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2024年02月27日16:15:12 科学 1784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2007年,一个消息在国内科技界引发了巨大震动,中国著名半导体专家李爱珍被评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这一消息极为诡异,因为在此之前,李爱珍已经4次申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但均以失败告终。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一个在本国连院士门槛都没能跨过的科学家,如何一下子跳过太平洋,成为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的获得者?这一现象瞬间在两国科技界掀起腥风血雨,舆论哗然。

在中国境内,很多人质疑李爱珍与美国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见不得人的关系。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含金量从来毋庸置疑,李爱珍作为首位获得这一头衔的华人女性,她的技术会不会流入美国为美国所用?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机制也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为何像李爱珍这样在本国科技界有重大建树的专家都无法过关斩将,反而其他专家就轻而易举获得院士头衔?

难道我国使用的是和美国完全不同的评价标准吗?那么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走进科学家李爱珍的故事。

书香门第

李爱珍生于富裕的华侨家庭,从小在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长大。可能是家庭背景和先天条件使然,她对科学技术展现出极大的兴趣与天赋。

大学时期,李爱珍就读于复旦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学生时代的她步步创新,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奖项。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大学毕业后,李爱珍被分配到上海冶金研究所,开始从事材料科学方向的研究工作。刚参加工作的她努力学习,勤于思考,治学严谨,深得领导赏识。

为进一步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时年44岁的李爱珍被选派前往美国顶尖高校卡内基梅隆大学进行访问学者工作。

这座大学是世界半导体技术的发源地,李爱珍负责开展集成电路制造的核心工艺——分子束外延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的研究。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两年访问学者经历中,李爱珍刻苦攻关,终成就了从门外汉到世界级专家的惊人蜕变。

起初,她需要从头学习分子束外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同时,面对陌生的研究环境与繁复精密的仪器设备,李爱珍经历了诸多失败和挫折。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刻苦钻研

她曾在一台超高真空器皿上连续作业三个月之久,终于发现真空度无法达标的根源——泄漏点就隐藏在若干独立组件的接合处。

李爱珍运用材料化学机械工程双学科知识,改进密封结构,成功将真空度提升三个数量级,完成了令所有美国专家惊叹的改造工作。

在后一年的科研中,李爱珍已经完全驾轻就熟地使用这些高端仪器设备,并在分子束外延生长过程稳定控制等核心问题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她还首次将分子束外延技术与量子物理结合,创立了半导体量子结构体系建模方法,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归国之后,她亲眼目睹西方国家依然严格禁运该领域设备的残酷现状。李爱珍毅然决定自主研发生产。在中科院支撑下,李爱珍不惧艰辛,历时三年成功突破技术壁垒,使我国半导体技术荣登世界巅峰。

这项技术突破一时间轰动国内外,打破了长期以来半导体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在后续的10余年时间里,李爱珍持续领衔开展研发工作,再创多个技术第一。她不仅是半导体领域中国的扛鼎者,也是真正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四评院士都失败

1999年,李爱珍第一次踏上了实现院士梦想的征程,她毅然提交了申请。那一年,她带领研究团队在分子束外延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足以凭实力斩获此殊荣。然而,由于申报规定年龄差异,她并未获得足够多院士的联名推荐。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2001年第二次申报时,李爱珍取得了3位院士背书支持。她备受鼓舞,倍感荣幸。可惜票数依然不足,夙愿再次落空。那一年,她面对失败,选择投身到科研工作中,并在短短两年内取得划时代创新成果。

2003年,经历风雨洗礼的李爱珍汲取教训,她更加谨慎地规划申报策略。最终,6位院士送出推荐,她的申请终于真正进入评审程序。然而最后一步投票中,李爱珍还是以微弱劣势无缘当选。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2005年最后一次申请,也是她学术生涯的高峰时期。她满怀信心地递交材料,希冀能打动评委,一鸣惊人。但结果却再次让她失望。

4次申请闭门不得入,不过李爱珍并未放弃科技创新的探索之路。她不辞劳苦,始终如一地为国家科技进步而不懈奋斗。

2007年,时年71岁的李爱珍传来喜讯——她荣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头衔,这无疑是对她在半导体技术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的极高认可。

需要说明的是,李爱珍并非主动申请该荣誉,而纯粹依靠个人科技成就被动当选。这也是国际科学界对她的认可。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被誉为“美国科学技术最高殊荣”,每年全世界仅有几十人能够跻身该院院士行列。

在李爱珍获奖前,中国通过不同途径共有10位科学家获得这个荣誉。其中大多数都是长期在美国工作的华人科学家,真正回国服务的寥寥无几。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可以说,李爱珍的当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她完全依靠在国内的科研工作获得认可,这代表着中国原创科技实力已经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而且她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女科学家,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在科学领域做出巅峰级贡献;已经71岁高龄的李爱珍仍然选择留在国内服务,她的精神值得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学习。

李爱珍的当选消息一经宣布,立刻在国际科技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崛起早已忐忑不安,李爱珍的蜚声国际无疑火上浇油。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于是一时间,西方力图贬低李爱珍科技成就的真实性,质疑她是否依靠其他手段当选等,想以此来否定中国的科技发展。

与此同时,李爱珍的当选也引发了中国国内的激烈讨论。之前她四次申请中科院院士均以失败告终,如今却出人意料跃居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高位,该如何解释?

难道我国使用的科技成就评价体系存在某些缺陷?还是实质上并不如国外重视原创技术的突破性贡献?在一片质疑声中,李爱珍个人的学术成就似乎被有意无意淡化处理了。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最后呢,不得不说的是中国国内的院士评选机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人情世故作用。比如院士候选人如果在科研系统内人脉资源丰富,往往更容易获得足够多的推荐支持。

而真正潜心钻研,对政治社交兴趣缺缺的专家学者,其获奖可能性就比较低了。在许多网友认知中,这才是评选院士的常态。

正如李爱珍本人表示,由于长年深居简出,专心科研,她并没有主动结交很多大院士级别的人物。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获得中科院院士称号的可能性。

更有评论指出,2003年李爱珍获得6票推荐时就已实质够资格,但最终投票阶段不知为何还是被否决,透露出评选中充满不确定性的因素。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评选则更加注重候选人的学术贡献本身。表决完全根据科技成果质量和影响力进行,不受人际关系的左右。

可以说,李爱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纯粹是实力和贡献获识,而四次中科院失败则与评选机制的缺陷也存在一定关联。

结语:

如今,李爱珍已经高龄87岁。与很多退休科学家选择渡过悠闲晚年不同,她仍然担任半导体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顾问,在她身上,依然可以感受到年轻研究员般的科技热情,以及对祖国未来发展的殷切期盼。

暗流涌动的大时代潮头上,往往站立着一批为民族复兴而无私奉献的仁人志士。中国科技事业的繁荣与进步,同样离不开像李爱珍这样一生扑在科研一线的奋斗者。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在短短几十年间,中国从科技薄弱的后进国变身为世界第二科技强国,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砖瓦垒砌,每一个微乎其微的技术突破汇聚,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如李爱珍那般火红的激情和无悔的青春。正是这无数明灯在黑夜中交汇成光,我们的国家才能在科技创新之路上长驱直进。

不论他们最终是否在头顶锦上添花,祖国的繁荣昌盛已然成为最动人的荣誉。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向李爱珍这样的科技传道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不仅在新闻报道中驻足凝神,更要在日常工作岗位上发挥他们的精神,为民族的科技强盛继续力争上游。

只要我们不忘科技报国的初心,不负艰辛求索的始终,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在新的世纪获得科技创新的更大辉煌。这是我们对李爱珍等仁人志士最好的谢礼。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我国团队研发出眼动追踪隐形眼镜,动动眼睛就能“控制”物体 - 天天要闻

我国团队研发出眼动追踪隐形眼镜,动动眼睛就能“控制”物体

IT之家 5 月 16 日消息,IT之家从南京大学官网获悉,近日,南京大学联合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具有眼动追踪功能的隐形眼镜,外观和普通隐形眼镜无异,基于频率编码策略和球面共形的微纳加工制备工艺,该隐形眼镜具有无线无源、轻量无感、柔软安全的特点,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眼动追踪和眼动命...
大降数字孪生模拟成本,NVIDIA晒助攻科学研究新进展!加速全球量子计算超算 - 天天要闻

大降数字孪生模拟成本,NVIDIA晒助攻科学研究新进展!加速全球量子计算超算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作者 | ZeR0编辑 | 漠影智东西5月16日报道,NVIDIA本周在国际超算大会ISC 2024上公布了多项科学计算、量子计算相关进展,包括科研人员利用NVIDIA技术将生成式AI应用于代码生成、天气预报、遗传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高性能计算(HPC)工作,以及通过开源的NVIDIA CUDA-Q量子计算平台助力国家级超算.
《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正式发布 - 天天要闻

《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正式发布

5月16日上午,山东省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济宁市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举行。活动现场,《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正式发布。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河入海口,是我国近原生态大河河口,保存了完整的陆、海、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拥有中国乃至世界暖温带最广阔、...
反重力技术能否成功?一旦实现每秒94公里,7周就能到达火星 - 天天要闻

反重力技术能否成功?一旦实现每秒94公里,7周就能到达火星

【什么是反重力引擎?】说起EmDrive这玩意儿,它可是从1998年就开始有动静了,得归功于英国的那个物理学家肖耶尔。这玩意的原理说起来也挺玄乎的,就是在一个封闭的金属盒子里,咱们用特定的方法弄点微弱的射频电磁波进去,结果你猜怎么着?那盒子里头就能产生个咱也说不清的推力。
中国科协再度澄清阿波罗登月真相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协再度澄清阿波罗登月真相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历史事件的争议与谣言也得以迅速发酵,其中之一便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真实性问题。近期,关于这一人类航天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是否为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再次在网络上掀起波澜。
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举办“礼赞科学家”主题科普活动 - 天天要闻

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举办“礼赞科学家”主题科普活动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技馆处获悉,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礼赞科学家”主题科普活动主场活动15日在宁夏银川举办。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举办“礼赞科学家”主题科普活动。中国科技馆/供图  活动期间,宁夏科技馆携手中国科技馆和江西、甘肃、河北及郑州等省市科技馆的全国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