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新冠变异株”JN.1来袭,值得担心吗?

2023年12月12日22:32:03 科学 1948



“最强新冠变异株”JN.1来袭,值得担心吗? - 天天要闻

最强新冠变异株来袭?

媒体报道,近期,一种名为JN.1的新冠变异株在全球快速蔓延,至少已在12个国家被发现。

英国美国的监测,该变异株最近迅速成为了增长最快的新冠变异体,预计它有可能成为全球流行的优势毒株。

“最强新冠变异株”JN.1来袭,值得担心吗? - 天天要闻

美国CDC于2023年12月8日更新了有关JN.1的信息。

“最强新冠变异株”JN.1来袭,值得担心吗? - 天天要闻

据估计,截至2023年12月8日,JN.1在美国约占到所有流行毒株的15%-29%,仅次于HV1。

JN.1最早于2023年8月与其祖先BA.2.86几乎同步被发现。

JN.1这个名字看上去与BA.2.86相去甚远,但是,JN.1却是BA.2.86的直系近亲后代。

我们知道,新冠病毒BA.2.86谱系于2023年8月首次被鉴定,是奥密克戎BA.2两个变异体重组而来的一个新变异体,因而与XBB和BA.2相比携带了大量的突变,仅在刺突蛋白的突变就超过30个,因而获得了超级免疫逃避能力,成为一种优势毒株。

“最强新冠变异株”JN.1来袭,值得担心吗? - 天天要闻

WHO最新一期新冠疫情报告,BA.2.86谱系(包括JN.1)目前仍是全球范围内仅次于EG.5

,排在第二位的流行毒株。

JN.1是BA.2.86进化出来的直系近亲后裔BA.2.86.1.1,为了简便起见才命名为了JN.1。

在美国,JN.1最早发现的时间是9月,到10月底,它在所有流行的毒株中占比还不到0.1%,因而与其祖先BA.2.86一起被合并报告。

但是,最近几周来,JN.1成为了在美国传播最快的毒株,迅速抢占了流行毒株的“第二把交椅”,称为增长最快的毒株。

CDC认为,JN.1能够快速持续增长,表明它要么更容易传播,要么更善于逃避我们的免疫系统

但是,CDC同时强调,目前没有证据表明JN.1比其他流行毒株具有更强的致病力,预计不会对公众健康造成了更大的风险。

而且,目前使用的新冠病毒检测和治疗方法都对JN.1同样有效;而且,预计更新的新冠疫苗对该毒株也可以提供保护。

“最强新冠变异株”JN.1来袭,值得担心吗? - 天天要闻

JN.1不仅在英美快速增长,在法国西班牙更是反超了此前的优势毒株EG.5.1和HK.3。

目前,有限的证据表明,JN.1的传播超越了此前的上述王者,因而它应该是截至目前传播力最强的新冠毒株。

这就是媒体将之称为“最强新冠变异株”原因。

研究证据怎么说?

“最强新冠变异株”JN.1来袭,值得担心吗? - 天天要闻

日本东京大学于2023年12月9日“预发表”了一篇关于JN.1病毒学特征的研究简报。

研究显示,尽管与其祖先BA.2.86相比,JN.1仅有4个突变,刺突蛋白上更是仅有1个突变,但它却获得了更强的传播力。

“最强新冠变异株”JN.1来袭,值得担心吗? - 天天要闻

使用来自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的数据,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认为,反映JN.1传播力的有效再生系数(Re)明显高于此前各代“传播王者”XBB.1.5、EG.5.1、HK.3,以及其父辈BA.2.86.1,是有纪录的Re数值最高的新冠变异株。

因此,媒体将之称为最强新冠毒株似乎并没有毛病。

“最强新冠变异株”JN.1来袭,值得担心吗? - 天天要闻

使用XBB.1.5、EG.5.1和HK.3的突破性感染者血清体外实验表明,JN.1获得了高达3、4倍的免疫逃逸能力,不是迄今为止最能逃避免疫的毒株。

值得担心吗?

但是,对于一种病原体来说,无论它具有怎么强悍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对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真正影响的主要还是其致病能力,发生感染后导致患者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在这方面,JN.1与此前所有奥密克戎变异体一样,完全没有显示出任何更强的致病能力。

而且,病原体的“强弱”并不是其单方面可以决定的,与宿主的易感性和免疫力有直接关系。

随着人们反复不断地自然感染和广泛的疫苗接种,尽管获得的免于再感染的免疫力不能持久;

“最强新冠变异株”JN.1来袭,值得担心吗? - 天天要闻

但降低病毒传染性和致病力的免疫性却可以维持更长时间,而且可以反复叠加。

这也就意味着,已经经过新冠病毒感染反复考验的人类,在这种已经熟悉的病原体面前已经足够强大,即使感染,造成严重疾病的风险已经很小,致死的风险则更低。

因此,不管新冠病毒变异,只要仍在奥密克戎谱系内,人们和变异体都不再值得过度担心。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刘卉元 | 中国古画人工智能修复方法研究与实践 - 天天要闻

刘卉元 | 中国古画人工智能修复方法研究与实践

作者刘卉元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原文刊于《艺术学研究》2024年第2期由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古画图像还原修复方法研究”课题组在采访中国古画修复专家、调研分析人工智能虚拟修复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古画数字图
把“大自然”化为“大课堂”,长三角环保青年共同“碳”索绿色未来 - 天天要闻

把“大自然”化为“大课堂”,长三角环保青年共同“碳”索绿色未来

“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2024长三角(上海)青年志愿者绿色营暨学生“碳”索营开营仪式日前在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杨树浦水厂大礼堂拉开帷幕,新一批热爱环保的青年正式开启生态文明研学之旅,投身生态文明实践。今年,绿色营营员招募范围首次从上海扩大到长三角地区,助力形成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
技不如人?嫦娥6号登月花费几十亿,为何印度登月却只需7460万? - 天天要闻

技不如人?嫦娥6号登月花费几十亿,为何印度登月却只需7460万?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您在伸出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近日,“嫦娥6号顺利完成探月任务,并带回月球背面样品”的新闻,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而随着媒体的爆料,其背后投资也浮出水
彗星的宿命:被望远镜捕捉到的“流浪者” - 天天要闻

彗星的宿命:被望远镜捕捉到的“流浪者”

太阳系内除太阳和人们熟知的八大行星外,还有很多其他物质,如卫星、星体尘埃和其他小型天体等,其中流星、彗星以及近地小行星的轨迹变化深受大众的关注,成为地球上的“明星”。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AI科学家创业做扫地机,让机器人“长脑子”,这个赛道火了 - 天天要闻

AI科学家创业做扫地机,让机器人“长脑子”,这个赛道火了

机器人贴边清理卫生、定向拾起易拉罐,甚至能听懂人类世界中的流行文化梗、在你面前跳起“海藻舞”……这些科幻片中的场景,正在被AI大模型加速带到现实世界中。在AI大模型出现以前,机器人的思维能力十分有限,只能局限于指令动作且听不懂自然语言。但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产品取得突破,传统机器人的能力也逐渐...