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沸腾”时代该如何应对?面对气候变化,每个人都在“最前线”

2024年03月23日13:35:24 科学 1142

今天(23日)是第64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气候变化给人类造成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关乎当下,更关乎未来。那么当前全球最关注的气候变化问题有哪些?与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关联?

面对气候变化 每个人都在“最前线”

人类刚刚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海表温度打破历史纪录;多个国家和地区遭遇了异常猛烈的高温干旱和暴雨洪水,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重发。人类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事实——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不断加剧,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之一。

“全球沸腾”时代该如何应对?面对气候变化,每个人都在“最前线” - 天天要闻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室副主任 张永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工业化以来,煤、石油、天然气这些主要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使得全球的温度快速上升。分析发现从1850年到2019年,人类向大气排放了2.4万亿吨的二氧化碳,全球温度上升了大约1.09℃,而其中1.07℃就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全球沸腾”时代该如何应对?面对气候变化,每个人都在“最前线” - 天天要闻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室高级工程师 杨啸:整个食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21%~37%。废弃的食物,比如说焚烧、堆肥、沼气,还有饲料生产,最终都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填埋处理也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在2010~2016年期间,全球食物损失和浪费占总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10%,约为每年1万亿美元,所以我们应该践行光盘行动,减少食物浪费,这样对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发挥重要的作用。

交通中的低碳生活

面对变化的气候,减少碳排放,每个人都在“最前线”,从我们的出行来看,统计数据显示:交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10%左右。其中,道路交通在交通全行业碳排放中的占比约80%,于是,节能减碳就在我们每一次出行选择之中了。

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交通约占生活碳足迹的1/4,人均每年行驶6000公里(包括步行),产生109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其中一半以上是由汽车使用所致,不同交通工具产生的碳排放量不同。据测算,私家车的人均百公里碳排放量最高为21.6千克,其次是飞机12.2千克,高铁、地铁、轮船分别为1.4千克、1.3千克和1.02千克,自行车为0.01千克,步行为0。绿色的出行方式包括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较短距离的出行,尽量采用步行和骑自行车,既低碳环保,还可锻炼身体较远距离的出行。优先选择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也可以和其他人拼车,长途旅行能乘坐火车时就不乘坐飞机,购买汽车时尽量选择排量较小又能满足日常出行需求的车,在驾驶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注意避免猛踩油门刹车,节省燃油,减少污染排放物。

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30年持续观测为地球“测温”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是目前欧亚大陆腹地唯一的大陆型全球本底基准观测站。这里海拔3816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气本底站。成立30年来,向全世界提供准确、连续、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温室气体观测资料,为世界气象组织评估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瓦里关山南北长21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从山底到山顶海拔落差560米,盘山路全长7公里左右,这是通往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的唯一通道。春分时节,瓦里关山顶依然寒风萧萧。

“全球沸腾”时代该如何应对?面对气候变化,每个人都在“最前线” - 天天要闻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监测站观测员 胡成戎:我们采样的过程中,需要站到下风口,需要我们两个人屏住呼吸,因为人呼吸的话会影响到采集的气体,你呼出来的二氧化碳会影响它的数据值。

采集的气体样品需要用海绵层层包裹,两瓶寄往中国气象局,两瓶寄往美国国家气象局,进行下一步研究。

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全天候、高密度持续观测,30个观测项目共60多个观测要素,每天产生6万多条数据,要素涵盖温室气体、气溶胶、反应性气体等主要大气成分观测内容。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提供科学观测和数据支撑。

为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记录数据真实可靠,观测员需要在本底站常年驻守。一代代年轻的瓦里关气象人凭借近30年积累的海量数据,绘就业界闻名的“瓦里关曲线”。

“全球沸腾”时代该如何应对?面对气候变化,每个人都在“最前线” - 天天要闻

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台长 李富刚:瓦里关曲线,实际上就是我们长期积累的二氧化碳浓度的观测数据绘制的变化曲线。因为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为全球的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一个主要的科学依据。

从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远眺,直线距离20公里,一排排光伏板正源源不断地吸收着太阳能。与之不远处,坐落着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龙羊峡水电站。以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年均约14.94亿千瓦时的发电量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6.4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2.6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3944.16吨。能源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主战场,多能互补为实现双碳目标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路径,也将是瓦里关浩瀚数据库中的一个数字变化。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与巴西推进航天合作,涉及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方面合作 - 天天要闻

中国与巴西推进航天合作,涉及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方面合作

IT之家 5 月 17 日消息,中国、巴西航天合作已有 30 年以上历史(1988 年 7 月中巴签署关于核准研制地球资源卫星的协议书),此前已联合研制多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为拉美、非洲、东盟等地区的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 50 余万景遥感卫星数据。国家航天局官方现宣布,局长张克俭 5 月 16 日以视频方式与巴西航天局马可・安东尼...
NASA供应商:阿波罗号把几百公斤重的月球车送上去毫无实际意义 - 天天要闻

NASA供应商:阿波罗号把几百公斤重的月球车送上去毫无实际意义

在探讨NASA阿波罗登月计划及其科学价值时,我们不能仅仅从物资运输的角度来衡量其意义,而应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科学与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综合考量。阿波罗计划,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其深远影响远远超越了“送几百公斤重的月球车”或“带回几百公斤月球岩石”的表面现象。
"巴铁惊喜!嫦娥六号释放神秘卫星,中国航天再创辉煌 - 天天要闻

"巴铁惊喜!嫦娥六号释放神秘卫星,中国航天再创辉煌

震惊!最新消息传来,据中国国家航天局确认,嫦娥六号在执行月球探测任务期间,成功释放了一颗神秘卫星。这一突破性的事件令整个航天界为之振奋,更让国内外航天爱好者纷纷瞩目。嫦娥六号释放神秘卫星引发科技热潮中国航天科技再上新高峰!
台湾网友泪目感叹:“团团”“回来”了! - 天天要闻

台湾网友泪目感叹:“团团”“回来”了!

17日,台北市动物园在“濒危动物故事馆”展出已病逝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的形态标本。据悉,“团团”做得非常逼真,包含舌头、蛀牙、口水都真实呈现,唤回粉丝们与它共度过往点滴。“好想念‘团团’!”“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
搭建粤港澳科普交流平台 广州坚持科普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 - 天天要闻

搭建粤港澳科普交流平台 广州坚持科普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

5月17日下午,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广东科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广州科普联盟主办的2024年粤港澳科普交流系列活动暨科普能力培训会在广东科学中心圆满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广州科普联盟、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成员单位代表、科普融媒体战略共建单位和媒体单位代表等约300人参加会议。记者了解到,近...
涉及13栋楼!通州这个老旧小区正在改造!用上“智慧大脑”和“机器人” - 天天要闻

涉及13栋楼!通州这个老旧小区正在改造!用上“智慧大脑”和“机器人”

北京通州发布(bjtzfb)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通州小布(北京通州发布:bjtzfb)了解到:这段时间,路过北苑街道帅府园小区的市民群众不难发现,一排排老楼被围起绿网和脚手架,工人们正有序地为老宅“换新装”。区别于其他项目,沙盘模型、智慧大脑、电动施工平台、外墙喷涂机器人……帅府园小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赋能更...
世界易危物种!龙陵首次拍到华西蝴蝶兰 - 天天要闻

世界易危物种!龙陵首次拍到华西蝴蝶兰

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当地保护区工作人员在一棵高大乔木树上拍到一种粉红色的小野花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谭运洪鉴定为兰科蝴蝶兰属植物华西蝴蝶兰华西蝴蝶兰(5月10日摄)。吴乃局 摄华西蝴蝶兰(5月10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