拍摄到一只金雕亚成体的捕食活动画面。画面中,一只金雕在旱獭、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动不动地观察着猎物的活动,一旦有身体肥硕滚圆、肉质细嫩的猎物从洞口跑出来,就会立刻出击...
瞰“飞碟” - 天天要闻

瞰“飞碟”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滨青岛崂山区张村河沿岸的科苑经六路以东、新宏路以北、科苑纬四路以南合围区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飞碟”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正向竣工冲刺。6月25日,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的两个穹顶已安装到位,记者用无人机在高空俯拍,画面十分壮观。目前,项目建设处于收尾阶段。据了解,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整体设计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